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审计发展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审计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审计发展分析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对环境审计发展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审计意识淡薄、审计主体单一、审计内容狭窄、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素质的环境审计人员、缺少相应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审计依据不足、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加大对专业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环境效益审计,扩展环境审计的范围、发展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扩大环境审计主加快实施环境会计,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完善环境审计依据,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我国环境审计存在意识淡薄、内容狭窄、方法落后等现状。究其原因,在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素质的审计人员、缺少相应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等。为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还需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扩展环境审计的范围,扩大环境审计主体,增强环境审计证据,并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法规。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保意识;审计主体;审计范围;审计内容

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社会各类组织或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环境审计的试点以来,环境审计在监督、评价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但是,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实务中环境审计的应用范围相当有限,仅仅应用于我国一些大的国家级项目的投资和大江大河的治理上。这就使得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迟缓。因此,促进环境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企业的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和高校的审计学教师。本课题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83.3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表现在:

(一)审计意识淡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人们对环境审计的了解并不多。25份有效问卷中,声称了解环境审计的只有10份,比例为40%从被调查人员从事的工作来看,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而企业的审计人员没有一个人回答说了解环境审计,甚至有些人回答说不知道还有环境审计这个名称。由此可见。人们对环境审计的了解很少,更不用说主动进行环境审计了。

(二)审计主体单一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25份有效问卷中,声称曾从事过环境审计的只有4份。包括2个政府审计人员和2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占到16%,比例相当低,而且这2个从事过环境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不是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去进行环境审计,而是作为外借的专家参与了某一个政府项目的环境审计工作。由此可见,在我国,从事环境审计的主体相当单一,环境审计工作主要由政府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

(三)审计内容狭窄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两个方面:1审查国家的环保政策、规章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如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在“三河一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调查报告中,重点反映了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实现、相关政策与措施落实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执行等情况。2对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如1997年的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资金审计、1998年的水利资金审计、生态林业建设资金审计,这些审计基本上属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4份回答从事过环境审计的问卷中,从事的环境审计工作集中在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上。

(四)审计方法落后

所谓环境审计方法,就是环境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环境审计对象,收集环境审计证据,对照环境审计准则,据以编写环境审计报告,作出环境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环境审计方法与环境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审计质量的关键。除常规审计方法外,环境审计可以采取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由于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审计方法落后。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没有1份调查问卷声称用到其它方法比如环境效益审计方法的。

二、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生产、重利润、轻环保的现象,近几年虽有所好转,但人们,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意识仍然比较欠缺,许多企业对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缺乏深刻认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自然认识不足。(二)缺乏相应素质的环境审计人员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涉及经济学、统计学、工程学、法学、数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难度和广度对当前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是会计、审计、财务、经济法等学科,从事环境审计的人员多以财务工程审计知识见长,对环境管理的知识与专业技术了解甚少,缺乏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业务经验以及必要的设备、技术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少相应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

审计需要证据。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污染损失、资源价格等列入核算科目。还强制要求企业提供环境报告。而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报表除了披露经济效益指标外,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均未要求披露。原因在于:

1企业对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不全面。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研究范围。例如,我们推行城市集中供热,可以计算出供热的成本费用,但对由此带来的环保效果从不进行考核i我们处理城市垃圾、污水,可能只计算其耗费,从不计量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难真正实施。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环境支出已划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但没有或有负债的计量,在损益性列支的项目中又多归入管理费用。这样做就把费用化的支出淹没在了一般费用之中,无法体现企业环境管理的绩效和水平,而且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环境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环境信息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使得经济组织都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而隐瞒应当向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

(四)审计依据不足

缺乏环境审计规章和标准也是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尽管我国现已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项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审计及环境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与发达国家现已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比,还相差悬殊。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空白,审计人员缺乏具体实施的指导,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环境审计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审计。因此,应加快环境审计的建设,以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的认识

发展环境审计,首先要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感。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使企业在政府倡导、公众参与和市场压力的氛围中,意识到建立良好的环境审计管理体制、自觉开展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对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产生巨大利润的重要性,从而使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加大对专业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针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1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2引进熟悉环保知识、环保技术、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3审计部门可以建立专家储备制度,建立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加入环境审计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知识优势,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效果和权威性。

(三)加强环境效益审计,扩展环境审计的范围

在国际上,环境审计的重点是绩效审计,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而我国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总体属于财务收支审计。因此,要跟上国际发展,必须在审计类型上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拓展。

(四)发展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扩大环境审计主体

企业是环保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企业是否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危害有多大,需要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社会环境审计结果体现的不仅是量化了的经济概念,更能反映出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益和环境负效益。内部环境审计不仅能及时消除企业的环境法律风险,而且能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我国环境审计现状来看,政府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可能非常庞大,人员数量的扩展受到阻碍,因而所能承担的环境审计任务有限。而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人员具有力量强大、独立性强、专业胜任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势,能够在环境审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快实施环境会计,提高环境信息披露

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必须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尽快建立起有关环境污染的会计记录、计量、计价、成本费用、报告等一系列要素的统一环境会计制度。但建立环境会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可以采取过渡性措施,即通过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具体可包括两方面:1对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环境事项,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如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等等。2对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企业的环境效益,可通过“环境报告”予以揭示。如企业自身制定的环境管理长远目标、政策及本年度规划;企业在环境治理、减少污染和排放、实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努力和行动;企业对其员工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企业产品环境质量标准认证情况;企业对社会环境项目的资助以及企业举办的环保活动;目前企业的环保支出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社会形象的影响等等。

(六)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完善环境审计依据

环境审计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强,不仅需要对经济政策法规、财会知识与技术、审计与技能等有很好的把握,还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环境保护的经济与技术标准、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知识与实务的熟练运用。因此,为了使环境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环境审计规范。1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各审计机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工作范围和审计方法。2要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等制度化、规范化;使环境审计人员在对环境进行审计时有法可依,提高环境审计的工作质量。另外,可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加大在审计结论和决定中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行政处罚权,并强调审计决定的强制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