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信息披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信息披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企业是一个黑匣子,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而会计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所以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性。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在政府参与的情况下,为会计信息披露构建可以解释的理论框架;认为构建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补充的信息披露机制才是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经济学理论。

一、企业是一个“黑匣子”

会计信息又称会计系统信息反馈,是指通过会计凭证,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起来,再通过账务处理,揭示出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各种信息。Bruns将会计信息定义为“包含在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的内容”。而会计信息是基于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命题。要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分析企业性质。

根据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企业的委托理论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契约组合理论的具体化。从会计信息拥有的程度来看,经营者(契约的一方)作为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成为企业的“内部人”,实质上形成了内部人控制,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相比,经理人拥有较为完全的内部信息,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或股东(契约另一方)作为委托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的“外部人”,所以在会计信息上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他们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等都无法确知,也无法预先判断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满足其需求,最终买到的可能只是仅有少许价值或毫无价值的“旧车”。同时从双方的最优化目标来说,上市公司经理人的目标也往往与股东的目标不一致,股东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并希望能够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倾斜,而经营者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但却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和心理需求,如利润分享、股票期权、晋级、社会声誉等。因此作为“自私人”的经营者,基于其自身最大化利益的考虑,会更看重短期经济利益,利用手中的“暂时控制权”只提供信息披露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的信息量。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也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为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而操纵信息生成,甚至对有些不利信息不披露或提供虚假信息。所以必须进行会计信息披露。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政府参与的作用

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具有透明度和充分含量的信息,而信息的经济意义在资本市场上也得到了最强烈的表现,主导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估价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关联性,即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最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而且其披露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这是因为信息的披露不仅对行业监管、公司自身的稳定、社会资源的趋利性流动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直到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人们区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为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外部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企业决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透明、公正的信息是市场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政府又是市场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因而应由政府通过强制性措施规范信息的披露,以保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三、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失灵与强制性信息披露

从古典经济学家的角度考察,只要给公民追求自利的自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就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达到最优化(亚当.斯密,《国富论》),政府只担当守夜人的角色,通过明晰产权以及监督合约履行等手段保证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但是只有满足以下四个假定,市场才能引导资源有效配置:1、商品或服务是私人物品;2、一种商品对潜在消费者的全部价值或效果都反映在该商品的消费函数上,不存在虚张声势,没有威胁和策略,所有消费者都有正确和诚实的偏好显示;3、生产该物品的所有成本都反映在供给曲线S=MC上;4、市场是竞争性的。而在现实中,这四个假定是难以满足的,现实生活中显然存在着“市场失灵”,即市场失去其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市场运行的效率降低。会计意义上的市场失灵是指财务报告在无管制状态下的信息产出在帕累托法则意义上并非最佳(Watts和Zimmerman,1986),或者说,由财务信息市场而导致的资源配置是不公平的,也就是说对某些集团或个人是不公平的。出现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在于,上市公司(信息生产者)对其自身信息的垄断性,如果不对信息披露进行管制,这种情况就会为压缩信息的生产并为持有信息而获得垄断利润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当市场出现某种程度的失灵时,人们总习惯寻求政府的庇护。强制性信息披露发挥着类似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强制性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制度的一部分,信息披露制度又是会计管制的组成部分,而会计管制属于政府行为。相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可以缩短上市公司自愿信息供给和投资者信息需求期望间的差距,并维持一个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水平。(二)会计信息的公共性与强制性信息披露

根据市场有效性的基本假设,当会计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时,会计信息市场的供需达到一般均衡(MR=MC),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将是最优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以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标准竞争性市场模型导致的结果是最理想的,使得经济社会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看不见的手”,但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在许多其他领域,市场是无效率的。而会计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1、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2、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排他的,它不能阻止潜在的使用者,无论消费者是否在取得公共物品时付出成本,都将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益;3、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是不可分的,它不能分割出售。由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及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的好处并不能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所独享,而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却不能要求那些“搭便车者”支付信息提供成本,信息一旦生产和披露,根本不能阻止和排除没有分担成本的信息使用者进行消费,“免费搭车者”能够不花任何成本地使用这些产品,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并无动力提供更多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生产动力不足,导致了外部性,外部性的结果会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并使会计信息的私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背离,使得生产者生产这种公共物品的动机非常有限,这时,就需要政府参与。尽管部分高质量公司管理当局有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但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性要求,许多公司也只愿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而隐匿对公司不利的信息,甚至披露虚假的信息。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对投资者的行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投资者错误的信号,将遭受巨大损失。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这一特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其进行管制。

(三)有效市场假设与强制性信息披露

197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教授尤金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开创了会计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效率之间关系研究的先河。根据该理论,可将投资者能够获悉的信息依据其公开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性信息、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所有信息(包括内幕信息)。相应地,三种类型的信息分别描述了市场效率的三种形式:弱式、次强式和强式。在资本市场上,决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就是有关证券的信息是否能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采取适当手段使会计信息披露尽量朝着满足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方向努力,构筑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基准,会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基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阐述:

1、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投资者把公司信息作为判断证券价格的依据,必然要求上市公司所公开的信息能够可靠地反映其经营状况。要使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有用,必须保证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取信于投资者的首要质量标准。

2、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决策相关联。以使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投资者有用,有助于形成有效市场。

3、确保所有有利于证券市场效率发挥的会计信息均能够充分地披露。证券产品基本上是一种信息产品,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能为投资者创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四)信息不对称与强制性信息披露

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买者和卖者都拥有完全信息,然而现实中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差别的、不对称的。通常情况下,卖方较买方拥有更为完全的信息。信息经济学认为,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会导致两个典型后果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人在建立委托—关系之前,利用掌握的对委托人不利的信息签订对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不利的位置上。最后在市场上会发生坏车驱逐好车现象。这样一来,将导致市场上质量的恶化,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甚至导致市场的萎缩和不存在。不对称信息导致次品逆向选择的问题是由于有信息的个体依赖于他的私人信息的贸易决策影响不拥有该信息的市场参与者而引起的(即买者对所购买的商品的知识少于卖者)。逆向选择是事前选择,会计信息市场上特指投资者错误地购买了公司的股票,选择了不称职的管理者。

2.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只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管委托人利益是否受损或从自身利益出发蓄意使其受损)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道德风险是事后交易行为,在资本市场上,主要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不尽心尽责,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或进行过度的在职消费,而不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并进行选择性披露,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虚夸业绩,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都不够完善,所以政府应该参与其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构建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为补充的信息披露机制才是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策略。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是由企业独家提供的,由于“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为了获得一些特定的社会目标,政府必须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如果会计主体不充分披露,投资者不投资,会导致资本市场不能正常运转。但我们也应注意到通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竞争性,建立上市公司信誉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经理人才市场和公司兼并市场,以及加重诉讼成本等措施可以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但不管是强制性披露还是自愿性披露,都必须是真实、可靠、充分、及时的,为了保证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必须追究虚假陈述行为的法律责任。在我国的会计改革中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外部市场机制和制度环境的作用,提倡和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但另一方面仍然要坚持政府的强制性信息披露;构建以强制性信息披露(即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披露)为主,自愿性披露作为补充的信息披露机制才是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0(6)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

[3]威廉R.司可脱(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陈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2004,(8)

[5]向凯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动因的经济学分析财会通讯2004

[6]夏博辉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会计研究2004(8)

[7]李明辉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管制山西财大学报2004.(2)

[8]张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学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

[9]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