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由于会计规则制定权与执行权合约的不完备、会计信息披露具有经济后果以及印象管理的存在,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对披露内容、披露时机、披露表述、披露形式等进行管理的行为。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严重影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应该加强并改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尽量减少会计信息披露管理行为。
关键词:经济后果;印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管理;会计信息透明度
对会计信息披露管理,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吴水澎等(2002)把财务披露向量的维度界定为信息内容、组织形式、信息冗余度、信息置信度、披露人的解释、披露媒介、披露时机等七个方面,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维度施加影响,都属于财务披露管理活动。王雄元等(2006)把信息披露管理分为选择性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和自我服务管理三大类型,并指出选择性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内容的选择、信息披露时间的选择以及信息披露对象和方式的选择。孙曼莉(2004)主要从印象管理视角对自我归因和操纵可读性进行了研究。银利等(2004)从报表披露的组织形式、语言陈述的技术性、信息的披露时机等角度分析了选择性信息披露。赵敏(2007)从选择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自利性归因和操纵信息阅读难度三个方面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印象管理。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主要从披露内容管理、披露时机管理、披露表述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
所谓信息内容是指会计信息披露所包含的基本数字和文字(吴水澎等,2002)。信息内容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心,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内容进行管理是一种最直接的会计信息披露管理方式,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吴水澎等,2002)。所以,目前对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盈余管理、虚假信息方面。目前充斥国内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多数是直接对信息内容进行的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由于此种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研究很多,故本文对此存而不论。
然而盈余信息并非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全部内容,事实上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管理也不仅仅限于盈余管理和虚假信息。除了盈余管理之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主要表现为披露有利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即报喜不报忧。Dye(2001)研究发现,公司只会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会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我们可从自利性归因、管理信息披露两个角度略知一二。
第一,自利性归因。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虽然主要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但其它一些公司管理层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等)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就给公司管理层选择披露外在因素和管理层努力的内在因素提供了操作空间,进行自利性归因。自利性归因是公司年报中最常见的一种印象管理行为(孙蔓莉等,2005),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人们通常将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而将不好的结果归因于外在原因。同样在企业中,管理层在业绩表现好时将功劳归于自己,大谈自身经营有方的主观努力因素;在业绩表现差的年份将问题归咎于外界,大谈个人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Mckinstry,1996),从而提高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评价。Baginski&Hassell(2000)等均发现,公司管理当局总是在公司业绩好时或者盈利预测的好消息时更多地归结为内部因素,而公司业绩差时或不利的预测消息时更多地归结为外部因素,或者充分预计好的趋势但忽略或只是部分报告向下的趋势。Wilbur等(1996)指出,管理者通过选择较低的参照业绩来掩饰公司糟糕的业绩,公司的会计披露明显反映了他们的自利性归因。孙蔓莉等(2005)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归因,发现绩优企业更倾向于强调管理方的工作,绩差企业更倾向于强调环境因素。可见管理层通过自利性归因,有选择地披露外部环境因素和经营者努力因素,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但是管理层对影响公司业绩因素的披露是不完整的、不充分的。
第二,管理信息披露。公司战略及盈利预测等信息的披露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所以管理层有动机通过适当选择此类信息的披露以显示或隐晦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Deegan(199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达到突出竞争优势和展示公司发展前景的目的,会主要围绕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人力资本、公司战略、盈利预测、环境保护等具体信息进行自愿披露。Ackert&Church(2000)、Lacina(2004)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如果信息披露危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那么企业会隐瞒部分信息,造成信息披露的不完整。Gregory(2002)的研究表明,在盈余增长期间信息披露也随之增加,盈利下降时,公司仍将继续高水平的信息披露,然而他们转向披露积极的短期结果而不讨论即将发生的盈利下降。Healy&Dalepu(1995)认为,为顺利发行证券,公司管理者会自愿披露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公司管理者会利用信息披露服务于内部股票销售计划(Binetal.,2003);诉讼成本的存在也会使公司不愿意披露预测信息(Healy&Palepu,2001)。管理者为使自己获得更多地股票期权收益,当经理人的股票期权报酬有较高的风险时,会主动披露更多的盈利预测信息(Miller&Piotroski,2000);在股票期权到期之前,持有买入期权的经理人员会延迟对好消息的披露而加速释放坏消息,到期时增加套利收益(Aboody&Kasznik,2000);管理者还会通过持续有效的信息披露推动股价上升,从而获得更多的管理者报酬(Venkyetal.,2003)。
