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问题愈加突出。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使得自然资源的消耗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能源紧张、环境破坏的问题逐渐加重,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建设进程。为了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得资源、环境和经济平衡发展,环境会计被广泛应用,一改往日会计工作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环境会计会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目前我国环境会计还处于发展初期。
前言
环境会计会综合考虑决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其巨大的优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被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工业等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会计因在我国还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控制环境会计呈上升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为了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社会各部门也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和实现环境会计的巨大优势。
一、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等方面的支持。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环境会计的强大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会计的内容。环境会计虽然有着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围绕着环境问题展开的,但是具体的概况因不同人的理解和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环境会计的对象都有着显著的特征,特别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加了自然环境的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和会计实务二者的结合。环境会计是促使企业在注重积极利益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能够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实行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会计优于传统会计模式的地方主要在于,传统会计会忽略掉环境资源等重要的因素,而环境会计会综合环境资源进行会计核算,使得所做决定的效益能够组合最优化。以社会利益作为行动决策的主要出发点,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披露的过程,使得社会经济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环境会计的发展。随着绿色、可持续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会计作为应对环境问题的创新的经济手段产生,有着其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环境会计便是国家在经济手段方面创新的一种产物,对解决环境问题有巨大的优势。在我国,环境会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是摸索的状态,发展的较为缓慢。关于环境会计的一些作用发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变革,会计行业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会计制度的核对和实践推行中,对于环境会计这一新兴产业的推动工作做得较少。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实践环节的水平都比不上国外的要求,无法适应经济和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3.社会问题的需求。近十几年来,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等发展问题的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为了进一步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环境等问题,中国乃至世界都在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推动其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界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平衡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对环境会计的进一步探索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增加,不断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会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环境会计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反映企业的环境成本,揭示企业环境现状,所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提倡。
二、环境会计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
因为实践操作中的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一系列问题。笔者经过对环境会计的内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研究,得出环境会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环境会计自身的缺陷。环境会计在分析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时,要考虑诸多因素,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在计量上存在极大的模糊性,对计量对象的属性、边界和性态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环境会计的数据结果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这就要求在应用是要注意遵循最小差错原则,要尽可能地做到相对准确。在对既定经济系统因环境影响导致的财务信息等进行记录、分析和相关报告时,要注意各种效益的统一,保持客观的立场。环境会计承担着揭示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的重任,其评价会影响环境的作用,也会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应该更加谨慎和准确。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社会各方的需求相态提供相关的信息,保持自身的绝对公平性。对于复杂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要尽可能的详细,将涉及环境事项的经纪业务加以记录,列入会计报表进行正式的辨认和确定。在企业的环境活动中,凡是能计量或是表述的信息都属于企业环境会计确认的范围,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归集,保证要素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是要注意,在环境会计考核阶段,还会涉及到一些非货币指标。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会计计量的需要,就需要寻找新的计量方法来提供环境会计信息。所以要注意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环境会计数据信息的提供渠道。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应该对不相关的数据进行排除,增加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毕竟要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确认数据信息要有一定的可靠性。确认会计要素时必须有真实可信的依据,其发生与否和金额多少都要经得起验证,企业环境会计必须如实、完整地反映环境活动以及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事项。
2.社会发展支持不足。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总体来看,仍然相当淡薄。并且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要求不高,对企业是否需要采用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只是将环境会计作为适应时展要求的手段,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并不是熟知和珍惜。政府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力度不够。普遍大众对于环境会计的认知相当不足,其意见参考便失去了部分价值,也使得环境会计失去了部分数据来源。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缺少体系化制度化的标准。虽然环境会计在理论和实际业务方面的能力不足,有着发展时间较为短的原因,但是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受到企业利益的影响,政治决策方面的顾忌,而独立性不高;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没能清晰地凸显,相关有能力的人才较缺乏,也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加大。
三、环境会计发展的趋势
环境会计在发展中,为了解决相关出现的问题,已经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继续改进的地方。
1.已有的进步。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使得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介绍了国外有用的例子,还能对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等内容进行一定的普及。对于理论研究部分有了显著提高,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还单独作为研究的社会问题,与环境审计等逐渐固化环境会计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发展中,开始注重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其他交叉学科的优势,深化环境会计各方面的认识。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逐渐成型,对于环境会计的目标、核算的对象、确认的要求等问题的认识,在本质上有了很大的近似性。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广泛。发展初期,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对于整个发展有着明显的制约。当下各种政策的支持,使得研究的人员不仅仅是理论届的学者,还有许多工程技术专家、政府官员等。
2.今后的发展。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体系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当下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可以钻的空子。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对环境会计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并不加以重视。现有的法律对于环境会计的存在有着明确的制约,但是对于研究成果的实践力度,以及实践过程中惩处等规定的较为不完善,很多行为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且在人才培育这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虽然研究的人员数量和专业都有所增加,但是综合性的人才还是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应该针对性地大力培育需要的人才。研究成果还缺乏实践指导性,所以在今后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增加市场价值、应用原则等实践效果较强的内容,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缺乏一个系统、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完善,促进信息披露工作的完善。将环境会计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获得实质的反映。结语综上所述,虽然环境会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学科,但在发展中有着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巨大优点,而且在对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做出分析后,还有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道路的重要意义。尽管在信息披露方面、理论与实践相互平衡方便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但也有很多建议和空间去提高。希望环境会计能够更好地发展,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2,(19):91-92.
[2]秦皓妍.当前环境问题下看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69-70.
[3]孙佳丽.环境会计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72-73.
[4]简凌.浅谈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2012,(15).
[5]李宜轩,朱久霞,何静.试论环境会计的发展[J].青年与社会,2014,(10):107-108.
[6]高茜.我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3,(12).
[7]谢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进出口经理人,2014,(S1):108.
作者:李妙娟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