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研讨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研讨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总结了笔者以往在《微观经济学》中采用研讨型教学的方法的一些经验,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教学改革;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为经济类学生设置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经济类专业的综合性很强,学生既要掌握复杂的经济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成为了经济类专业必修课教学改革当务之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育应用性创新人才。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理论的理解。研讨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组织学生开展课题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迁移能力[2]。鉴于研讨型教学模式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总结如下。
一、研讨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讨论主题:
提前与学生商定并确立研讨的主题。要求学生搜集相关材料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例如,结合“丈母娘推高了房价”的现象以及“油价上涨前小汽车排队加油”的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价格波动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影响。
2.确定讨论的形式:
进行课堂研讨时,安排5~6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自愿选题或自拟问题。教师汇总所有小组的选题情况,并对个别小组的选题进行调整。正式进行讨论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3.展开讨论:
讨论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组内课外分散讨论,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内容和观点,并将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接着进行组间课堂集中讨论,各组依次进行讨论,每组发言的时间为15分钟,问答时间约为5分钟,期间其他各组的同学可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教师总结和点评:
分组讨论交流结束后,笔者对整体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各小组分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独特和新颖的观点,同时指出错误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自行纠正,此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疑惑做出解答,最后为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以巩固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效果。
二、研讨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分析
学习经济学就是要学会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因此,在经济学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而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而研讨型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而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小组交流以及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新形式。采用研讨型教学,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集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通过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开展研讨型教学法,学生普遍反映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用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因而其学习兴趣大增。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研讨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体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研讨型教学正是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改变传统课堂讲授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不仅可以使原本枯燥、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学,而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从课前准备到组内和组间的讨论,每个学生都需要发挥相应作用,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滥竽充数。
2.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做到学以致用。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对身边无处不在的经济现象熟视无睹,原因在于缺乏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训练。通过研讨型教学,教师主动提出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丰富授课内容,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理论的理解。
研讨型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和研究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对相关内行全方位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点。例如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讨论时,学生必须了解人民币汇率及其形成机制、理解汇率与国际收支、货币政策等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讨论时,学生不仅需要表述自己的观点,还要考虑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知识缺陷。因此,这种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中,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并控制教学。通过研讨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做相应的调整。这个教学反馈的速度较快,反馈周期短,因此学生的正确认识能及时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则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三、研讨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讨型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讨论主题要准,质量要高。
主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的高低,合适的主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强教师继续进行研讨型教学的信心,故确定好的主题是讨论成功的首要步骤。因此,选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础,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专题[4]。笔者的原则是,选题应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了解,选择性地选择有争议的知识点;其次,选题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选题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涵盖课程内容中比较多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探索时有较大发挥空间。
2.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讨论气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表现、观点和发言,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做出决策。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难以进入状态,部分是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发言;部分是由于偷懒,准备不足而不愿意发言;还有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差而丧失发言的信心。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尝试了多种方法:一是使用礼貌的语言邀请性格内向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多加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将发言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体系中,激励学生发言;三是讨论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保证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有锻炼机会。
3.制定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
在讨论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想滥竽充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前制定并公布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在课堂中严格执行该标准。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正评判的根本要求,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和提高的一种方式。
四、总结
研讨型教学方法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该方法的开展,不但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研讨型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研讨型教学将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5]。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实施研讨型教学,提升研讨主题的现实性,建造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和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4,(4):85-86.
[2]周文宣.研讨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探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中国冶金教育,2014,(2):28-30.
[3]周文宣,罗剑波,唐平.研讨型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料,2013,(24):147-149.
[4]刘昌慧.研讨型实践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5):75-76
[5]张曙,张益南.研讨型教学方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1,(6):39-42.
作者:曹建云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