自利性归因和管理信息披露都属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管理,但自利性归因主要是围绕公司业绩升降的原因而展开,而管理信息披露对信息披露内容的管理更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披露内容管理,但是二者都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维护或扩大企业的正面形象,同时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报酬的披露内容管理方式。公司大量披露好消息,可能会造成信息过剩,掩盖了负面信息,从而可能混淆投资者的分析。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内容披露可能使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大大降低所披露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会计信息披露时机管理
会计信息的披露时机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时点(日期、时刻)。作为一种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手段,很多企业精心选择会计信息披露的恰当时机,以强化好消息的正面效果,淡化坏消息的负面效应,可见信息披露时机管理是相对于及时性披露而言的。
信息具有时间价值,越早披露会计信息投资者越能据此获益,披露时间较晚的公告一般比披露时间较早的公告有相对弱的市场反应(陈向民、谭永晖,2002)。大量实证研究(Chi-Wenetal.,2004;唐跃军等,2005)也已经证实,比预期公布时间早的盈余公告的市场反应大于实际时间迟于预期公布时间的盈余公告的市场反应,晚公布的盈余公告所传递的信息量低于早公布的盈余公告。但由于投资者对坏消息的反应总是比对好消息的反应强烈,所以公司有延迟披露坏消息和及早披露好消息的倾向。Kross(1982)发现公司披露年度会计盈余的早晚同公司实际盈余与分析师预测值的差距间存在显著关联,坏消息(实际盈余低于预测值)的公司会更晚披露,而好消息(实际盈余高于预测值)的公司会提前披露。Ashtonetal.(1989)、Begley&Fischer(1998)的检验均进一步证实了“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规律,尤其是坏消息延迟披露的现象。Chenetal.(2005)、唐跃军等(2005)、李维安等(2005)分别利用不同年度的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告及时性与业绩变动、审计意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在现实的中国市场与成熟市场类似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规律,同时非标准审计意见也是影响盈余报告延迟披露的重要因素。而且唐跃军等(2005)发现管理层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行为,比如分散地披露“好消息”以取得对市场和投资者的最大积极影响,集中披露“坏消息”以减少不利影响,甚至“坏消息”的消极影响可能会被“好消息”的积极影响所掩盖或者有所抵消。但是,“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规律并不是一种严格单调,尤其是对于好消息公告,盈余消息量值与公告时点间并没有显著的关联性,同时也存在不支持该规律的发现(Annaertetal.,2002)。有时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果要防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企业可能会推迟披露好消息而提前坏消息,Aboody&Kasznik(2000)的研究表明,为大幅度降低公司的履约成本,公司管理者会在员工股票期权到期之前延迟好消息的而加快坏消息的。Cheng&Lo(2006)发现经理人在计划买进股票时,增加披露坏消息以降低股票价格。盈利预期不好的经营者有事先透露预亏信息以便降低未来诉讼成本的激励(Skinner,1994),坏消息的提前公布能延长股票价格的下跌时间,从而避免因价格突降可能招致的怨言。
所有经验研究成果都表明,上市公司会采取相机信息披露策略,寻求最佳的披露时间,从而使信息的披露对公司产生最有利的影响。但披露时机管理是根据公司需要来安排信息披露时间,特别是在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等不利消息时,故意延迟会计信息的披露,严重损害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三、会计信息披露表述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的另一个常见手段是人为调整会计信息的语言表述,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可读性即阅读难度。会计报告的可读性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信息使用者能否有效地接收公司披露中所承载的会计信息(孙曼莉,2004)。
由于财务信息在公司会计报告中所占比重逐渐缩小,非财务信息比重越来越大(阎达五等,2002)。所以,非财务语言信息决策有用性持续增强,越来越引起会计信息读者的兴趣。西方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重视研究会计年报语言信息的质量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证实了公司管理层操纵年报语言信息行为的存在,企业业绩越好,年报越易读(Aboody&Kasznik,2000;Clatworthyetal.,2003)。国内很少学者专门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语言表述问题。阎达五(2002)、孙蔓莉(2004)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理解性难度高,而且孙蔓莉等(2005)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根据业绩不同人为操纵年报语言可读性的迹象,绩优公司年报的可读性水平高于绩差公司年报的可读性。由此可见,公司管理当局皆根据公司自身需要、公司业绩高低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表述管理,操纵了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另外,公司管理当局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所采取的表述态度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信息的表达态度对信息受众是有影响的,比如“只有半瓶水了”和“仍然有半瓶水”描述的事实完全相同,但前者令人沮丧,后者却能鼓舞人心(吴水澎等,2002)。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比如Hofstedt(1972)证明,随同财务报表一起披露的致股东函的语气(乐观或悲观程度)的变化,确实能改变信息使用者对该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理解。所以,我们不仅要强调所披露会计信息内容的中立性,而且应该强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表述态度的中立性,从而让投资者本人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决策。
