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信息矛盾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信息矛盾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计信息矛盾管理

摘要: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进行资源(资本)有效配置的基础。衡量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与供求均衡性。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文章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的供给、需求及产生供求矛盾的根源,进而提出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需求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是指由上市公司提供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由审计监督等部门提供的反映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方面的信息。它是各类信息使用者(需求者)据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的服务性商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有效合理披露对于证卷市场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一,许多投资者并不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优劣;其二,许多投资者无法辨别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其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令人担忧。这其中既有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司自身的原因,更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鉴于此,本文提出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市场供求矛盾的根源还在于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与不合理信息供给之间的矛盾。上市公司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利益驱动力不足。因此以利益为导向增强外部激励力和内外部约束力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就显得犹为必要。在此拟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增加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

多渠道、多形式、高效率披露会计信息。鼓励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公司的月报信息。这样可以让广大投资者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非必须披露的信息媒体由上市公司自定。可以是证券报刊、证监会指定网站,也可以是公司自己的网站或其他媒体。鼓励月报、季报通过公司自己的网站进行适时在线披露。

1.缩短半年报和年报的披露时间。在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的今天,上市公司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速度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率显著加快,基本上在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之后的很短时间之内都可以形成相应的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根本无须两个月甚至四个月的准备时间。事实上,当前许多上市公司在及时披露年报信息方面不是其不能,而是其不为。因此缩短半年报和年报的披露时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年报披露的时间规定没变的情况下,年报披露的滞后时间在不断缩短,其中最短滞后时间为10天(2000年报,2002年报),平均滞后时间中最短为80.87天(2000年报),平均滞后时间低于90天的有五年(1997年报、1999年报、2000年报、2001年报、2002年报)。年报披露时间低于90天的公司数比率分别为:2001年报63.61%,2002年报52.91%.

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时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层次性和目的性。在大众性媒体如三大证券报上进行信息披露宜采取简明易懂的形式,在一些专业性的证券网站或杂志上宜进行详细、全面的信息披露,因为这些专业媒体主要是供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阅读的。分类多层次披露会计信息必须充分调动证券咨询及会计服务中介机构的积极性。

借鉴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在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分别进行非会计(财务)信息与会计(财务)信息的披露,避免两类信息相互干扰而产生的抵消效应。

2.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披露内容,增加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数量。简化年报披露的内容。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年报包括的内容众多。仅年报摘要在报刊上就会占据几大版,一份完整的年报材料将近100页。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两种报纸上披露年报摘要和指定的一种网站上年报全文。大容量的信息必然会增加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而且有很多所谓的信息都是老生常谈、流于形式(如:重要提示、公司简介、监事会报告、独立董事声明等)。真正让信息需求者关心的主要是董事会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对此,应本着信息的有用性和简明性原则,简化信息披露的内容,突出大家普遍关注的信息。

简化季报、中报的披露内容。在信息披露的时间安排上应尽量避免季报与年报“撞车”的现象。中报指定披露内容可只包括公司经营业绩与经营进展情况,具体指标为当期主营收入、主营利润、净利润、股权变动情况以及后期业绩预测等,以及对投资决策比较有用的一些比率指标。

但是,仅从数量和结构层次方面改善会计信息的供给,还只是为从根本上保障会计信息的供求均衡创造了必要条件。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均衡还得从披露质量方面下功夫。

二、以利益导向为切入点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披露制度和上市公司自身方面的原因。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信息披露的激励制度。通过采取对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等级评定等激励措施,由证监会或证交所对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表扬,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社会声誉,增加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及时、全面会计信息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从而引导各上市公司重视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缓解会计信息的供求矛盾。200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在该所上市的510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及40家优秀公司的名单,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及监管机制。对于违规性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治理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和约安排,使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超过由其所带来的收益,从而改变理性的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行为决策。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信息的查处力度,加大会计造假的成本,特别是加强对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经办人的个人连带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的追究,消除会计造假者的侥幸心理和占便宜心理,会增强其披露真实会计信息的动机。

按照委托理论,投资者作为股东关心的是公司价值最大化或投资回报最大化,而经营者关心的却是自身效用最大化(如酬金、社会声誉等)。一旦二者的利益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行为就很有可能发生,导致他们并不总是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行事,使得委托人蒙受损失。这一点特别是在中小投资者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为此,证券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应积极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并定期公告查处,对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散布虚假信息、违背会计信息保密制度的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给予严厉处理,杜绝金融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证券市场出现。

此外,证券监管部门还要积极转变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要插手。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监管上理念:在投资者的自我保护基础上实施最小的干预。证券监管部门应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募集资金的运用、资产重组、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交易,对于流通股股权集中度高和股价发生异常波动的公司(“庄股”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引导会计信息需求者正确使用、识别会计信息、积极监督会计信息披露

一是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理性投资者、专业投资者,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专门关注、分析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和会计状况。由于机构投资者往往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所持股份较多,比例较大,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需求和影响也会更大,监督力度也会更大。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体制上防范大股东、管理层等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问题。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督促大股东与控股公司“三分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独立董事站在中立的立场并为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行事;进行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创新,使管理层的利益取向与上市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以有效防止管理层在信息披露环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三是加大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证券欺诈民事诉讼及赔偿机制的启动程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的供求矛盾有着深层次的制度根源、经济动因。我们在寻求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矛盾、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时,要有理性的认识,既要找出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也要看到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坚持多管其下,标本兼治,才可望从根本解决上市公司信息供求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