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内部审计管理现状(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内部审计管理现状(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部审计管理现状(5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分析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查隐患、测风险,并给出相关建议等,这些对一个组织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各类组织对内部审计没给与足够高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讨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我国重点在促使人们创业,因此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突出,但是现在媒体上报道的多数为外部审计,在外资企业或者跨国企业中已经开始重视内部审计,并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视内部审计的程度还不够。对于掌握我国大量资金支配权力的事业单位,其内部审计对资金安全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资金在运转中出现问题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应该给予其内部审查足够的重视,内外部审计相互配合监督,保证我国健康发展。

一、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部分构成,内部审计就是使用系统且规范的方法改善组织内部的危险和风险,保证组织健康运行,对于事业单位,其作用尤为重要。其重要性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查错防弊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分为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两方面,并对一些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改革,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增加安全系数,主要体现在为事业单位中常见的“账外账”和“小金库”等现象起到预防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问题,能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安全且正确,记录正确,规范财务管理。

2.科学使用内部审计,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据调查,我国行政部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且也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如经过内部审计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系统和制度健全,及时修补其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有效阻止腐败现象发生,加强廉政建设

内部审计中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员工的工作状况,尤其是领导的财务状况,时时警醒心存侥幸的人,严格监督领导的行为,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犯罪行为,使用这些行为能加强员工们廉政意识建立,进而加强廉政建设。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理论层面看,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

我国为提高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相继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但是这些政策还太过于宽泛,细节部分没有被规范,需要出台一些更加精细的法律政策和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而且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制定相关的政策还少之又少,导致在实际活动中会出现政策不明确和不定性现象,为内部审计进行存在巨大的阻碍作用。

2.从技术层面看,存在先进技术缺失和缺乏高级专业人员等现象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方式一般是查阅财务报表和相关文件,检查具有代表性的资料,以确定内部运转的安全性,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查的深度不够,调查水平还有待提高。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会计、企业管理以及计算机运用等能力,由于我国对内部审计重视度不高,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另外现在事业单位发展速度快,内部审计人员结构要灵活多变,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从认识层面看,存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平衡现象

事业单位管理者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影响其发展,重视内部审计发展,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经过调查,现在事业单位中还存在内部审计否定论,认为其内部不存在经济问题,也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内部监督和调查,多数情况是走过场,不需要重视,还有一部分政府认为审计就足够了,内部审计就不必要的,还有内部审计绝对论,夸大其作用,希望能快速发现事业单位内部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抑制内部审计的发展。

4.从实践层面看,存在独立性较差和工审矛盾等现象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也是从此部门抽调出来的,与其他部门联系紧密,没有独立性,并且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结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激励制度不够,人员积极性懈怠,内外压力小,因此内部审计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不同的事业单位内部工作重心不同,内部审计重点也不同,现在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管理,形式单一,严重阻碍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从外部矛盾入手,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政策,尤其内部审核相关法律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及时更新,能解决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另外加强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之间的工作更加协调。

2.以解决内部矛盾为本,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要做到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首先要增强领导者的意识,对各自的内部审计重点进行规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认真工作而不是应付检查,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另外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优化员工的专业结构,增加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3.从理论层面入手,要不断建立健全单位自身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核具有动态性和综合性特点,国家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努力研究内部审核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内部审核制度,促进事业内部审核规范化。

4.从实践层面入手,提高内审独立性、前移内审关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内部审核要明确领导人的安排重点,但是在工作中要保证其独立性,不受其他干扰,维持公正性。内部审核工作不能全面监督各个细节,将工作重心前移,提前预防,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责任分配到个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要及时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其快速发展,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淑玲.内审,掀起你的盖头来——一个外行人眼中的内审[J].财务与会计,2007,(13):60-61.

[2]文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经贸旬刊,2008,6(8):129-130.

[3]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8,(11):43.

作者:李伟 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第二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思考

摘要: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整合的重要意义,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企业转变了管理的理念,有效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会计师行业的有效发展,有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包括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一致性目标,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相同的审计模式,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种审计程序具有相关性.最后提出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整合

1引言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起源于美国,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该项审计业务已经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业务内容,同时该项审计业务也成为我国企业内审项目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设计的整合问题,目标是推动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整合.

2两项审计整合的重要意义

2.1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使企业转变了管理的理念,有效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在内部管理的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快了企业管理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降低了企业内部的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涉及企业内部审批流程和业务流程,企业的高管层通过两项审计的有效整合更加了解企业内部的发展状况,讲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企业内部发生舞弊的风险;第二方面,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促使企业的日常业务有效展开,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业务活动更加具有规范性.