四、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是指:会计信息如何组织、分类,以何种表现方式呈报给信息使用者,也可以称为信息的内容结构(吴水澎等,2002)。比如同样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叙述,可以以具体数字呈报,可以以表格样式披露,也可以画成各种统计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可以置于财务报表表内,也可以披露为财务报表的附注,这些都是不同的组织形式。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比如说一笔长期借款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中改列为流动负债,则表明该借款即将在一年内到期。Harper&Mister(1991)在比较了退休会计信息在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后认为两者间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差异。Imhoffetal.(1997)在比较了租赁会计信息通过附注披露与在表内确认对股价的影响后,发现股价很难反映附注信息内容。Barth,BeaverandLandsman(1996)表明在收益表中确认可销售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可提高收益对证券报酬的解释程度。Barneaetal.(1976)证明了存在“分类平滑”,即通过改变收益表中某些项目所处的类别来保持主营业务的稳定性,从而对投资者的股价评价产生影响。Roberts(1990)指出,有证据表明一家英国公司通过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构达到改善对员工的激励。财政部曾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两度进行了修订,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收入,说明信息使用者对债务重组收益的披露位置(披露形式)有反应。
虽然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是信息的内容而不是信息披露组织形式影响证券价格,但是现实的资本市场并非充分有效,而且上述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的披露形式作出反应,信息披露形式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影响。实际上,不恰当改变信息分类类型、将表内业务放到表外披露等应该可以归属于盈余管理,且将表内业务放到表外披露也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度,而是否使用表格、统计图等形式披露,对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也有极大影响。
五、会计信息披露媒介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的媒介有很多种选择,包括报纸、网络、电视广播以及信息会等,不同的信息披露媒体针对不同的投资群体,从而产生不同的披露效用。信息披露媒介的权威性直接影响到信息的置信度,公司选择的披露媒介也间接体现了公司的档次,不同质量的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披露媒介(吴水澎等,2002)。在这里人们更关心不同的披露媒介对投资者获得信息难易程度的影响,因为它影响到投资者获得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公平性和可理解性。如果选择受众范围比较狭窄、权威性也比较低的媒介披露,可能不会引起一般投资者的注意,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公平性;反之,如果选择向大股东或机构投资者私下披露,必然造成投资者之间信息分布的不公平,导致内幕交易的发生。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年报、季报等会计信息需要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三大证券报中予以披露,表面上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媒介是固定一致的,其实不然,因为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自愿性,在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制下,公司可自由决定在其网站上披露的信息类型、数量和形式,只要该信息不存在欺诈行为(Xiaoetal.,2004)。Xiaoetal.(2004)、何玉、张天西(2005)考察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实施网络财务报告及披露的信息量与公司规模、业绩、公司治理结构、审计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相关,这些证据表明上市公司确实对会计信息披露媒介进行了管理。而且企业是否采用网络形式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获取难易程度和公平性,而且网上披露会计信息会增强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因为网络上的一些会计信息是相互链接的。所以,上市公司是否进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以及披露信息类型、数量,会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六、会计信息披露频率管理
上市公司可能对会计信息的披露频率进行管理。这里所讲的披露频率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连续多项披露的时点分布方式,考察的是一项披露相对于其他披露的时点;二是同一信息披露的次数,考察的是信息披露的重复次数,即吴水澎等(2000)所讲的信息冗余度。监管部门对前一种披露频率有强制性的规定,比如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年报和中报(从2002年开始也要求披露季报)。但公司也会对披露频率进行主动管理,比如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有的公司会主动邀请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员前来调研,或定期向财务分析师发送本公司的经营简报,等等。而且前文所讲的延迟披露或提前披露也必然影响到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频率,特别是公司对一些重大临时事项是否及时披露会影响到披露频率的高低,这种临时重大事项的披露频率高,一方面反映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但更可能是公司面临重大困境或改革的前兆。较高的信息披露频率可能导致更大的盈余差异,信息过载增加了投资者的信息甄别成本进而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吴水澎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