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管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系列证券市场虚假会计信息事件。公司报告虚假,信息失真,这对国家经济正常运行是不利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实行会计管制,治理不正常现象。必须认真研究会计管制理论,主要是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和公平理论。同时解决会计管制问题的方法。一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管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二是解决会计信息外部性问题,将之内部化。三是处理好内部控制,使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
关键词:会计;管制理论;方法
会计管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如管制的必要性、管制的依据、管制适度等。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虚假会计信息的事件,如银广厦、安然等,这更促进了会计管制的研究。会计管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从经济学角度看,需要会计管制,一是外部性和搭便车,这是实行管制的显著原因,因为只依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管制者必须采取措施,使之生产、经营正常化。二是信息不对称,在商业交易中,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实行会计管制就是有用的和必需的了。保护其他者的利益,保护社会利益。
一、会计管制的理论
1.公共利益理论与利益集团理论
会计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实际已经隐含在我们对准则制定过程中,这一理论认为管制是公众对纠正市场失灵的需求所产生的。在这一理论中,当权者———也可称为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代表公众利益,他尽力通过管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管制行为被认为是管制成本与市场运作改善后所带来的社会收益之间的权衡。公共利益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确定恰当的管制数量的复杂性。对于信息这一复杂的商品来讲,难题尤为突出,它不可能有效地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在如何确定管制程度的问题上有待解决。管制的利益集团理论认为一种行业是在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下运作的,这种利益集团被看作管制的需求者。注意,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他们所需的管制的性质及程度各不相同。政府也可以被看成利益集团,它又提供管制的权力。因此,它的利益就在于保住这种权力。因而,他们要为那些最有效的帮助他们保住权力的利益集团提供管制,准则制定机构便坐镇其中。作为准则得以提供的工具,它试图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平衡利益集团各方的需求。它比公共利益理论更能解释现在的会计管制的制定。
2.公平理论
“公平目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巴鲁科。里维教授提出,他认为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目标应当在于会计信息分布的对称性,会计信息披露对象之间获取会计信息的事前机会应当平等。“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平等竞争现象确实时有发生,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如造成高交易成本、市场低迷、证券流动性差以及交易利得降低,从而有必要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管制政策必然以市场公平为导向”。公平目标实质上是量化了的公共利益观,它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目标实现更具有操作性。
二、解决会计管制问题的方法
1.会计信息披露管制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首先是道德风险的问题,现在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激励机制。使相关人员的收益同公司的业绩挂钩,通过按收益提取奖金或发放股票的方式,使经理人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公司的成功中获益,这必将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降低道德风险的目的。当然这中间会存在经理人员通过粉饰财务报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但一项政策总是有两方面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它消极的一面,问题总是存在但盈余管理并不都是坏的。尽管盈余管理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若进行一定限制,盈余管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是十分有用的,当合同不完备和合同具有固定性时,管理者可利用盈余管理对未预期的状况做出灵活反映,并且通过盈余管理还可将内部信息可靠的传递给投资者。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主要来源于内部信息即内部交易。这是逆向选择的问题,因为内部人仍有可能为“有背于”投资者利益的机会所诱惑。为了减少逆向选择,会计人员采用了充分披露的政策,以增加可为公众获取的信息量。充分披露的另一方面是报告的及时性。及时性的增加可以减少内部人借以从信息优势中获利的时间。当然,由于财务报告有成本,仍不可能消除逆向选择问题。尽管如此,充分披露增加了为公众可获取的信息从而增加了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2.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解决外部性的普遍方法是根据科斯定理,将外部性内部化。但是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过于分散,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应该拥有与其分享的企业所有权相应的会计信息产权,但个人理性使得如此界定的会计信息产权缺乏效率。对于这个现实与逻辑、现实的会计信息产权低效率和会计信息产权理应具有的效率之间的背离,最终需要通过一种补充措施,来试图克服通过企业所有权分享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导致的无效的状态。由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关系,至少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风险和投资关系、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强制力将势必介入,进行干预或管制,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界定。管制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是通过克服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悖的方式,以不同于企业所有权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方式来施行的。管制的目的,至少初衷是“矫正会计信息产权”,力图以一种中立的身份在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找到契合点。通过管制矫正会计信息产权从本质上讲是离散的,当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和企业所有权分享界定的会计信息产权时的不确定性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外部性的有效内部化时,管制才可能“反应性”地产生。这个论断可以从整个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历史发展的横截面中得到解释,美国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管制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管制界定通用会计信息产权总是从通过企业所有权分享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留下的“公共领域”的边界开始的,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产权的嗣后界定和博弈提供一个依据,使利益相关者对于会计信息形成一种理性地预期,因为会计信息产权博弈对初始产权界定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的。会计信息管制的功效就是尽可能地将会计信息的各项权利分配给最能有效运用他们的利益相关者,以促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激励,维持一种有利于经济高效运转的分配格局。但是,由于执行成本方面的原因,管制也留下了一定的、与其联系的“公共领域”,在该公共领域中,企业所有权分享对会计信息产权界定起着补充的作用。
3.内部控制角度
从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规定方面可以起到管制的作用,但是正像我们看到的,很多公司确实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提供会计报告,但仍然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外部的会计管制还不足够,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内控的目标就是要验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安全,促使业务运营与管理政策的一致性,提升企业的品行。虽然我国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并不统一,但是为了加强会计管制的需要,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要求企业对外界公众出具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企业首先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自我评估,出具对外报告;然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这样就降低企业营运的风险,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提高企业对外出局的财务报告及其他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增加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
[2]石红,王德春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3).
[3]宋喜梅,霍常宝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的必然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4]叶陈云试论会计寻租、会计管制及其经济效果[J]会计之友,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