2.2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促进会计师行业的有效发展内部控制

审计提出之后,有效的拓展了会计师执业的范围,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后,虽然在财务会计制度层面没有对内控审计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国有企业着手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整合.从此可见,未来企业的审计逐渐从单一的财务报表审计逐步过渡到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效融合.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接受两种审计整合的好处,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进的动力,为我国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审计有效整合的同时,会计师在审计、专业人员等越来越多的方面也面临重要的挑战.

2.3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有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内部控制

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这两种审计形式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的地方,这促使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可以为彼此提供审计所需的基础数据,有效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成本支出,提高审计效率.举例来说,内控审计在审计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审计的方向,而财务报表审计的前提也是首先确定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了解企业的财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企业的审计方向,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本次审计的方向,这样既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审计资源,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两种审计进行有效沟通后,会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

2.4两项审计有效整合后,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审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评估,并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但是财务报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比内部控制审计的准确性降低,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提供准确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有效降低了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假设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出现了审计错误,该错误可以在内部控制的审计可以得以发现并纠正,这样企业在审计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并有效提升审计的质量.

3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3.1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一致性目标

内控审计目标包括:通过内控审计有效的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可靠,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包括: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实可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具有一直性,两者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虽然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在审计的流程存在不同之处,但是目标一致,因此可以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可以有效的整合.

3.2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相同的审计模式

财务报表审计的模式主要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主要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以企业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企业风险的因素逐一进行有效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确定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风险,以此来实施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内控审计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的测试,通过测试风险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此得出内控审计的审计思路,并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因此,从审计的模式角度来说,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均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且均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形式,因此,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3.3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种审计程序具有相关性内部控制

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企业进行内控审计时可以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审计的方向,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程序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缺陷,进而发生企业可能存在的错误,有效的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审计的方向.而会计师通过对企业内部关键控制点的审查,发现财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是可行的.

4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的策略

4.1同时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

同时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目标时,首先需要对内控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结果了解内控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充分的意见.同时,通过内控审计可以有效为财务报表审计提供更加合理的内部风险控制.两种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在具体审计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内控审计目标的一致,需要将财务报表审计进行策略调整,使其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目标.

4.2内控审计结果和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结合

使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测试,测试结论充分考虑财务部报表审计对于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而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风险评估时充分考虑内控审计对控制和运行的测试结果.如果在具体的审计流程中发现控制错误和风险,应及时对该项错误或者风险造成的财务报表审计在范围、性质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5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意义,研究了二者整合的可行性,两种审计具有一致的目标,相同的审计模式和审计程序具有关联性,并研究了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其银.浅析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238G239.

[2]郑渝英.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97.

[3]黄昌义.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J].改革与开放,2015,(22).

[4]王见.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思路解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作者:刘大维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内部审计监督的增值功能探讨

摘要: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提出了内部审计是在独立、客观的基础上提供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为目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此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从基本的监督评价提升到了价值增值的层次,一个组织只有能够创造和增加价值,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竞争力,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武钢集团;经济责任

0引言

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采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进行审核评价,以加强对本企业经营管理.但是,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组织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监督及评价的范围内,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进一步的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开始发生转型.内部审计不再只是把防止、检查并纠正错报放在首位,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本文拟用武汉钢铁集团为例,以其对经济责任的内部审计实例来分析内部审计如何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武钢集团对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1.1案例背景

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集团”,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武钢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武钢的内部审计也一直被行业内部称作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先锋,其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武钢集团的内部审计包含多个方面,但我们只从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方面来谈内部审计如何提升其企业价值.

1.2武钢着重强调任期内审计

武钢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其动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我们从公司数据可以看出,武钢对全公司管理层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率均达到100%.公司还计划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到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将经济责任审计着力于任期内审计,这种任期内审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履行其自身职责的自觉性,大大降低了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疏漏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任期内审计涉及到管理者的职位升降以及绩效考评,内部审计为企业员工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依据,通过任期审计,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了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1.3对武钢任期内审计的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为武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成为了武钢立足于钢铁行业的一把利器.这一任期内审计也降低了管理者离任后的风险,使得管理者能够在内审的监督下不得不提高工作绩效,降低犯错误的意识和机会.将离任审计转换为任期内审计,使管理者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下,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地努力,有效的克服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尽职尽责的管理企业,避免了管理者为谋取其私人利益而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了因管理者操作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并且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审查,有利于监督和促进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为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

2使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功能的相关建议

2.1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地位,平行的地位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主张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部门的重要会议,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迫切需求以及发展现状,内审人员可以从中帮助其他部门及时地解决或预防一些问题,使审计工作赢得其他部门的肯定与认同.

