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教育缺陷和完善措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教育缺陷和完善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教育缺陷和完善措施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必要的、有效的步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民族多样性、地域差异性、经济滞后性、历史文化复杂性的少数民族地区面临巨大挑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这些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人力资源。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今天,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与全国大学毕业生一样,同样面临着选择市场和被市场选择的现实,这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在培养创新创业型少数民族人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起步,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正在兴起,很多高等学校不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新理念,对正在为“大众化”之后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困惑的中国高等教育,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为了缓解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2]。

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成活现状受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创业活跃期,平均每100人中有12.3人在创业,而在这100人中,大学生创业占不到1%,少数民族大学生就更少,这些创业者的面孔正日趋年轻,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大军中,为创业大军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创业洪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但创业成功率很低,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据有关机构2007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中仅有30%能够生存。例如某大学投资建设的大学生创业街,无偿为大学生创办公司提供场所,当初街上店铺云集,从拉面馆、牛扒屋到装潢公司、网络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每家店铺的法人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可如今风光不再,街上只剩下四五家店还在惨淡经营,房租、水电等各种优惠和补贴都已被取消。其他地方大学生创业现状也基本如此。除了创业的层次低而外,还缺乏持续和发展。而恰恰相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一般选择高科技领域创业,而我国则有相当大部分是从事家教、开小店、农业养殖等技术含金量不高的创业活动,而在这些领域,大学生的优势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这种“生存型”的创业无论是对经济的贡献值,还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和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创业层次低也是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地位现状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多处于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受历史、自然条件限制,这些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为了实现民族大团结,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积极而又稳步地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更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是高等学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根据教育部的决定,从1980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所院校先后举办了民族班,此后,有关部、委和省、自治区的一些高等学校也开办了民族班。多年实践证明,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在普通高等院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开办民族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步骤,是为落实国家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和大西南,积极进行智力开发,培养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有力措施[4]。2002年,教育部已在多所大学开办了创业培训,笔者也参加了第四期培训。这一举措标志着创业教育正式启动。尽管如此,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都不是二级学科。很多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目前创业教育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去。创业学科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之类的系列讲座,而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培训计划更是捉襟见肘,缺少计划和安排[5]。

(三)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整个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一种重要就业形式,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贫穷的地区,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强,择业的范围选择不宽等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另外,由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身就处于起步阶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发展就更晚,尤其是在诸如新疆、宁夏、西藏、贵州等地,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与全国相比都要滞后一些,这些地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其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更需改进和发展。从目前国家在招生方式、专业课程的安排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来看,还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探索和尝试。很少设置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暂时无法满足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时限的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体系需求,没有完善的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缺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学指导。只有逐步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才能使高等教育在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不断地加以革新和完善,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业可创、有力可出、有才可用。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回顾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正确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到位。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只进行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上还未引起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比赛等基本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狭隘的、片面的、静态的、封闭的、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另外,许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从而导致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重视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其中,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而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再拓展,旨在对学生激发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迸发和发展,并非是要求他们在校期间或者毕业之际就马上进行创业行动,这种创业教育的影响可能在多年之后仍然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效果[6]。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贫穷的山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比较贫乏,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衣锦还乡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定性思维,从而不愿意下基层或自己创业。学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式与市场脱节、教师授课缺乏市场观念等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不适合市场的需要,从而造成就业困难,缺乏自己创业的勇气和思路,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对社会缺乏认知,导致择业的偏执,更无从谈起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育本身与社会的发展总处在一种不断协调的关系之中,针对创业教育这个新问题,教育科学研究部门及高校本身需要不断地加以系统研究、探讨,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理论论述薄弱,加上对创业教育实践总结不够,导致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有关方面的研究也仅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实际深入到问题的内部,各种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论文还是散见于各种期刊中,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较为匾乏,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政策更是寥寥无几。从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熏陶、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己有较长的历史,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如美国的某“企业经营计划”课程、法国的“企业创办学”等课程[7]。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仅有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试点也主要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并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很难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培训更是无从谈起。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某些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健全的、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方面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气氛,大学生本应是具有朝气,赋有激情的创业中坚,如果置身于一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式的“弱势文化”氛围中,必将掩埋掉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尤其是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这种环境显得更加不足,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为他们营造一种符合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的创业氛围更是艰难,这也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无法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另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除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外,社会文化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8]。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这种局势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体现的更加明显,社会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等各方面的支持,都只是仅体现在范围很小的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很少有专门体现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出现,而事实上,由于生活教育背景、信息畅通程度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更需要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所以目前社会的这种创业环境阻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并不苛求学生的每次创业实践都以成功作为圆满的结束,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的是事物的过程,而并非一味是事物的结果。而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由于始于创业大赛,从其诞生就附有极为浓厚的精英色彩。创业教育所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而非普遍性的创业能力提高[9]。多数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机构和学生创业社团都是精英化的组织,大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参与其中,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创业教育不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开展起来,因而导致大学生创业形成“虎头蛇尾”的局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没有准确的人生定位,缺乏创业的勇气和创业所必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创业的意识和品德,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范围不广泛,从文中删除)创业教育范围狭窄等问题。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也集中在这些地区。另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始走出家门,都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其就业的竞争力就更低,对于这类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创业的需求就越大,所以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政策的倾斜,使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使他们逐渐由服务类、低端的创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精端的创业发展,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不广泛现状[10]。

