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会计分类和披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传统的会计体制将长期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资产分类并不适用于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而将资产按通用性与专用性分类,更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交易成本经济学纵向一体化
威廉姆森在他的经典著作《治理机制》中指出许多为了会计的目的而被说成是固定资产的资产,事实上却是非专用的,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而被恢复。而真正的专用资产是具有高度专用性的,一旦被用于其他用途,其价值就会受到巨大损失,正是这些专用资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正的沉没成本。而在现行财会体制中却未对此做必要的分类与披露,笔者认为这是不利于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
1关于专用性资产
交易成本经济学把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描述交易的关键维度,在这三者中资产专用性是最关键的维度。对专用资产的投资总是与特定交易相联系,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因此,合约必然是不完备的,如果没有可信的承诺支持,投资方担心投资于专用资产的收益被侵占,必定存在专用资产投资不足,所以企业投资于专用资产,必须有事后保障机制,这就是治理机制。
虽然资产专用性这个概念经常被经济学家使用,但是长久以来没有人给它下过一个精确的定义,直到1985年才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指出,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一般来说,常见的专用资产有:①场地专用性,指一系列站点被相互联系密切地排列着以节约库存和运输成本;②物质资产专用性;③人力资产专用性;④专项资产,指为了满足某个特定客户的大量需求而进行的投资;⑤品牌资本等。资产专用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沉没成本,也就是一项投资一旦做出之后,若再改作其他用途就可能丧失全部或部分原有的价值,这部价值的丧失是不可弥补的。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其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时,他的价值损失越大,当在投资退出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影响投资行为的根本经济因素。
专用性资产涉及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方面,但不是全部,比如说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有些项目,并不具有专用性,例如一些运输设备、计算机、楼房等,这些都是通用性资产,其用途可以被配置于很多方面而基本上不损失其价值,那么这些通用性资产应与专用性资产区分开来,因为,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笔者认为,长期资产按有形和无形来分类已经越来越不具有实际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亚于有形资产,所以,资产按有形和无形来分类不如按通用和专用来分类,这对企业和个人决策更具有实际意义。
2专用性资产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的应该是有用的信息,能为企业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帮助。不管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还是战略决策,都与专用性资产息息相关。
2.1对于企业融资决策,资产的专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方式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债务和股权融资不仅是融资方式,还是治理结构,债务融资几乎完全按照规则运作。它要求定期支付规定的利息、建立偿债基金、在借款到期时偿付本金等,不能按期偿付就会导致破产。债务的这种规则性治理比较简洁,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交易成本。然而,一旦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面临的不确定性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债务的这种治理优势便不复存在。随着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债务的优先索取权价值将会下降。债权人必然会对企业的专用性投资施加种种限制或提高利率,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但是却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股本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治理结构,它对企业保留剩余索取权,它为企业的存续立约,设立董事会并按股授权等。股本作为一种治理结构比债务更具弹性,在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框架内股权能对企业的活动进行更紧密的监控;在应付事后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保证企业的连续经营和决策方面,更具专断力的股权能显著降低治理成本;股权比债务也更加“宽容”,无论是在增加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还是在更改投资项目方面,所以有着较多股权融资的企业就具备较强的组织弹性,而债务融资较多的企业则较为僵化。当然,两种类型的企业各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规则性治理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成本;而组织弹性较高的企业则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节省事后调适的成本。所以,企业的资产专用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方式。
2.2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决策和对通用性资产的投资决策应该有所不同
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旦专用性资产投资到位,就不再与其竞争对手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专用性投资形成了很高的进入壁垒。但是由于专用性资产的流动性较差,一旦投资于专用性资产,就形成了难以收回的沉没成本,环境的未预期变化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总的说来,专用性投资增加了企业的预期收益,但是降低了企业的谈判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在投资之前要进行相比较于通用性资产而言更细致全面的分析。