2.2明确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

价值增值型审计这一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比较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应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够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增值的职能.

2.3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关键.内审部门应该不断深化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内审人员对增值型审计工作理解,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能从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

2.4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益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效益为中心,内部审计所产生的效益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内部审计成本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资源的投入.只有当内部审计效益大于内部审计成本时,内部审计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邹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31):43G44.

[2]谢志华.审计与价值创造[J].审计研究,2014,(4):8G13.

[3]别必爱.武钢内部审计创新之路[J].管理与审计,2004,(14):59G60.

作者:穆雪飞,杨雪冰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第四篇: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摘要:通过对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和加强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加强;气象部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气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抓好各项气象改革任务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既是各级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在新形势下确保气象事业健康发展和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的有效途径。

1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

由于我国气象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性,未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也未能很好满足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部门管理中“免疫系统”的功能。

1.1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当前,气象部门各级内审机构主要还是采取类似于财务检查形式的账务基础审计,主要强调查错纠弊,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状态和情况进行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审查和评价。另外,这种针对事后的审计模式,未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事前和事中内部控制情况和管理状态的评价,无法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1.2内审队伍素质不高,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气象部门各级内审人员大部分均是财会专业出身而非审计科班,而且大部分基层内审人员均由财务人员兼职,专业审计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少,甚至无法保证专门的审计工作时间。同时,当前气象部门尚未出台本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作业指南,未能对一些气象部门特有的问题和情况进行规定和指导。这也造成了同一个审计事项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或者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工作方式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极大的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严肃性。

1.3屡审屡犯现象存在

部分气象部门屡审屡犯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某些内审人员习惯把工作重点放在审计过程,却忽略了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二是部分被审计单位面对审计结论百般推辞,各种解释,就是不愿下大力气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三是某些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认为审计结果是对其工作的否定,对审计成果的运用持抵触情绪。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不了了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几点建议

2.1加快内审信息平台建设

(1)结合气象部门风险防控管理规程做好内部审计各阶段工作。一是在审计准备阶段,应在审前调查的内容中增加对被审计单位哪些业务实施了风险防控和这些业务具体的风险防控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调查;二是在审计实施阶段,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各项具体业务的风险防控流程执行情况的审查情况,对各项具体业务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三是在审计完成阶段,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由事后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向事前、事中控制的全方面、全过程内部控制体系转变。

(2)探索开展气象部门内部审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开启,需要加快建设能与气象部门财务系统和业务信息平台对接的内部审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在该网络平台上完成审计工作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并拓宽审计工作各个阶段的信息来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开发该平台的分析性审计功能,结合财务系统和业务信息平台的数据建立分析模块,研究比较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发展趋势以及异常状态,为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抓住主要矛盾,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查深查透,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工具。

2.2制定部门内审工作规范

(1)审计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审计质量能否充分保证,离不开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因此提高各级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气象部门应定期对本单位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分析和研判,针对内审人员所欠缺的方面,通过定期培训、业务讲座、交流学习等方式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其次,还要注重对内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感、使命感的塑造。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内审人员进行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使各级内审人员在工作遇到困难和干扰时能够始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最后,还需要加强对内审人员政治意识和思想素质的培养。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专题党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真正把各级气象部门内审人员建设成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队伍。

(2)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具体的实务规范是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有序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则,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与审计结果准确可信的主要途径。首先,省级气象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气象局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本省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实施细则,对所管辖行政区域内各级内审机构开展工作的业务流程、审计目标、工作任务、人员管理、审计报告、审计结果运用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确保各级内审机构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上一级内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下一级内审机构具体业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下一级内审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结合绩效考评对下一级内审机构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此来推动各级内审机构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或实施细则开展工作,确保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2.3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和有效性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促进内部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杜绝屡审屡犯现象的出现。首先,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时,应当建议相关权力机构或有关部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线索时,应当及时将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查处,并协助其落实、查处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问题和事项;其次,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跟踪、了解、核实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查实问题和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必要时应当开展后续审计,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具体整改情况;最后,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内部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对在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有关建议,以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报送主要领导,提交有关部门。

3结语

新形势下,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内部审计这个“免疫系统”的监督管理和保驾护航。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各项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完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实现单位管理目标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睿.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15,(10),172-175.

[2]王占全.基于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探讨[J].企业研究,2015,(16),84-85.

[3]程伟.科学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8.

[4]张新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9),27-29.