三、我国高校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教育体系,它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教育工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一些重点大学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但过多的是成功人士的创业介绍和优秀校友的工作经历,还是缺乏系统的创业课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工程,其意义重大,同时做好这件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如何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变成高等学校的实践,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共同的努力[11]。

(一)抓好接受性学习,重视研究性学习抓好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常常相辅相成,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探讨出研究性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是把接受性学习充分应用到实践中,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都会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学好基础知识,抓好接受性学习,注重研究性学习。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在创业教育中采取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探究兴趣,丰富创业学习体验,增进独立思考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和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和创业的勇气[12]。

(二)注重实践培养,加强创业演练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必须积极地投身于创业演练之中。创业演练是一个模仿创业或尝试创业的学习、体验与参与过程,在创业演练过程中,可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尝创业活动的酸甜苦辣。在经过多次演练后,去找到最合适自己才能发挥的创业方向与目标,为日后全身心投入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学校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和实际的运作模式,包括公司的介绍和发展前景、产品与服务调查、市场分析、竞争营销策略、公司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等[13]。通过这样多次演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克服心理障碍,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投身实践中,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创业的喜悦。因此,高校应该经常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14]。

(三)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是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人才,要肩负起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重任。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良好政策,开展好校企合作项目,使更多的大学生走向企业,了解企业,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营造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创造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15]。高校为企业输送具有“创业者”素质的人才,是一种特别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依靠“创业者”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产品,则是一种消费服务。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这种“服务链”联系,为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无论经营学校还是经营企业,都需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因此,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也是高校与企业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共同愿望。因此,我们还可以和企业合作,把“订单式”培养作为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最好契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委托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课程设置到学生实习,最后到就业、创业等。

(四)建立科学认证制度,完善创业教育环节当前经济发展中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是制约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认证制度,首先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找准市场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精心打造品牌优势,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认证落到实处。另外,学校要在对大学生的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指导。通过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计划的实施效果等对学生进行检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做出科学认证。完善创业教育环境,积极推行以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测评内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证制度,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创业教育向健康方向发展。创业教育实行认证制度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必将成为规范与评价创业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

(五)尊重民族文化特点,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随着文化层次、个人素质的提高,对民族问题极为敏感。高校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尊重民族文化风俗,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引导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付出真情,把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问题和政治地位的敏感特点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为振兴民族、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16]。此外,学校还主动与少数民族生源地的民政部门联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志愿者服务和学生回乡挂职锻炼机制,安排好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习体系,实现学生学有所用、学其所用。另外,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还需国家从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利用各种政策来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长期而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17]。

四、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始困扰着政府机关、高校,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稳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创自己事业”的教育。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辅以优良师资指导,搭建创业平台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自主创业,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劳动力的社会就业,为高等教育的出口问题找到新的途径[18]。因此,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问题,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成功,是摆在社会、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课题会有更为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价值,为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经济共同发展、民族大团结的目标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