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理会计改革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会计改革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便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方法的出现,大大强化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成本计算的正确性。随着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战略成本管理,至此传统的管理会计也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

战略成本管理以价值链分析为出发点,扩展到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主要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作业的整合,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整合。按其分析范围又分为产业价值链分析、企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从生命周期法着手,·选择发展、维持、收获的总体战略,采取成本领先或标歧立异战略开发持久竞争优势。而成本动因分析是对企业规模、范围、职工经验、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等结构性动因以及员工参与程度、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工厂布局效率性、产品设计及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等执行性动因的分析。

随着自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社会现象的出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成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一个突出因素。着眼于环境因素,人们又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和资源外委制。环境管理会计涉及环境价值和环境成本,在保持资源平衡的条件下,归集环境预计成本,确认、追加分配特定环境成本,并在投资和产品评价中考虑环境因素。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有效的应用方法为全面成本评估、生命周期法、可持续发展会计和环境业绩评价。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竞争者分析方法与基准调查方法的提出,都是通过比较最佳做法和竞争者之间的业绩状况了解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成本状况,提高竞争优势,强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实力。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法成为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核心,它们均以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阶段为起点,其中目标成本法以预期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后求得产品目标成本,以此成本为目标着手设计新产品。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指将每项产品从其研究阶段起,按照产品规划与观念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测试、生产和销售及顾客服务五个阶段,按每一阶段累积其活动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综合上述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可以预计在下世纪前叶,战略成本管理将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价值链分析、环境管理会计将是管理会计走向"战略化"的第一步。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改善成本法将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得到推广使用和发展,并成为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竞争者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基准调查将成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信息相结合进行业绩评价的有力工具。随着管理会计范围、对象、目的进一步的扩展及理论体系的完善化,管理会计内容更具综合性,计量单位多样化,除货币量度孙,时间、实物量成为必要补充,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从主要重视定量分析发展到定且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定性信息,"增加作业价值"的管理思路代替了传统单纯"降低成本增效"的狭隘观念。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间接费用分摊由单一数量基础分配发展到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由单纯注重固定和变动成本的降低发展到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标准成本系统和贡任成本中心的建立;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成本、风险因素;采用投资报酬率等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与此同时,已开始涉足从战略总体上进行成本管理。这说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硬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具体来说,尽管一些大中型企业"零敲碎打"地采用了管理会计的一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成本控制等专门方法,但覆盖面不大,许多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不注重内部成本管理,成本分配方法单一,成本报表编制不及时,成本预算和控制更是流于形式。而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更是无人涉足。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

三、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一)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多元成本计量目的要求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正如杨纪瑰教授所述:"服务于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和包括不同范围所进行的成本计算的结果,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数字。"在管理成本的大框架下,各种成本的涵义和外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

(二)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研究等),其特点为:(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

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认识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三)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如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并不因其投资报酬率的高低而出现同向变动。这说明投资报酬率作为绩效衡量的唯一指标的弊端已日益暴露出来。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背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意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