[5]刘德菊,崔思明,田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探讨[J].财会研究,2015,(5),66-68.

[6]丘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建议[J].财经界,2015,(23),314.

[7]焦奕.加强广西气象部门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

[8]黄蓉.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之我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

[9]陈涛.浅谈气象部门会计工作的定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S2).

[10]玉锦霞.气象部门基层财务内控管理之我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1,22(1).

[11]焦奕.气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

作者:陈涛单位:广西区气象局

第五篇:新经济下内部审计监控财务风险的意义与路径

摘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在我国经济发展成为首要任务同时,防风险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风险防控对于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近年国有企业实践也证明,只有平衡好稳增长与控风险关系,防范重大风险发生,企业才能保持稳定发展。在目前新常态的L型经济走势和外部监管日益严格情况下,确保财务风险可控、在控、可承受具有现实意义。防控企业财务风险,既需要企业日常风险管理体系正常运转,还需要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监控体系,发挥内部审计评价监督改进企业风险作用,完善企业风险评价制度,控制并预防重大财务风险发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风险;途径

一、新常态下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增大,企业防控机制难以适应

1.“三期叠加”的经济环境变化,极易触发系统风险

在今年《人民日报》刊载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提出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还未缓解,经济运行是L型走势,部分地区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高杠杆控制不好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了解企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研究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影响程度至关重要,回望有些企业黯然倒下,财务风险爆发往往成为企业致命性要素。国有企业需要主动采取适应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企业自身发展累积的财务风险加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国有企业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周期下行情况下,部分传统产业贪求高增长的后遗症显现。体现在投资的固定资产产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项目竣工之日可能就是企业亏损之时,高债务与低效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应收帐款和库存高企,经营现金流较差,资金运行脆弱,靠银行贷款维持企业生存抑或债务危机已经发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性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完成压力巨大。

3.财务风险管理让位于经营业绩压力,企业风险管控流于形式

在现行考核评价体系下,国有企业为了完成利润等不断增长的经营业绩指标,日常经营工作全部盯在合同、市场、重组、报表利润上,财务风险管控往往无暇顾及。尽管从2008年开始,大部分国有企业已开始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但相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与风险管理呈现两张皮运行,在巨大的利润压力下,企业年初评估的重大或重要风险措施保障经营管理难见踪影,风险管理的过程环节出现缺失。

4.外部监管形势变化,企业适应性偏弱

在目前各类监管日益严格情况下,国有企业安全通过政治体检、经济体检,树立企业健康发展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如不了解外部监管形势变化,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或相应的信息披露会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需要企业花相当时间整改和消除。我们尤其看到政府审计近年的快速发展,大型央企的关注程度还应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审计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到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行、重大决策、重大投资,所属企业管控力以及是否落实科技创新、稳增长、控风险、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运用了“数字化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审计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整体把握审计目标,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

5.风险监控职责不明确,内部审计评价监督职能未充分体现

经过近年的努力和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围绕本企业中心工作,除了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陆续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财政资金项目审计等,对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立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仍在探索中,有相当企业未赋予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评价监督职能,其完善改进作用难以发挥。

二、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职能,对于监控企业风险意义重大

1.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与目标是开展风险监控的基础前提

纵观国内外内部审计,开展内部审计的环境千差万别,所在组织的宗旨、治理结构、规模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从内部审计诞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无不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可以说经济越发展,经济环境越复杂,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越发重要,这是由内部审计职能和本质特征决定的。内部审计的内涵。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不论是国际的确认咨询还是目前国内的监督评价抑或审计准则后续修订的可能趋同,内部审计最终都是帮助或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同时要采用系统规范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改善,实质赋予了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监控的职能,履行风险监控职责也是内部审计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2.利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综合性,有效辨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谈到监督,我们首先会想到财务监督,也会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一般发生在财务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有得天独厚发现风险的优势。但财务活动过程中,财务目标完成一般体现在满足企业经营对财务的具体需求上,总体保证企业资金合理流动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尽管财务与内部审计目标都是促进企业战略实现,但专业关注角度、采用的工具手段各不相同,后者作为独立的监督形式,侧重监督企业安全合规,风险可控,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运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相对独立的部门,通常不直接参与企业财务和经营的日常管理,使之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审视企业经济运行中发生的风险和薄弱环节,独立评价其缺陷或发生的损失,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审计监督相对财务监督的信息渠道也更充分,信息对称性与综合性的优势,对于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奠定了合理保证。

