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实践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实践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计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能力训练体系和考核体系3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构建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4-0112-02

教育部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更应突出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有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国外高职教育以胜任岗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课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能力本位的教育(CBE)思想与模式。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课程模式是职业教育中提出较早、应用较广泛的课程模式。CBE教育模式直接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完全根据社会经济以及求职人员的需求开设专业,并设置岗位能力。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还存在差异。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来安排实训内容,而不是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使实训课的安排成为理论课教学的附属。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则是针对具体岗位,如出纳员、成本核算员、会计主管等,这些具体岗位对会计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岗位性、针对性。可见,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据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准确定位,即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落脚点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奠定学生就业基础。为此我校成立了会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和社会调研和相关企业专家顾问委员会论证,确定会计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群,通过对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要素的详细分析,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组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现代企业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职业岗位,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践教学模块,把每个会计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实训课程中。一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子模块,如会计核算岗位模块包括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等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构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二、以能力培养规律为准则,设计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会计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分析在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循序渐进地设计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并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环节互相衔接,形成具有连续性、全程性的有序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我校经过长期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笔者认为,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应该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3级内容(见表1)。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指职业岗位(群)最基本的操作能力的训练,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这种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计算技术”课程进行珠算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技能的训练。在此阶段训练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2.专业技能训练。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这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采取的是模拟训练或仿真训练。如“财务会计”课程重点进行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训练;“成本会计”课程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参加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的技能训练等。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学生某一项或某几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从连贯到熟练、从彼此孤立到相互融合的转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职业岗位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

3.综合技能训练。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阶段以实际或模拟(仿真)实际对象为背景,着重培养学生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阶段的模拟实习如“综合实训”是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习,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职业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组织训练,通过实习了解和掌握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进行的综合性顶岗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实践能力训练体系中,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以“‘双证’融合”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它不仅是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和标准,各自为战,没有对应会计职业资格考核体系设置课程和培养方案。一些院校组织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还需专门培训,浪费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高职教育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考核未真正有机结合。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应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实行“双证书”制。为解决“双证”的沟通与融合,处理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在教学中的协调问题,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添加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以课程置换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在课内就达到相关岗位资格所要求的技能及素质标准,有些课程甚至就用考证教材。为提高学生过关率,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分别设置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强化培训和助理会计师考试强化培训各1周,突出高职高专实践课程体系的特色。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是“双证书”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必然要求,只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才能有效解决教学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两条线的问题,避免重复考试。凡能够直接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取代某门或某几门课程考核的课程,采用完全对接的办法,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如珠算等级考试的成绩可取代计算技术课程的考核,会计证考试的成绩可取代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课程的考核。我校通过“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热情,过关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永斌.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2]王茂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4]何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2006(7).

[5]祝宏武.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