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黔东南传统体育发展缺陷和解决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黔东南传统体育发展缺陷和解决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黔东南传统体育发展缺陷和解决策略

一、前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少数民族占总全州总人口81.87%,其中,苗族人口、侗族人口又占全州总人口的68.4%,是典型的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千百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苗侗各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保留和传承了极具苗侗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台江施洞苗族独木龙舟、方召反排木鼓舞、台拱舞龙嘘花;黎平侗族摔跤;天柱侗族钩镰;从江芭沙苗族斗木牛等等。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及社会风俗、民族宗教的特点。它们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黔东南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如何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如何促进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又好又快和谐的发展,使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是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和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二、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黔东南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十分重视,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列入了体育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黔东南州政府本着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丰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加强民族团结、鼓舞全州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斗志为宗旨,十分重视和大力倡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开发。1981年黔东南州体委组织部分人员,深入凯里、黄平、台江、黎平、从江、天柱等十多个县,就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掌握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布与开展现况。1982年举行了全州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马、斗牛、武术、芦笙舞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了本次运动会比赛和表演。同年,黔东南组队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表演项目有:苗族芦笙、放响簧、木鼓舞等,并获得女子1000米赛马第1名,所有的表演项目均获优秀表演奖,有14名运动员被选拔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是为完成任务而临时组队[2]4。2004年,根据省民委、省体育局为改变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滞后的状况,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经黔东南州民委、体育局、教育局考察,凯里振华民族中学被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综合训练基地”,麻江、镇远、施秉被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训练基地”。2006年黔东南参加贵州省第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龙舟、押加等项目获金牌8枚。2007年黔东南龙舟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9枚金牌,表演项目侗族摔跤获金奖。2008年凯里学院被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综合训练基地”。2011年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凯里学院学生获独竹漂比赛2金2银,麻江龙舟队获金牌12枚。

三、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黔东南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二十多年来黔东南未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制度1982年举行了一次全州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后,直到2010年才举办了黔东南第七届体育运动会暨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显示出各级职能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为临时组队的现状。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切实纳入教学计划黔东南有一部分学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但未确实的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并长期开展。没有组织相关人员将本土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编写成教材,形成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体系,完成校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

(三)未能主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寻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不能主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弘扬寻求社会发展的契合点。虽然十分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没有充分意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有33个民族,200多个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只有寻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才能较好的解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四)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重视不够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只停留于对民间流传项目形式层面上的整理,应分批次、分层次的进行整理与完善。注重民族文化的内涵研究,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味,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

(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管理机制尚须完善基地训练经费、奖励分配制度、训练水平应与比赛成绩挂钩,充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调动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基地的管理和运动成绩双提高。

(六)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练员与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处于民间自然状态中,严重缺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练员和懂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则、而且有一定经验的裁判员,更缺乏懂得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

四、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是单纯而独立存在的,它融合于民族风俗节日活动之中,这就需要从体育的视角充分挖掘其体育因素和健身价值。黔东南州委廖少华书记2007年12月7日在黔东南州委第八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报告重点提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民族体育”[2]4。各级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努力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与倡导,改变社会轻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观念,建立健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保护机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本土民族文化,才能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健身意识。

(一)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制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征的亚体育文化形态,与现代竞技体育在形态特征、功能结构、规则与组织方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它带着浓郁的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在民俗活动中突显的是大众参与性和娱乐性,着重于人的心身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多以自娱自乐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3]。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往往少数民族节日就是民族盛大的聚会,节日中表演或举行的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娱乐性,使之成为人们参与的最多的项目。建立4年或2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制度,或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对应的单项比赛制度。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本地的民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与整理本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体育游戏,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方能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4]。要将以上的工作做好,就应结合黔东南民族文化多元性,寻找与挖掘体育文化的因素与内涵,科学的制定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快速发展。

(二)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黔东南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无论运动场地、器材,还是师资力量,都处于严重匮乏状态,难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以现代体育为主的体育教学计划,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体育的不足。在特殊的层面上又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教育、娱乐的需求,既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又能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入当地农村学校,力争实现2008年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目标。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教材的组织与编写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内涵丰富、形态多样、产业价值深厚、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资源,人们对具有回归自然的自然景观、地域风情、民族风情、观赏体验等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加推崇,从而促进追寻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足迹,了解人类进程的乡村旅游的发展[5]。目前黔东南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体,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参与性体验旅游项目。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正好弥补这一不足,让游客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之中,从运动中体验独特的本土民族文化风情,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鉴于旅游形式多样化和旅游目标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在人们追求古朴醇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较为全面地折射出本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征,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便成为人们旅游热中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如台江县施洞的独木龙舟、台拱镇的舞龙嘘花等民间体育活动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之后,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应受到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在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条件下,少数民族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滋生和传承的环境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有较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流失或濒临流失。如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与传承,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机制,有效地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是目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史籍文献资料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生性及其起源的记载较少,加之苗族、侗族都没自己的文字,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民间处于混沌零散状态,这就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由于少数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受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有的已处于失传绝迹的境地,因此,应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挖掘、抢救。从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来看,苗族鼓舞系列项目发展较为成熟,而民间竞技和游戏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与整理。这样,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有计划、分步骤的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寻找其文化内涵,打造体育文化品牌。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应再度组织专家、学者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调查、确认、建档,就20多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流失的情况做出新的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民族文化发展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形成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基地的训练与管理上,主管部门应加强平时训练的管理,以抽查为主,集训时进行重点管理。从管理目标的达成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都是管理的具体体现。1.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才有发展,竞争才有生机。目前黔东南有多个训练基地,应以基地为单位,采用选拔对抗的形式,成绩优秀的训练队代表黔东南参加比赛。2.确保经费投入有保障。根据《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管理办法》和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评估要求,基地的训练与建设应有经费保障,在经费运用和管理上应更有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训练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经费的投入应与基地所获取的运动成绩相匹配。

(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练与管理人员培训黔东南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的教育资源,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程,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黔东南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建议充分利用地方高等院校学科齐全、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以不同形式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管理人才,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