3.发挥内外部审计协同作用,筑起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屏障

作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构成目前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近年国家审计加大了对央企的审计力度,查找问题根源,反映风险隐患,促进改革发展,实行审计全覆盖。注册会计师受托审计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财务报表公允性审计,开展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审计鉴证工作,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发表审计意见。鉴于内外部审计结果的相互借鉴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可借助外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相关信息披露,利用对企业总体情况的了解把控,更有效地以风险导向为目标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作为核心理念,从梳理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入手,持续测试、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状况,检查评估高风险业务流程和异常交易过程,识别企业重大或重要缺陷,督促企业加以改进。同时内部审计的评价改进工作还可前移到事前事中环节,以外部审查的角度关注企业经济运行的各环节,包括程序的完善和手续的补充,过程中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安全运转。

三、内部审计监控财务风险的途径与措施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内部审计风险监控职能

面对新常态下财务风险增大的趋势,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应赋予内部审计评价监督改进企业风险管理职能。一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条例,明确内部审计风险监控职责,赋予其监督改进职能,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风险监控的重要防线;另一方面也是加强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需要,这不仅是审计内涵的拓展,利于国际交流,也关系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未来发展,丰富内部审计风险监控职能并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长远意义。国有企业决策层应重视内部审计在风险监控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及组织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构,配备强有力的审计队伍,集中优势审计资源,开展风险监控评价监督活动。内部审计可从关注企业风险点入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环节的风险管理测试,评价业务流程关键点和风险措施的应对情况,促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2.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与知情权,是开展企业风险监控的保障

企业财务风险更多的来自于组织内部,特别是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企业,业务开展中的风险隐患也更大。内部审计要客观评价企业经济活动,需能够全面深入检查测试企业控制环境和业务流程,不受威胁地独立开展审计活动。审计独立性不仅仅指审计部门机构的独立,更多表现在审计活动触角能够延伸到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环节,包括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经营决策制定与执行、业务流程的运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适当性等,均能够独立检查评价,公正发表评估意见。风险监控活动中,应重视充分的知情权。广泛的信息来源经过分析判断,去伪存真,才能更好支撑风险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国有企业应努力避免不恰当运用审计独立性,将审计部门束之高阁,信息来源渠道匮乏甚至虚假信息,影响风险评估结果准确性。

3.以控风险、促发展为理念,建立并完善企业风险评价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监控部门,建立企业风险评价制度,采用先进合理的审计技术,测试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实施情况,帮助组织控制风险,这是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评价企业风险管控情况,评价结果准确性是首要的质量保证。内部审计需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内控环境,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伴随的风险类型、风险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并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强大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做出客观评价。测试检查环节中,可首先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有否较为系统的风险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检查企业风险管理机构是否对内外部形势判断研究,全面收集风险信息并充分识别;检查企业已确定的重大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到位,风险始终处于在控状态;检查企业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是否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通过实地检查、全面测试、问卷调查、重点访谈、专家讨论、财务海量数据分析等审计综合手段运用,对企业风险有效辨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进行客观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价报告并持续监督改进,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目的。

4.与内部控制紧密融合,实现风险监控和内控建设有机统一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几年内央企也全面展开。各企业构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环节、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的内部控制框架。内控建设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定了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措施。风险监控也同样应嵌入到企业内部控制载体中,保证内部控制与风险应对措施的紧密衔接,维护平台体系有效运行,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监控中持续发挥监督作用。

5.建立财务与审计沟通合作机制,提高内部审计胜任能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监控保障措施

内部审计与财务加强合作,建立顺畅沟通机制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财务与审计部门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内部审计应关注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程序的完善、风险的类型、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检查财务执行过程、财务内控基础,避免财务本身的重大内控缺陷;研究外部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对本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根据外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审计重点、审计技术的应用,及时督促财务部门加以关注和改进。

财务部门也应了解审计的发展,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备以满足审计要求,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前规避或化解重大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财务与审计部门间的有效反馈,避免企业出现重大危机或负面不利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自身系统能力建设是内部审计发挥风险监控作用的必需保障。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队伍,是开展审计业务的重要前提。保证胜任能力可以是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加强学习,也可借助外部审计力量,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评估与咨询工作。对于复杂事项,还可借助组织间有关专业部门力量,集思广益充分讨论,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准确性,提高审计建议针对性。

总之,新经济形势下利用好审计监督的综合性、专业性工具,提高监控企业风险能力与水平,控制和预防企业当前或未来重大财务风险,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内部审计作用亟待发挥。同时监控企业风险作为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持续加强实践,才能推进内部审计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雪.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2]周大鸣,张红花.新经济环境下强化内部审计的探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8):46-47

作者:朱全英 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