传统的财务决策关注的是现金流,采用净现金流量法、内含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那么对于专用性资产而言,在采用传统的现金流分析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例如在采用肯定当量法进行决策时要赋予它适当的肯定当量系数。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对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时要设计合适的事后保障机制,避免“套牢”风险,对治理机制的分析,是决定专用性资产投资成败的决定因素。所以,企业应该在报表中披露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水平及与此相关的关联方关系等,这是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投资成败的关键信息,这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2.3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尤其是购并决策中的纵向一体化,基本上是由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决定的纵向一体化(纵向兼并)指的是在生产工序上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两个企业的合并,威廉姆森把市场和企业都看作是特定的治理结构,一项交易可以在市场中进行,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随着资产专用性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应的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因为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虽然契约可能会对某种机会主义行为做出惩罚性的规定,但它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都罗列出来,即使一方确实违反了契约,但由法庭调查损失和实施契约的诉讼也可能是成本高昂的。所以交易中的某一方在情况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而采取策略性行为的动机越来越强,投资产生了交易一方以另一方的代价获得收益的激励,从而导致了增加市场合约成本的潜在套牢问题,而另一方如果预期到他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双方的讨价还价就不可避免了,如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一方提前终止交易,这样做出专用性投资的一方就会蒙受损失。所以市场的治理成本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资产专用性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进行企业内治理更有效率,套牢成本的消除要通过一体化所有权来实现,这时就会发生纵向整合。当然,企业治理也是有成本的,不然企业的边界就会无限扩大。企业治理成本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激励强度弱于市场,而且科层之间的官僚性扭曲行为会降低生产效率。所以当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处于通用性资产和高度专用性(即在这样的专用性水平下纵向整合是最有效率的)之间时,将采取混合治理的方式,形成企业网络。
企业网络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通过正式契约或隐含契约所构成的互相依赖、共担风险的长期合作的组织形式。包括互惠贸易、规制和特许权、单边和双边长期契约以及战略联盟、合资、控股等多种形式,之所以采取这些方式,主要是为了减少都作为市场主体的两个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从而使交易在更可靠的环境下进行,减少交易成本,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在企业间网络中,生产或交易活动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的,而是通过互惠的行动进行的,长期的互惠合作和重复交易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信息交换并产生了信任。在网络中,每一个成员都比较依赖于别的成员所控制的资源(专用性资产),即威廉姆森所说的双边依赖。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间网络作为一种富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日益得到各个企业的青睐并迅猛发展。
不难看出,在混合治理的情况下,必然牵扯着大量的网络企业间的关联方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而这些都是财务报告中必须披露的内容,但是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报表使用者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在披露专用性资产的水平和具体情况的条件下,投资者才能掌握交易的全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应将原来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合二为一,将他们细分为通用性资产和专用资产,这对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至关重要。尽管专用性资产的披露对各方决策非常有用,但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尚未解决。
3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
(1)是否泄露商业机密。企业的许多专用性投资及与此相关的治理结构涉及到企业严格保密的商业机密披露与否,也许关系到投资成败,如何披露、怎样披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专用性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如何确定。资产的专用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如何判断资产的专用性程度,换句话说,将资产挪作他用,价值损失到底有多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做专用性程度上的披露,那么与不披露没有太大区别。笔者认为,需要有见多识广的第三方对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做专门评估,专用性程度在一定比例以上的,作为专用性资产列示,在一定比例以下的,作为通用性资产列示。
(3)作为专用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性人力资产的列示与披露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专用性的智力资源越来越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对此进行披露,那么对专用性资产的披露是有残缺的、不完整的。
参考文献
1OliverE.WilliamsonTheMechanismsOfGovernance[J].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2李元旭.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J].经济科学,2000(5)
3史晋川,傅绍文.纵向一体化与联合所有权——通用-费希尔公司收购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9)
4齐行黎,范方志.最优资本结构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J].经济问题,2005(3)
5杨瑞龙,冯健.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