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境外企业审计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境外企业是指我国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在境外设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贸易、金融、保险(包括生产)的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近年来,由于境外企业发展迅速,其经营特点又有别于国内环境,国家对这些境外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还不能及时跟进,因而存在许多管理漏洞,主要表现为宏观管理失控、微观管理不当。
一、宏观管理失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管理机构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境外企业的投资、经营、产权和外派干部进行统一管理,国家计委负责立项审批,外经贸部负责办理批准证书,外汇管理局负责外汇的汇入汇出,财政部门负责少数企业的决算审批,主管部门负责投资。而境外企业的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能否保值增值,则无人负责。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准确掌握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存量,导致企业家底不清,产权管理混乱。2、管理手段不力。我国尚没有一套完备的专门适用于境外企业管理的法律,国家已制定的有关境外企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在境外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也未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对境外企业的监督检查还停留在财务报告的书面形式上,定期审计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境外企业在缺乏约束监控的情况下,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心不强,企业内更缺乏明确的责权利关系和有效的约束、评价及激励机制,造成整体效益偏低,甚至造成部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微观管理不当。1、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管理失控,使国有资产转移的现象日趋增多。有的境外企业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或新成立一个子公司,或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将原境外企业资产转移到新公司,并使原公司成为一个空壳公司,从而逃避国家所有者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新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利益为企业经营者所得,而亏损则划入原公司账下,造成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内部流失。2、境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第一,许多境外企业没有专职的财务部门,更谈不上专职的审计监察部门,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财务、监督考核制度,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二,没有建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和决策部门,一些涉及投资、经营方针的重大问题,或是风险业务,往往由个别领导者或几个当事人主观臆断,结果造成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
3、有些境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某些做法不符合当地法律规定。有些境外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所在国的法律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亦造成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某些貌似聪明的做法有时的确可暂时避开一些当地的税赋,但却给公司留下了极为严重的法律隐患,一旦事发,公司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要解决境外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国家和政府各部门及企业本身,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制定措施和办法。审计作为国家监督部门,亦应发挥其监督的职能,针对境外企业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被审计企业所在地域的有关法律环境、类别、内容以及当地对国外投资企业的行业范围、股权结构、税收、金融、资本、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标准,了解有关国际惯例,以适应境外企业国际性的特征。境外企业的审计不能完全照搬国内企业的审计标准。
3、境外企业的账表凭证和经营记录文件一般同时采用当地语言和英语双语种方式表达,故英语适用范围最广。境外企业及其业务往来单位中,许多财务会计数29据和合同、货单等原始文件均存储在计算机中,必须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查询核对。因此审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水平,否则,将很难对这类境外企业进行审计。
二、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
1、考核境
外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对境外企业审计的核心内容。主要考核如下几方面:一是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即按照我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经济法公则,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以保护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考核董事会成员、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是否履行了应尽的职责。三是计算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
2、核实境外企业资产负债和损溢的真实性、合法性,这是
考核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对于经营亏损的企业,要帮助其分析亏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3、检查境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物资供销、经济合同和投资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合规及其执行情况,是否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体系。着重要检查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关的内部约束机制,如国有资产营运中的耗费是否及时足额地进行了补偿;有无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失;国有资产在营运过程中是否确有增值,不能增值的原因;帮助企业改变过去只注重资产投入,忽视资产经营和收益的观念,使其在重视国有资产的投入和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合理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增值能力和水平。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
1、坚持依法审计。既要依据国内的法律法规,又不能简单地将国内的法律法规延伸到境外,而要借助于国际和当地的法律规定。
2、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考核,主要是比例考核手段。如国家资本金与非国家资本金的比例、资本金与负债的比例、资本金与风险投资的比例等。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效益的考核,按照境外企业的组织形式,要采用以下两类指标:
一类:全资或控股企业采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初国有资产总额/期末国有资产总额)×100%
二类:参股企业采用经营效益考核指标,即:中方投资收益率=(中方税后利润/中方实际投资总额)×100%国有资产收益率=(中方税后利润/国有资产总额)×100%
3、查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境外企业从事经营业务的往来单位涉及到一些外国公司和私营企业,审计查对往来款项时,难以得到对方单位或个人的配合;有的境外企业搞“两本账”,或“账外账”;有的境外企业亏损严重,要查清这些问题,需进行一些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另外,对境外企业的审计,既要揭露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保护境外企业在国外的形象,对于有些问题亦可以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
