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核算原则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核算原则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计核算原则管理

《摘要》会计工作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描述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时,应强调过程描述与结果的统一,使经济活动所导致的结果必然融于其过程当中,而不应该只对结果加以描述和记录。会计实践中,很多会计事项发生后,会计人员只强调结果的反映,一而再地对过程进行复合、简化,最终导致会计所记录业务的内容与实际事实发生背离,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无从考证,造成会计资料的信息失去真实性。鉴于上述情况,本文认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遵循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原则。

《关键词》会计核算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任何事项都遵循一定的过程发生,人们注重结果影响,但更看重对过程的设计。如果把事项发生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时间轨迹的话,那么构成这一轨迹的点(即状态)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别和时间上的序列性,各状态依次发生的过程,是对事项本身融含的结果在作序时的表达和说明,并在完成时达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事实上,研究事项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是一个研究过程中的各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问题。首先,因构成事项的各状态本身具有质的差别并在事项发生的过程中具有了时点上的确定性,也就决定过程各状态在发生时,必然会形成一个依次发生的时间序列,后发生的状态在衔接前一状态时,不仅对事项的结果作了进一步描述性说明,而且因其本身内容的差异性区别于其他状态,导致了事项的运动。如果事项发生过程中的各状态之间,在内容上不存在质的差异,那么前后状态之间不会存在变化的迹象,事项的运动停止,过程的描述也毫无意义可言。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事项的运动过程,表现为时间轨迹上各状态的质的差别。它即决定了各状态依次发生的次序,也表达了事项完成的过程。事项运动过程的这种质的规定性的描述,最终都作用于一点,那就是结果。结果必然融于过程而发生,过程与结果相统一,不论你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这一结论都将无法改变。对过程的设计,可以改变结果,当然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设计过程。这是因为过程是由若干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状态所构成。这种相互的独立性,表现为过程的各状态具有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形成了事项完成过程中的途径差异。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各状态可供选择的组合,表达了一个结果可能存在的多个途径。比如,司机行车过程中遇到红灯,可采用等待—运行—到达的途径,也可选择绕道运行—到达的途径。对过程的设计既包括通过改变过程来改变结果的问题,也包括在不改变结果的情况下,去选择最佳的途径问题,这里面存在的优劣权衡,表现在注重结果或注重过程上。但本文探讨过程和结果统一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这一问题,而是探讨某一事项已经设计并完成后,从会计描述角度看,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对会计语言的描述过程能否存在一个再设计的问题。

结合上述可知,会计事项的完成,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同样有多种可选择的途径,这是由事项完成过程中具有质的差别的各状态(即资金发生变化的点)的可选择性决定的,但当某会计事项已按照设计的过程完成后,用会计语言能否对会计事项的完成过程的描述进行再设计,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如果用会计语言对某业已完成的会计事项的描述进行再设计,最终可能造成只有结果描述,而没有过程的描述,势必会改变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性质,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假如,我们拟采购材料,可以用银行存款直接购买,也可以先办理银行本票,然后再去购买材料两种可选择途径,它们对于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而言,存在的只是过程上的差异,也就是完成过程的可选择性状态存在差别,但最终结果都一样。用银行存款直接购买材料的过程来看,在银行存款减少的同时材料增加,这一过程的完成只有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这一状态,而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一事项的过程是:银行存款减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材料,而仅将相等数额的银行存款指定了用途,随着这一用途的实现,才有可能导致材料增加,这一过程的完成至少有办理银行本票、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样两个状态构成,并且这两个状态按时间次序发生并完成时,才能得出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显然,用银行本票购买材料这一后发生状态是对办理银行本票后结果的完成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如果,后一状态不发生,或者用银行本票干了别的事情,那么经济活动的内容及结果将可能不同,这种过程的可变性使我们很难推出“银行存款减少,材料增加”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办理银行本票购买材料。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过程的差异决定了会计事项的不同,而不是结果,上述两种购料,尽管最终结果相同,但过程不同,说明是两种不同的会计事项。对于会计而言,既然过程不同,经济事项就存在差异,那么会计对经济事项的记录性描述,只有对过程做出详尽的描述,才能得出其融含的确定结果。如果,在帐务处理中,对过程中发生各状态进行取舍,或只对结果进行描述,这样就会导致所描述结果出现多种可能的过程,带来对该事项的歧义性理解,所以进行会计处理时,记录每一个状态就可以全面把握事项发生的全过程,也就更确切地把握会计事项的结果,达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因此,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描述一个会计事项时,应先按时间序列依次记录每一个状态,完整的状态记录,必然会融含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对其过程进行再设计,形成简单的结果性描述。

