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垦经济建设思路与建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垦经济建设思路与建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垦经济建设思路与建议

2012年农垦主要任务和发展思路

主要任务。2012年是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充满挑战机遇的一年,全国农垦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粮棉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壮大农垦主导产业和企业实力;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权益,增强农垦的凝聚力,努力实现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4440亿元,增长9%以上;人均年纯收入9610元,增长7%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发展思路

确立战略发展任务。在市场经济机制日趋健全的形势下,以所有制划分,创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农垦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倘若不能满足国家、市场、消费需求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农垦将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农垦人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国家凭什么再给农垦以政策、财力上的支持?回顾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垦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除农垦自身的努力外,与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分不开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垦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为此,农垦必须按国家的要求和期望,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国家粮食、食品安全中起到保障与支撑作用;在屯垦戍边,繁荣、发展、稳定边疆社会大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未来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因为农垦承担了新的历史重任,承担并履行本该由国家、政府承担的带有全局性战略属性的职责,国家才能继续给予农垦以财力、物力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推进农垦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点是推进四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二是加快实现由单一结构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多功能农业转变;三是加快实现由量的增长为主向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四是加快实现由主要突出经济发展向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为了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农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的切入点,本着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要求,为市场提供农副产品。除了农垦传统的大宗粮、棉、胶、乳、糖、种业产品外,大、中城镇对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需求量大,国家对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有政策支持,应该是垦区、农场最佳切入点。北京首农集团计划五年内,为首都市场提供50%以上的安全优质农副产品;山西省金沙滩农场利用临近北京的区域优势,专门种植所需的瓜果蔬菜,受到市场欢迎,农场也发展了;江苏、河南、安徽等垦区的种业满足了地方50%以上的种子需求,得到地方、农场双赢的结果。全国农垦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状况差别很大,但只要认真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切实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发现新的商机,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是检验农垦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内部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金石。尽管困难多、难度大,且竞争激烈,但是这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新疆兵团的天业公司也是由小小的塑料加工厂变成国内知名的节水龙头企业;上海农垦的一瓶黄酒,可年创利润几个亿;广东农垦燕岭大厦仅有200间客房,2011年却创造营业收入1.17亿元。农垦有良好自然条件和丰富资源,有众多的优质农副产品,有较强的组织经营能力,只要有好的制度安排,找准市场切入点,锲而不舍地开拓与努力,就可以在为社会做出新贡献的同时,造福农垦企业和职工。

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经营质量与效益。近年来,随着体制机制的创新,大胆参与市场竞争,农垦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重生产轻管理,重产品轻经营,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经营质量和效益较为低下的情况仍相当普遍;垦区、农场管理行政化,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在重大体制变动及内部分配等问题上,没有处理好改革、发展、民生的关系,决策失误而引发垦区社会不稳定。改革是促进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发展是解决体制障碍与民生的第一要务和经济基础。切实解决民生,尽快提高广大职工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是农垦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改制是农垦加快发展的动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处理好内部利益分配关系,则是保证农垦事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就是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相互促进、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结构,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的系统管理中,分配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诸多改革多以调整内部分配为发端,以期进一步奖优罚懒,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分配向管理层、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方面倾斜是必要的。经济运行中,管理、技术、资本的作用极为重要和稀缺,其在分配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是正常的、合理的。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尤其是在国企),农场生产一线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创造价值的基础。在关注管理、技术、资本在经济运行和分配中的作用时,决不能忽视一线职工的利益和愿望,特别在分配和奖励的制度安排中,适当向农场和一线职工倾斜,切实关注职工的利益和提高其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极为重要。在国企,管理层与职工间收入的差距要掌握在一定的合理比例,差距过大,不符合国情,容易造成职工心理失衡。要特别注意不能让一线职工收入由市场核算,风险自担,而管理层则旱涝保收。此外,国有农场之所以有别于围墙工业和城市工厂,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改制调整后下来的职工,其生产生活的基础还在农场,收入差距过大,或下岗后长期难以就业,会造成生活困难和心态失衡,引发后果严重的群体事件。海南、云南等垦区近年来发生的群体事件,就有这方面的原因。集团化经营后,集团层与农场层,农场内部隶属企业经营层与续存农场分管社区职责层的分配,特别是各级管理层与一线职工的利益分配,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度”,要注意平衡与和谐。集团化经营与农场政企分开、企社分设的改革,是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新时期农垦事业振兴、发挥历史作用的大势所趋,是内部分工的不同,其奋斗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其分配机制的调整安排更要科学、合理,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

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保障事业后继有人。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意味着要素中最活跃的人才要素流动更加“趋利”化。在未来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中,农垦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没有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奉献是根本不可能的。农垦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定人才兴垦的战略规划,摸清人才存量和预测未来需求。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所需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加大内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的力度,尽快吸引、培养选拔人才到各类关键岗位。此外,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数百万到农场就业的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未来几年内,中国大学生毕业量逐年增长,结构性就业困难短时难以缓解,这正是农垦吸纳知识人才、改变职工构成、选择接班人的好机会。新疆兵团、黑龙江、北京、广东等垦区都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研究生到垦区、农场就业,并从工资待遇、住房、职位培训等方面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措施。新疆兵团、黑龙江等垦区实施连队、生产队配备大学生干部的举措,是培养、发现、重用人才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若干政策建议

建议国家支持农垦的体制机制创新,并加大对农垦稳定和发展扶持的力度。我国农垦不仅有国有企业的属性,又非单纯的国有企业,除承担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外,还承担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承担垦区社会管理职责。特别是地处沿边、沿海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垦区,还将长期承担屯垦戍边的任务。我国边境线长,与数十个国家接壤,国情、民情、社情极为复杂。国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的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使在某些目前相对平稳的沿边、沿海地区,囿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博弈与变化,稳定与和平是相对的是暂时的。尼克松说过,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长期以来,我国边疆分布的兵团团场、国有农牧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国家的维稳力量,曾在历史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鉴于此,建议国家在继续支持农垦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持农垦特别是地处沿边、沿海和少数民族地区农垦体制的稳定。对上述地区农垦重大体制或隶属关系变动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必要时给予行政干预。建议国家加大对农垦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的力度,承担农垦支付国家政治任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费用,以减轻农垦的负担,促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建议国家将农垦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垦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垦职工的养老问题基本解决,医疗保障已部分解决。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将农垦系统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尽快解决农垦职工及家属的医疗保障问题。

本文作者:贾大明李红梅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