境外企业是指我国各级人民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在境外设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贸易、金融、保险(包括生产)的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近年来,由于境外企业发展迅速,其经营特点又有别于国内环境,国家对这些境外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还不能及时跟进,因而存在许多管理漏洞,主要表现为宏观管理失控、微观管理不当。
一、宏观管理失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管理机构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境外企业的投资、经营、产权和外派干部进行统一管理,国家计委负责立项审批,外经贸部负责办理批准证书,外汇管理局负责外汇的汇入汇出,财政部门负责少数企业的决算审批,主管部门负责投资。而境外企业的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能否保值增值,则无人负责。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准确掌握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存量,导致企业家底不清,产权管理混乱。2、管理手段不力。我国尚没有一套完备的专门适用于境外企业管理的法律,国家已制定的有关境外企业管理的法规政策在境外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也未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对境外企业的监督检查还停留在财务报告的书面形式上,定期审计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境外企业在缺乏约束监控的情况下,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心不强,企业内部更缺乏明确的责权利关系和有效的约束、评价及激励机制,造成整体效益偏低,甚至造成部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微观管理不当。1、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管理失控,使国有资产转移的现象日趋增多。有的境外企业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或新成立一个子公司,或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将原境外企业资产转移到新公司,并使原公司成为一个空壳公司,从而逃避国家所有者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新公司的国有资产经营利益为企业经营者所得,而亏损则划入原公司账下,造成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内部流失。2、境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第一,许多境外企业没有专职的财务部门,更谈不上专职的审计监察部门,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财务、监督考核制度,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二,没有建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和决策部门,一些涉及投资、经营方针的重大问题,或是风险业务,往往由个别领导者或几个当事人主观臆断,结果造成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3、有些境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某些做法不符合当地法律规定。有些境外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所在国的法律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亦造成了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某些貌似聪明的做法有时的确可暂时避开一些当地的税赋,但却给公司留下了极为严重的法律隐患,一旦事发,公司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要解决境外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国家和政府各部门及企业本身,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制定措施和办法。审计作为国家监督部门,亦应发挥其监督的职能,针对境外企业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被审计企业所在地域的有关法律环境、类别、内容以及当地对国外投资企业的行业范围、股权结构、税收、金融、资本、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标准,了解有关国际惯例,以适应境外企业国际性的特征。境外企业的审计不能完全照搬国内企业的审计标准。
3、境外企业的账表凭证和经营记录文件一般同时采用当地语言和英语双语种方式表达,故英语适用范围最广。境外企业及其业务往来单位中,许多财务会计数29据和合同、货单等原始文件均存储在计算机中,必须使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查询核对。因此审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知
二、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
1、考核境
外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对境外企业审计的核心内容。主要考核如下几方面:一是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即按照我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国际经济法公则,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以保护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考核董事会成员、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是否履行了应尽的职责。三是计算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
2、核实境外企业资产负债和损溢的真实性、合法性,这是考核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对于经营亏损的企业,要帮助其分析亏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3、检查境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物资供销、经济合同和投资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合规及其执行情况,是否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体系。着重要检查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关的内部约束机制,如国有资产营运中的耗费是否及时足额地进行了补偿;有无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损失;国有资产在营运过程中是否确有增值,不能增值的原因;帮助企业改变过去只注重资产投入,忽视资产经营和收益的观念,使其在重视国有资产的投入和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合理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增值能力和水平。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
1、坚持依法审计。既要依据国内的法律法规,又不能简单地将国内的法律法规延伸到境外,而要借助于国际和当地的法律规定。
2、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考核,主要是比例考核手段。如国家资本金与非国家资本金的比例、资本金与负债的比例、资本金与风险投资的比例等。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效益的考核,按照境外企业的组织形式,要采用以下两类指标:
一类:全资或控股企业采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初国有资产总额/期末国有资产总额)×100%
二类:参股企业采用经营效益考核指标,即:中方投资收益率=(中方税后利润/中方实际投资总额)×100%国有资产收益率=(中方税后利润/国有资产总额)×100%
3、查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境外企业从事经营业务的往来单位涉及到一些外国公司和私营企业,审计查对往来款项时,难以得到对方单位或个人的配合;有的境外企业搞“两本账”,或“账外账”;有的境外企业亏损严重,要查清这些问题,需进行一些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另外,对境外企业的审计,既要揭露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保护境外企业在国外的形象,对于有些问题亦可以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