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办学历程出发,分别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优势和不足,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会计专业办学质量,更好的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关键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反思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稳步增长的办学规模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动力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创办于1986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专业前身为昆明地质学校、云南旅游职业学校(中职)会计专业,共招收了26中职班级,培养了1100名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省内外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于2013年开始招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目前在校学生规模三年制大专727人、五年债大专754人,年平均报到率92.25%。2016届毕业生数113人,其中,直接就业87人,升学25人,升学率为22.12%,参军1人,就业率为100%,就业对口率98%。

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社会需求:截至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地区需求:截至2015年底,云南省民营经济户数达225万户,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私营企业39.5万户,比上年增长34.8%,增速比去年提高6.9个百分点。产业需求:旅游业是云南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云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在当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转换经营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成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每个旅游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转换经营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旅游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水平,就目前而言,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恰恰是云南绝大部分旅游企业(包括酒店和餐饮企业)经营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学历需求:根据我院对社会和旅游行业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要求明显高于学历要求、实践技能要求高于理论知识要求。中小企业对专科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占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58%。岗位需求: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出纳、会计、办税员、审计助理。

三、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准确的培养规格定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出纳、报税、成本核算、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有深厚的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出纳岗位、财务会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审计助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在基层积累多年工作经验后,通过努力取得中、高级专业职称,可提升至会计主管、财务主管岗位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同时也培养面向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会计、审计服务中介机构的审计或税务鉴证岗位、会计或税务咨询岗位。本专业根据服务面向的企业和岗位以及学生未来职业拓展路线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见图1)

(三)定期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实时调整培养目标规格,保证和社会经济或地区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相适应1.紧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开展了两轮会计人才需求调研一轮针对社会通用会计人才需求,一轮针对云南旅游行业会计人才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实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制定和修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划分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分析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直接引进行业标准作为专业培养标准,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到社会、学习到工作的无缝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通过不定期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全面了解社会、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三年(一届学生)为一个周期,总结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3.加强教学质量监管,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建立健全包括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教学方法研讨与改革、教学检查与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管理,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效果。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条件,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加大以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为重点的办学经费投入;强化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建立和实施毕业生回访,跟踪制度,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来衡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通过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定期向毕业学生进行电话回访、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通过回访,反映出目前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中,高职大专是用人单位较为广泛选择的学历层次,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本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强,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较为扎实,能够较为快速的熟悉工作岗位流程,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围绕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打造“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手段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的基础学院马列部在开设政治思想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增强了政思想教育的可操作性和考量性,也使政治思想教育的效益由隐形变得显性。在专业系部,从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到学生学习期间的专业课程教学、再到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指导,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贯穿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整个工作过程,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期便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定期开展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专题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解了今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并自觉遵守这些准则和规范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的核心学院坚持“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全面推行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学中做、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划分职业岗位→确定工作任务→分析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的工作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实施,实践性教学占整个专业教学课时的60%以上。在完成必须的专业教学的同时,本专业在校内定期举办包括出纳实务、纳税申报、票据翻打等方面的会计技能比赛,积极组织参加校外各项会计技能大赛。

(三)打造带有浓厚企业、行业特点,体现职业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进校授课,举办讲座,开展以企业冠名的各种专业比赛、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校企文化交融,营造就业、创业氛围;在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等物质表现形式凸显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使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四)加大会计专业就业、创业指导,强化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变得有目的、有方向五、建设符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会计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也是确保教改成功的关键。我们遵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把教学教法的改变和课程体系的重构作为教改的重点,提出了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淡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界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职业岗位技能,构建职业岗位课程板块;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根据云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等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五、“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效保证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相结合、教师走出去和专家请进来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广泛筹措资金,多方面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见图2)

(一)进一步优化师资数量与结构(见表1)

(二)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引进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行业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到校内兼课等方式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

(三)加强教学梯队建设,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以“校内讲师”和院级教坛新秀为中坚力量,以外聘教师为补充的教学梯队。

(四)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深造等方式来培养青年教师。同时,为青年教师配备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业务指导教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五)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院制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鼓励、支持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作者:赵云栋 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