会计实践工作中,由于存在做复合分录、错用科目和管理上的不恰当规定,造成的会计处理违背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导致会计所记录业务的内容与实际的经济业务相背离,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人们是通过做会计分录的方式来完成对经济事项的记录,会计分录中有做复合分录的,并且具有普遍性。会计上做复合分录的唯一理由是追求效率和简化,如果会计事项发生后,用复合的形式任意对已确定过程的各状态(即资金发生变化的点)进行取舍,就会对所描述的会计结果的理解产生歧义,改变经济事项的内涵。对于同一事项而言,其过程的内部各存在状态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存在序时差异,而这种序时性表现在具有确定内容的各状态对事项完成过程的说明具有先后的次序,将不同时点上的状态在纪录时进行复合会打破时间的范限,是不正确的;其次,内部各状态的存在是不同内容、不同活动信息的存在,其不同状态间进行复合,是在改变其内容和融含的信息,连续的复合会导致会计业务的真实信息在改变,可以看出,对经济业务进行大量而复合的结果,表面上简化了经济业务的纪录,减轻了工作量,而实际上却打破了时点的限制,更改了经济业务的真实内容,造成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同样影响到决策有用性下降,损害使用人的权益。通常我们对做假帐等损害信息使用人权益的行为进行了较广泛而深入的批评,面对这种只注意结果而随意简化业务过程的会计处理所导致的信息失真却视而不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表达时,应当按照经济事项的内部各状态的序时性,单独地描述业务本身的状态,保证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而不应只注重反映结果。

会计事项发生后,事项内部各该状态及其内容已经确定,这种可供会计处理的各状态的确定内容,对应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这种经济业务内容与科目核算内容的对应性,不仅是会计科目设置的要求所决定,更重要的是经济活动内部各状态的质的差别决定,因此,会计科目在设置时,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划分上不存在共容性,这不仅是指科目分类的结果,同时也指分类的过程。这种会计科目设置上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也就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对经济事项发生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相反,如果会计科目在设置或应用上存在内容的共容性,即允许某一经济业务内容可以用A科目,也可以使用B科目核算,这种共容的状态就会时常起作用,造成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与记录的过程和结果不一致,同样形成对经济业务信息理解上的歧义.因此,可以讲,会计科目使用上的错误,无异是对经济事项内部各状态确定内容的歪曲,是通过改变科目核算内容的方式改变会计事项内部各该状态的内容,影响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方面的不恰当的规定,同样会通过影响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来反映虚假的会计信息,事实上,一个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以能够如实反映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为标准,过程和结果是否统一,可以检验会计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下面举一实例来说明,某企业在会计管理制度中规定,企业的一切购料,均不进行材料收发的核算,而采用直接进成本的方法,这种假定耗料=领料=购料的材料核算模式,只能反映出成本中材料费不断增加的结果,而无法了解材料收发的动态过程和结存情况,这一强调结果的会计规定,违背了通过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统一达到对经济事项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映的要求,打破了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导致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漏洞,会计监督功能也无从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各信息使用人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会计事项发生过程中存在的各内部状态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各状态之间的序时性要求,对经济业务处理的顺序不可颠倒,其内容的质的差别要求核算内容不可或缺,这种会计事项内部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会计事项发生后,会计事项的核算必须做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也就是正确核算经济业务的过程,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有一个可理解的、无歧义的结果,过程和结果相统一,不仅仅是对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个别事项、个别人员的一项要求,而应该成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以及审计工作所遵循的一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