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算化审计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算化审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算化审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会计环境的改变,导致电算化审计工作面临严重挑战。本文主要阐述目前电算化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新题目新挑战,并针对这些新题目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电算化审计是审计职员针对电算化方式下的电子凭证、账簿、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判定会计电算化数据真实性、正当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由于在计算工具、存储介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与传统手工会计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目前的电算化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题目,面临新挑战。

一、目前电算化审计面临的主要题目

1.缺乏适应电算化审计环境的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在电算化环境下,审计职员一方面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审查不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了解该系统在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的正当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变化,基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适应电算化环境,而我国现有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也只是对电算化审计工作形成了一些零散的规定,尚缺乏科学规范并适应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从而增加了电算化审计难度,很轻易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线索日益模糊

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审计线索主要是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审计线索肉眼明显清楚可见,审计职员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进行审计。而在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减少了审计过程中发现错误的机会,同时,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信息很轻易被不留痕迹地修改、删除、隐匿或转移,平时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逐渐减少并日益模糊,导致会计数据检查难度增大。

3.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电算化审计发展要求

手工会计方式下的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制,审计职员利用纸质信息进行手工检查核对,明确相关职员的职责。而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内部控制措施以程序文件形式建立在电算化财务软件系统中,实行权限治理,即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规定每个不同等级用户的菜单权、制单权、审核权和查询修改权等,但计算机财务软件系统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和正确,内控制度的局限性也使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增加了出现错误与弊真个风险。如何科学规范地建立适应电算化审计的内部控制,是电算化审计面临的又一新题目。

4.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审计的对象不但包括打印输出的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还包括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但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功能愈来愈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再加之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制财务软件时,从来没有考虑电算化审计公然数据信息的要求,希看数据越保密越好,也没有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不开放,从而给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运行,假如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进非法舞弊程序,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大开方便之门,增加了电算化审计职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工作量。

5.审计技术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主要运用审阅、查证、核对、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审计工作。而在电算化方式下,会计数据的存储变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中不再保存,但由于审计职员对财务软件不熟悉,目前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使得审计工作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联接,一些敏感性信息可能被人为隐躲,审计结果具有片面性,给审计职员的审计工作增加了复杂性。

6.审计职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亟待进步

从目前审计职员的业务素质来看,大部分审计职员都精通手工审计业务,面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电算化审计新环境,有些无所适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审计职员缺乏计算机知识的系统全面学习,缺少融合计算机、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算化的实行和推广,审计的内容更多更复杂,审计职员得出的审计结论有可能偏离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实际,电算化审计质量不高,造成审计风险。

二、电算化审计对策探讨

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信息存贮方式、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电算化审计必然要求新的审计标准与技术方法,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进步审计工作质量。

1.加快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电算化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进步审计质量的保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磁性介质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得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的可视线索逐渐减少,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会计数据更具隐蔽性,审计难度更大,风险更高。由此可见,必须不断开展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制定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审计标准与准则,从而指导电算化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维护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方式下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对象从原来的对环境、职员和文档的治理扩大到财务软件系统的收集、输进、处理、输出等全过程控制,只有通过建立会计电算化软硬件治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上机操纵治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治理制度等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被审单位职责分离控制,建立相应职责分工,制定一套严谨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标准规程,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努力开发集成度高的审计软件

为了给电算化审计打开通道,必须不断研发集成度高的审计软件,开发设计有同一数据结构、同一输进要求和一定强制性的审计通用数据接口,这种接口轻易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借助电算化审计软件,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天生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保存下可利用的数据线索,这样,既可以进步审计的效率,又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4.开展电算化全程审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由于电算化审计对象包括财务软件、内部控制及运用财务软件后的电子数据信息等,所以,必须开展电算化全程审计,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1)事前审计。主要是对财务系统进行的审计,审计职员通过对会计软件的学习、实地观察及查阅财务系统的文档资料等办法,审查财务软件系统设计功能的正当性、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特别要求审查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是否充分保存了审计线索,是否留有审计接口等,并进行总体评价。

(2)事中审计。主要是指对财务系统电算化运行过程中的数据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的实时审计,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数据等可以运用手工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则宜运用穿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把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数据实时拷贝出来进行审查,对财务系统电算化运行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正当性等进行评价,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3)事后审计。事后审计主要是对财务部分会计电算化工作结束后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主要核实被审查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正确性,同时还要进行资金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

因此,审计职员要全程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调试、检测和验收工作,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尽可能及早发现系统的题目,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5.加强审计职员培训,进步电算化审计水平

我国的审计职员特别擅长手工审计工作,主要原因是手工方式下的审计线索明显可见,而对于电算化审计往往“看机兴叹”,只好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方法。会计电算化不但改变了手工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原有的账证、账账、账表核对功能失效,而且还增加了财务软件审计的内容,这些都要求加强审计职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与知识更新,将审计知识培训与计算机知识教育相结合,在把握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学好审计软件和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审计经验又能熟练操纵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进步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审计工作服务。

由此可见,在电算化方式下,只有审计职员根据电算化审计标准及相应规范,把握好电算化审计过程中所需的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且加强对被审单位财务软件数据的全程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才能进步电算化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杨录强: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研究.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2)

帅志芳:电算化审计初探.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

陈玲李晓红: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题目及对策.贸易经济,2007,(03)

黄敏王健: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电算化审计.北方经济,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