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分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以贝恩指数及市场进入壁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制造业中的19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存在低进入壁垒现状。过低的进入壁垒使得企业过度进入,产业集中度偏低,导致我国制造业整体经济绩效恶化。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进入壁垒;度量;经济绩效;制造业

1进入壁垒内涵及机理

进入壁垒是指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必须负担的生产成本以及所面临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和障碍。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作为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进入壁垒在决定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制造业进入壁垒指数度量实证研究

2.1度量的基本原理本文以Bain[1]指数为基础,判断市场垄断或进入壁垒的强度与企业超额利润成正比,而新厂商的进入会消除长期超额利润,与进入壁垒成反比。此种方法不需要对大样本进行复杂统计回归分析,可以直接得出进入壁垒值。参照徐国兴[2]对指标函数变量的确定,进入壁垒高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当b≈1,市场可以看作是完全竞争的,只要市场有利润空间就会有厂商进入,直至利润为0。当0≤b≤1时,说明厂商进入速度超过产业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产业壁垒过低而进入过度进入的状态。

2.2实证结果本文指标所涉及的制造产业成本利润率、工业销售收入和企业数量变化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样本以五年为考察期,时间序列从2002年到2006年。通过较长的时期对制造业进行考察,更有可能获得稳定、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

本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选取了制造业所覆盖的30个行业中的最具代表性的19个行业进实证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存在制度性进入壁垒和巨额资金投入及沉淀费用壁垒,长期以来大量的民营资本想进入却无法进入该行业,但却在实证结果中显示此类产业存在相对较高的进入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该行业属于国有比重较高的行业(78%),由于公共品行业体制的特殊性(享受政府补贴)导致行业流动性不足,再加上行业资产专用性很强,企业退出沉淀成本过高,存在“非自由退出”的常态;另一方面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产业成本利润率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1%与-2.09%,进入驱动力较低。这也反映贝恩指数的缺陷,其认为超额利润与垄断程度成正比的结论本身就一直遭受效率学派的异议。而低利润或零利润也并不意味着市场自身结构下进入壁垒偏低,也有可能是在位厂商进入阻挠策略行为的后果。

由于行业本身特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占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对我国企业的进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国有比重是阻碍我国企业进入的政策性壁垒宏观经济学。随着企业主体的多元化,以行政手段支撑的国有垄断或有限寡头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制造业大量吸收劳动力的特质促使政府甚至与地方企业进行合谋突破政策性管制,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允许进入原有管制较严的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禀赋特征决定许多制造行业是以产业转移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合资形式使国内企业获得技术快速方式,加快了市场结构的分散化。由于制造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是开放程度最大、优惠政策最多的产业,国外投资者无法进入管制很严的产业,只好选择进入管制较小的制造业,进一步恶化了价格竞争。可以说在我国,制度性壁垒的弱化是制造业过度进入最主要因素。

3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的相关对策

一般而言,低进入壁垒并不意味着产业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下降。但是从中国制造业反映情况来看,过低的进入壁垒使得产业集中度偏低,难以达到规模效应并实现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在我国,政府主导的资金、土地和财政税收扭曲了要素价格和偏离了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制造业“低进高出”的现象,使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竞争环境日趋恶化。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几点对策:

(1)提高绝对成本优势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是指在位企业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能以比新进入企业低的单位成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市场领导者在价格变化、新产品引用、销售渠道对其他市场追随者起到领导作用,有效防止产业内过度竞争。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原有企业获得绝对成本优势的一个前提条件,因为国内企业普遍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对长期的技术研发投入较少,新进入企业很容易达到原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要提高制造业进入壁垒,在位企业应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迅速占领新的市场。超级秘书网

(2)提高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一种状态,规模经济导致的进入壁垒能够使在位企业享受大批量规模生产的效益。由于制造业在位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新进入者很容易达到生产最小规模(MES)。根据最新的工业企业规模标准,大型企业占工业企业比重仅为0.9%,对上游资源和市场份额控制力不足,难以形成纵向一体化。即使一些制造行业中的大型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由于要素市场的扭曲和行业过度进入,投资过热带动边际成本急剧上升,相关产品供过于求,反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因此,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不仅仅要整合同行业,更要整合上下有产业,以此形成产业链,以形成产品与原料定价权,提高行业利润避免过度竞争。

(3)提高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是指同质产品由于可持续发展规格、款式、颜色、商标、广告、服务等不同而造成的用户心理差异。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厂商策略、信息不对称、生产技术等因素都可以构成产品差异。因此,提高产品差异化壁垒,需进一步完善制造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品牌效应与技术支撑,减少利用劳动力禀赋优势,降低各地区的产业同质化现象,阻止新进入者对市场的瓜分。

参考文献

[1]J.S.Bain.Barrierstonewcompetition,Cambridge[M].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56,123.

[2]徐国兴.市场进入壁垒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58-260.

[3]陈志广.是垄断还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2):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