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推进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的调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今明两年继续扩招200万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职业教育也进入提质培优的黄金时期。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本质特性要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和学校自身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院课程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一个前提,两大任务,三项目标,四个入校,五位一体”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途径
职业教育办在地方、立足于地方,与地方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职业院校应紧跟区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院课程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办出自身特色、发展自我。目前职业院校都已非常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因受传统办学的影响,与企业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符、双师队伍与教学要求不符、学生定位与企业需求不符等问题,应做好“一个前提,两大任务,三项目标,四个入校,五位一体”,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院课程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符。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考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用人需求是办学的基本导向。学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到企业后能学有所用,并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也需要学生用一技之长缓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可以达到使企业、学生、学校共赢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因师资、设备等问题,设置专业大多沿袭了传统,无法打破,这也造成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没有创新性,难以适应各地产业特色发展的需求。
(2)双师队伍与教学要求不符。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只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教学创新能力、企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职教20条中明确规定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成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公开招聘的基本条件。而目前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认定标准不明确、培育渠道不畅通、引进政策不明朗等问题,阻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这也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3)学生定位与企业需求不符。通过近几年对学生就业的调研,可以发现随着我国高职的扩招并没有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而是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首先,许多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缺乏理性分析,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择业目标是“大企业、大城市”,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要求高,基本不考虑一线或偏远地区;另外,学生进入企业后缺乏吃苦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难以融入企业。因加班或工作强度大、有难度等原因随意辞职,造成企业“用工难”,学生就业率下降。
2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途径
(1)“一个前提”是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前提是校企互利共赢。职业院校引企入校,利用组合式激励和税收政策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逐步使职业院校向城市、园区集中,吸收行业最新理念、引入企业最新动态形成教学资源,传授学生岗位实用技能,并让学生学习期间走入车间、走向岗位跟岗实习,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为企业储备人才,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困境,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和用工成本也相应降低。达到校企双赢,共生共荣的过程。
(2)“两大任务”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服务地方产学研平台搭建。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企业发展的需求致使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只有站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才能生存发展。而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最需要的就是通过企业间接感受行业的变动与发展,将新理念、新工艺、新流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行业、岗位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专家请进教室、教学课堂搬到车间、工作过程带入课程、真实案例引入教材,工作中的技能要求转化成学生考核知识点,职业素养融入学生课程思政,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从校园走入企业角色变化打下扎实的基础。②服务地方产学研平台搭建。科技开发与科技服务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功能,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角色。职业院校应借助地方经济发展聚集的产业资源,深度拓展与本区域各产业中的企业战略合作,搭建服务地方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服务地方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加快高职院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服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和横向课题研究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技开发与科技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并与企业优势互补,加大对社会人才的培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三项目标”是指课程体系的优化、双师队伍的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①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明确的服务面向,找准发展定位,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邀请企业一起参与教学,校企共建专业、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合作开展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研究,对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升级改造,将企业岗位需求和操作技能嵌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共同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育教学。②双师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扎实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职业院校首先应改革职业院校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健全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拓宽教师来源新渠道,支持院校聘任产业导师、技能大师,开通企业专家直通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向职业院校流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院与企业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借助企业在行业积累的宝贵行业资源,教师可以“走出去”参与企业的强化培训、项目调研和实施等。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能很好地助力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学院所具备的理论、教学、实践等优势与企业实战结合,培养产教融合师资,达到校企双方双赢的局面。③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开展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作为地方职院服务产业和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学院通过企业的合作,依托企业大量的客户资源,可联合企业共同开展面向区域行业发展的业务培训、员工培训等,校企联手打造地方产业特色;也可以与企业联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及师资研修培训、行业相关大赛培训、“1+X”证书培训等。另外,作为教育振兴主力军的职业教育应着力打造“专业支撑+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特色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提升新型农民职业能力。畅通农民接受学历职业教育通道,办好涉农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提升新型农民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还可以面向退役军人、就业重点群体、新型农民、贫困劳动力和退役运动员培训规模,使职业院校成为全省技能培训主力军。
(4)“四个入校”是指企业案例入校、企业运营与文化入校、企业专家入校、企业需求与招聘入校。①企业案例入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引入企业运营过程中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与专业实现前沿对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不仅为教师在教学道路上引领“工匠”成长提供素材,也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企业文化入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学生提前融入职场的必要措施,是学生与员工的融合、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也是人才培养的融合。为了让学生能在企业中学有所有并得到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学生择业时选择企业、上岗后适应企业,需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对企业的高度认同感,企业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讲座、实习等方式对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进行植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熟悉企业从而认同企业。③企业专家入校。企业教师以外聘教师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的课堂,他们讲授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学生通过和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倾听企业发事,知晓前沿行业资深,了解一线行业发展前景,学习企业文化底蕴,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更对所学专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④企业需求与招聘入校。学生实习和就业一直是职业院校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在努力推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自身硬功夫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实习和就业层次和质量外,还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消除就业不适感。同时邀请企业、企业的伙伴和客户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招聘岗位和就业机会。
(5)“五位一体”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协同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以政策为引领聚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关联化政策协同效应,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建立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①政府层面应压实地方政府管理和行业指导责任,落实企业参与教学的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落实。②职业院校层面应促进加大产教融合投入力度,打通引技入校通道,拓宽实践教学门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配合企业做好用人需求工作。③行业、企业层面应提高企业配合程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台阶。使职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实现多方利益最大化。④学生层面应树立工匠精神,从夯实理论基础,强化专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团队协作等多方面提升自我。
3结论
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应深度对接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部署,夯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加快特色专业体系建设,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莫颖.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20,(35):91-92.
[2]毕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职教通讯,2020,(09):44-49.
[3]郭万春.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162-165.
[4]翁立东,孟华霞.关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4):64-66.
作者:刘卫民 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