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会计信息化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信息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会计信息化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实践项目单一、实践内容缺乏深度、实践考核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与手工会计实习有效结合的问题,阐述构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主张会计手工实习与电算化会计实习并行操作,互相验证,提出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4-0111-03

我国自从1981年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至今,会计电算化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虚拟企业、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兴起,使传统的会计流程和方法等许多方面发生改变。这就迫切要求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多数财经类高校虽然重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但是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项目、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保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需要能力型的人才、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应该由知识型转变为能力型。在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实践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即老师讲解、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即采用验证性的学习方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今天,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必然,可是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特别是财务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实践教学,大都停留在手工做账或借助会计核算软件做账的低水平阶段。另外,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门课程的实践分别进行,有些内容重复,有些内容缺失,不利于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结合起来,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会计的实践能力以及软件应用能力益处甚微。笔者认为,高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滞后,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显得有些落伍了,存在着基础课程设置不够完备、主干课程设置单一、实践课程稀缺、与会计理论课程的衔接以及与会计改革的联系不够紧密,讲授时间多于学生实践的时间等问题。一些高校尝试对其进行改革,但只是局部增加些内容,如加入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增加练习内容等;多数财经类院校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上没有大的实质性的改变。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但从目前大多数高校来看,电算化会计的基础课程基本上集中在会计学科上,有的设置了一至两门计算机课程,但很少有学校设置有关会计管理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会计信息化的需求。还有些高校没有单独开设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践课程,而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并入课程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既讲理论又进行实践。由于课时的限制,事实上实践的时间十分有限。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训练方案单一、陈旧,应用层次较低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较低。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账系统的实验,进行验证性练习,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某企业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在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还是停留在借助会计核算软件做账流程的低层次应用上。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财务软件的发展迄今已进入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和电子商务时代,即财务业务一体化,资金流、数据流、物流等多流合一的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信息“孤岛”,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的ERP软件,不仅包含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而且还有更高层次的功能,如财务分析、成本管理、DSS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软件功能变得复杂化,从知识的深度、知识面的宽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高层次的应用阶段,而我们的教学却未能跟上,势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造成影响。(三)重理论,轻实践;模拟实践平台的仿真性差,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实践课程课时不足,对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不利

当前我国教育界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也不例外。发达国家很多大学的实践学时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而我国高等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一般偏少,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0%~30%不等。会计电算化教学也是如此。一些高校除了开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课程之外,就没有设置其他会计信息化的实践课程。实践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会计的改革和会计准则的修订,导致会计在手工方式下的应用与在软件中的应用产生脱节现象。另外受实践课时的限制,只能是教给学生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对财务软件最根本的目的——从烦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参与高层次的分析、预测和决策,对财务分析等模块几乎没有涉及。实践数据多为模拟数据,并非来自企业的真实数据,不能紧跟会计改革的步伐,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暨2007年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从实质来讲,“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核算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与企业管理和人类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

2.技术手段的区别。过去的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主,现在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为主。

3.功能范围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以实现业务核算为主;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4.系统地位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按计算机的概念来说,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信息输入输出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强调财务部自己输入和输出信息,并且报送其他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从系统当中,从网上直接获取。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从名称、概念到内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延伸。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与层次的设置

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其实践内容从会计核算到会计管理,知识层次由浅入深,可按如下层次设置:

1.会计电算化核算实践: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报表等模块实践。

2.会计信息管理实践:包括ERP各模块实践,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网络财务应用实践。

(三)新增内容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不断补充新内容,尤其要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增加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容:增加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原理的介绍。ERP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的财务会计模块是对资金流进行核算与管理,在ERP整个方案中资金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增加ERP内容,不仅要介绍ERP的管理思想、主要功能模块、ERP的实施过程以及ERP软件的发展趋势等,还要使学生对ERP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其管理思想,熟悉其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更主要的是通过ERP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将来能高屋建瓴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另外,通过学习,理解总账系统在整个ERP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楚总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总账系统如何接受信息,并准确地向会计报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分析系统提供财务数据、生成财务报表。

2.增加网络财务内容:网络版财务软件与单机版相比,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操作流程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拓展,应增加网络版财务软件的功能、应用流程的介绍,增加运用网络版财务软件进行网上数据传递、报送、接收等数据管理内容的实践。

3.增加计算机审计软件内容:介绍审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增加运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引入,审查及最终完成审计报告过程的实践。

三、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一)实践项目的设计

在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计实践项目设计成有层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自主性、自助性的开放型实践,并不断完善。实践项目如下:

1.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设计的同步单项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如在电算化会计中的总账即手工实习的基础财务会计部分和报表部分,分别为同步单项实习;ERP实践为专业综合实习。

2.巩固型实习和创新性实习。无论是手工实习还是电算化实习,需要进行层次划分,内容整合。总账等财务会计内容为巩固型实习,随后为高层次的实习,如ERP实践,电子商务实践为创新性实习,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软件应用能力。

3.校内进行的模拟实习和在校外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实习。

(二)实践方法和形式设置

1.手工模拟实习与财务软件作账并行。可以将手工实践与电算化会计实践并行操作,互相验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当前社会实际会计工作中,从总体上看还是传统的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并存的局面。需要学生同时掌握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种操作技能。因此,会计课程实践可以采用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并行的方法。由于手工会计实践内容设置不一致,可以采用模块化方式。如基础会计课程实践、财务会计课程实践、预算会计课程实践等。相应的电算化会计实践也可以模块化分割。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结果可以和手工会计的实践结果相互验证,以检验会计实践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可以将手工会计实践结果与电算化实践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各自的特点,以期对会计学科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达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整个实习分模块设计,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实习项目,自主选择该项目中具体实习内容,自主安排实习进度,实现学生自主实习。

2.情境模拟实践。可采用案例实习或项目实习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模拟环境和情景,如不同角色的操作员,不同类型的企业等。

3.实践的考核方法与评价。建立实习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及运用情况以及实践结果给予评分,由系统自动判断实习者所得出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检索、上传/下载教学资源、课堂公告,也可以在线布置、批改、完成电子作业或实践报告书,同时学生手工填写实践报告,以便将手工会计实践结果与电算化实践结果进行比较。

会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和软件操作技能,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有用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志强,林孝基,等.会计课程实践的信息技术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2]王钊.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3]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4]黄昌勇.双重会计实习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5]齐伟超.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6]杨克泉.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