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信息资产减值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备理论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信息真实性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企业货币以外的所有资产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意义深远。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业务,应当深刻体会其实质内涵,准确把握其账务处理的方法。并且对减值确认的难度和可能对会计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资产减值准备理论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涵盖了企业除货币资金外所有资产。
1.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要素中资产的本质特征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均重新对资产作出了一致的定义,资产即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资产的最新定义,可以看出“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一项资产能够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预计发生减损,该减损部分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则不能作为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这一本质特征的体现。
1.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稳健性原则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生产经营处于市场激烈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面对价值规律不可避免地存在经营风险。企业要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按照稳健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在企业资产价值下降时,确认减值损失,以较低的数额来报告资产价值,可以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1.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客观性原则
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将企业资产中的“水分”挤出去,防止资产虚增,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泡沫,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方便、有用的信息。
1.4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接轨
会计作为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商业化经济语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产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再加上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要走出国门,要能在国外的资本市场上融资,首要一点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要遵循国际惯例。
2资产减值准备理论及其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系
2.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和利润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新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其质量特征。《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的各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根据这一规定,已发生了减值损失的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报表中按减除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反映资产价值,并将资产减值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可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和利润,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资产减值准备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也给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因而给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带来新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只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计提方法、计提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有的也只作了笼统的说明,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市场价格、获利能力等情况作出判断,操作性不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有现行市价、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等。但当前我国在某些领域还缺乏活跃的市场,某些资产的市场价格难以取得,给计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由于计提减值准备中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一方面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又使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
2.3从长期的观点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不能真正体现稳健原则,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没有连续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不仅是一个会计期间,而是几个会计期,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期以及处置资产的会计期。由于这种原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如所设想的合乎稳健原则,便成疑问了。因为本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降低了本期资产账面价值和本期利润,而当该项资产处置时,由于计算处置资产损益应冲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将导致收益增加,结果是本期的损失转为了处置资产期间的收益,即上期体现为稳健,而下期体现为不稳健。
3强化资产减值准备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3.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除了对“货币资金”有细则规定外,对其他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仅就方法和检查做了基本规定,使法律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3.2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独立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为了规范资产减值审计,应在2000年颁发的《资产减值准备审计指导意见》(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0]29号文)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利润操纵。
3.3自律性管理,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
3.4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目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正是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致使这种行为也只是“合法不合理”。再有,法律规章制度的另一意义并不仅在于其被实施的频率,而是它的威慑作用。对于参加会计资料造假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我国目前企业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其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打击利用会计手段造假的行为,保证一些企业的正常运作,维护公众利益。
3.5合理配置股权结构,避免控股大股东单一操纵公司的行为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控股大股东经常利用关联交易,拖欠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侵占上市公司资产,而结果往往是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并最终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3.6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统一性和明晰性
一是有关部门应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国外研究也表明,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公司的特有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准则的实施成本。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减值政策的相关规定是对基本会计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我国加大会计改革力度,尽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具体体现。尽管我们并不主张简单通过消除会计选择权,以求得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仍然认为目前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是完全必要的。二是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仍然主要依据政府对上市公司“报表业绩”进行配置,这就难以避免许多公司在无法通过“实际业绩”实现“报表业绩”,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栾建华.会计核算的客观误差因素分析及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J].财会研究,2001(1)
2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7)
3周忠惠.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