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长经济责任审计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行长经济责任审计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工作环节

(一)审计检查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以财政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往往被审计单位事先就有躲避查处的风险意识,其违规违法事项账务处理较为隐蔽。因而,对违法违规事项既有不被发现的风险,又有重大遗漏的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违规违法事项的认定,既有认定错误的风险,又有认定偏差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文书档案、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因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能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风险。

(二)处理处罚风险。对审计查出问题处理处罚适用法律法规的筛选,是在审计对问题定性之后,针对问题去寻找适当的法律法规。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正在健全和完善之中,法律法规在不断颁布、修订或废止。针对具体违法违规事项来说,有的法律法规条款比较模糊,甚至相互抵触。因此,既有引用法律法规不当的风险,又有引用被废除法律法规的风险。

(三)审计评价风险。对审计评价内容的选择,只有根据审计结果去选择评价内容,才能降低评价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目的之一是为被审计领导干部查清事实,解脱其经济责任。故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客观公正评价,明确和解脱经济责任的责任。而审计结果与检查的范围和深度有关,受审计检查范围和深度的影响,审计评价内容有选择不当的风险,有偏离客观事实的风险,也有评价措词不当的风险。特别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廉洁自律的评价,审计只能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会资料、会议记录、重要文件等资料中寻找评价依据,更容易存在评价不当的风险。

(四)责任划分风险。对领导干部应承担经济责任的划分,是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职责分工与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相对应而确定。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职责分工不明确,甚至将份内职责划给副职。故经济责任的划分有加重或减轻这种不恰当的风险,也有因问题认定错误而导致责任划分错误的风险。

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

虽然办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有的风险是在办事过程中被控制了的,有的风险则是潜在的,没有显现出来。由于导致风险的因素不同,故风险系数都不一定是相等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并未意识到的或意识到而自身无法控制的主观原因造成。

(一)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主观因素:

1、审查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个体差异。审计人员的审查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就是说审计业务水平高低与审计风险系数的高低成正比。特别是社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期望值越高,其风险系数也就越高,审计结果能满足社会需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审计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审计手段或技术受到一定限制。审计手段是受法律控制的,审计人员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审计手段,以达到查出大案要案的目的。一般来说,大案要案的隐蔽性较强,仅靠审计手段难以攻破。审计技术的发展亦受到发展规律的限制。因为,只有根据会计处理技术的发展来研究提高审计技术的对策,所以,审计技术发展始终趋于落后,不可能超前。如计算机审计实施系统及财会软件模板的研究就是如此。

3、审计人员精力充沛程度变化。人的精力充沛程度是有限的,在办事过程中,受环境或其他思维等因素的干扰,会有精力分散的时候。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精力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充沛,有时会因瞬间疏忽大意而让大案要案从眼皮底下溜过或遗漏重要数据。

4、工作责任心及职业敏感的差别。工作责任心一般来说人人都有,但有强弱之分。责任心强的,工作要细致些;责任心弱的,工作要粗糙些。审计人员工作粗糙了,就容易遗漏重要的数据或失去乃至放弃一些大案要案线索。职业敏感程度是从工作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亦有强弱之分。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弱了,发现的疑点相对要少些。审计风险与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敏感的强弱成正比,越弱风险系数就越大。

(二)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客观因素:

1、提供的会计及其他审计资料不完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应检查的资料多而复杂,审计结论是在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审查结果的基础之上作出的,提供会计及其他审计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的客观性。会计资料或其他审计资料不完整,有的是业务人员本身收集不全或丢失,有的则是故意隐藏部分有问题资料。

2、会计及其他审计资料信息失真。审计信息是来自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他资料反映的信息之中,将审计信息综合归纳起来就是审计结论,故审计结论会因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失真而失真。导致会计及其他审计资料信息失真有非人为的和人为的两种。非人为的一般是会计业务不熟,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记录不当或账务处理错误;人为的一般是故意用假信息掩盖有问题经济事项,也就是掩盖事实真相。

3、经济事项经办人隐瞒事实真相。审计人员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的疑点,有的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准确,才能认定是否是经济问题。而经济事项经办人怕对个人的影响,一般不愿主动表明事实真相。审计人员受审计手段的限制,没有强制性措施,只有望尘莫及。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质量高低与风险系数成反比,质量越高,风险系数就越小,质量越低,风险系数就越大。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机关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技巧、职业道德、职业谨慎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才能提高审计检查质量和评价质量。

(一)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及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及制度,是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审计机关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把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并执行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从审计立项到作出审计结论,都必须发挥好内部质量控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全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除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思想品德、客观公正的心态、严谨细致的责任感外,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写作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审计机关既要把好进人关口,又必须加强审计人员所需业务知识更新或知识结构调整培训,才能降低审计风险,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审计监督的需要。

(三)严守职业道德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客观公正的心态和严谨细致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依法审计,才能相应降低审计风险系数。经济责任审计独有的审计公告和民主测评程序不可少,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审计公告既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又为知情人提供案件线索明确了联系方式;民主测评则相当于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情况,在被审计单位进行一次民意调查。

(四)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职业谨慎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要实行审计人员向审计机关承诺、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分别向审计组承诺的多方承诺法。审计组重点对遵守审计纪律、依法按程序实施审计、确保审计质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被审计单位重点对向审计机关提供的会计报表、帐簿、凭证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向审计组作出承诺。被审计领导干部重点对所提供的任期内各项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本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遵守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情况,以及审计范围涉及的其他资料,均是真实的、完整的向审计组作出承诺。通过多方承诺,可以事先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防范因审计人员徇私舞弊、打击报复或被审计对象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资料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五)创建宽松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环境对风险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工作环境越差,风险系数就越大,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风险相对要小些。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依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审计监督,又是接受管干部门的委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廉洁自律等情况实施审计检查。审计的权限和手段是有限的,仅靠审计机关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度较大,风险也大。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既要主动争取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又要特别注重审计工作方法,争取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理解和配合,才能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