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1信息化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1.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角度分析,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作物种植和需求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证粮食安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对外转移的速度不断提高,农业作业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可供投入到农业的生产要素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如何在降低要素投入水平的情况下保证粮食总量,是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信息化技术的核心和要务在于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2)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业生产决策的科学化。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完全由农民等农业作业者自行决策,受制于气候、环境等变化的影响,农业在各类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前体现出较高的脆弱性,在微观经济方面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生活,在宏观经济方面影响到国家农业的安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对土地情况、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检测和预测成为了可能,从而能够有效指导农民种植对象的选择,也有利于事先规避可能的农业种植风险,从而降低农民损失,保障农业安全。此外,由于存在市场信息的非对称,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与农民对农作物种植的选取没有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作物种植对象选取的盲目性。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预先将市场对农作物的需求反馈给农民,从而为保障农作物种植对象选取的科学性和有效行奠定基础。

(3)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通过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土壤构成的变化、作物水分需求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气候检测卫星等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使得对土壤、水分、天气的检测成为可能,从而适时根据上述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作物的种植方法,以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

(4)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业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民往往面临单一的市场,在产品的价格决定方面处于劣势,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农民通过互联网等销售农产品成为了可能,从而在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拓宽了农作物的供应市场,使得农产品为更大范围的市场所了解、认可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农民在销售对象的选择和价格的确定方面更有优势,也使得保障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成为了可能。

2研究方法

2.1研究变量

(1)因变量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经济学概念,可以表征为产品产值的提升、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通常而言,产值、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等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的替代测度指标。考虑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性,本文认为通过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旨和要务均在于提供农民生活水平,为此,选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

(2)自变量选取

信息化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变量,既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也包括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广大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等。基于上述认识并参考相关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选取网站拥有量、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固定电话普及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四项指标作为农业信息化条件的表征指标,并研究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2.2研究样本为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本文选取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区划的视角,我国分为东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其中,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隶属东部经济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属于西部经济区。本文以上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

2.3研究数据

本文的因变量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2》,以分别从中选取2009、2010和2011年的因变量数据;本文使用的自变量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相关年度的统计年鉴和信息化报告。

2.4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回归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研究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在实践中,如果需要确定某个观测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进而,在存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试图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包括变量和参数)刻画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就可以用到回归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回归分析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且部分存在非线性关系(如多项式关系、对数关系、指数关系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等价转化的方法,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非线性模型的参数。通常,回归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参数估计、模型拟合度分析、参数显著性检验、变量预测等。随着SPS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的推出和广泛应用,回归分析的计算过程大为简化,且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关于回归分析的推倒过程详见相关的多元统计学教材。

2.5模型设计

为了有效考察信息化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分别设置三个模型进行研究。其中,模型1以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因变量、模型2以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因变量,模型3以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因变量,以分别考察信息化要素投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

3实证研究

统计回归与分析过程应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实施,计算结果分别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3.1模型显著性分析

表3所示的模型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R方值分别达到0.856、0.854和0.848,调整后的R方值分别达到0.833、0.832和0.824,均高于0.8,且三个模型的F值的显著性均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选取的自变量能够有效解释因变量的变化,也证明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3.2模型方差分析

表4所示的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F值分别为38.502、38.155和36.164,其统计显著性均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网站拥有量、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固定电话普及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存在线性关系,也再次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3.3模型参数估计

(1)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网站拥有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75、0.070和0.071,且其统计显著性分别为0.035、0.033和0.042,均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均具有统计显著性,也说明网站拥有量对农业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提高网站建设数量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回归系数的强度可以发现网站拥有量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

(2)在模型1中,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种类的回归系数为-0.006,在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情况,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种类的回归系数为0.004和0.009,且在三个模型中,该参数的统计显著性分别为0.898、0.930和0.859,均高于0.05的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图书、报纸和杂志出版种类对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显著。

(3)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固定电话普及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15、0.322和0.319,且其统计显著性分别为0.007、0.005和0.006,均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均具有统计显著性,也说明对农业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提高固定电话普及率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回归系数的强度可以发现,固定电话普及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

(4)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15、0.291和0.272,且其统计显著性分别为0.009、0.013和0.020,均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均具有统计显著性,也说明对农业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激励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的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回归系数的强度可以发现,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支出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存在弱化的趋势。

4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根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对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使实现信息化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显示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应通过网络、电视等方法宣传国内外成功的农业信息化的典型案例;农业信息化宣传和培训的对象就要有面向农村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也要进行面向广大农民的基础知识培训;同时,也应大力开展高端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农业信息化科技领军人物的引入或培养,实现以点带面,农业信息化人才大面积涌现的良好局面。

(2)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信息化提供了硬件基础,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水源和土壤检测体系、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农业信息采集和利用平台建设等都对农业装备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的速度和质量。为此,应将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纳入国家科技计划的体系以加速推进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建立促进农业信息化的金融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化的进行既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农业投入成本回收的周期较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投资主体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激励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该创新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农业信息化投资基金形成投资其资金来源的贮水池、通过税收激励的方式引导PE等股权投资基金直接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或与农业信息化相关企业的发展,政务财力资源也应该积极参与到部门具有显著经济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综合集成和利用。农业信息采集的全面性以及信息的有效服务于农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是信息化有效服务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应有效搭建农业信息化资源平台,平台应具有农业信息的储存、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应考虑将各分散式农业信息化资源平台综合集成到国家农业信息化资源平台的统一管理下,使农业信息不仅能够为基础的信息查询服务,更能够为制定的科学的农业发展决策服务。

作者:李向阳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