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文化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化经济

经济学文化

一、观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约束论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的迅猛传播所带来的不仅是分析方法上的大量借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学者对于经济学研究任务、对象与范式的传统看法。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解释事实作为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后,大量的熟视无睹的现象被纳入了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不仅国家的起源、家庭的规模、法制的建立和腐败的盛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婚姻爱情、流行疾病也成为解释的对象。对于中国本土经济学而言,最有条件和最应解释的现象无疑是中国发展路径的选择与变迁。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大量的论著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停滞、转型与复兴作出解释。

在工业革命前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社会依靠传统农业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结构,取得了世界上最为丰硕的经济成就。根据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AngusMadison)的研究,“在目前这个千年期的开始阶段,中国的经济就人均收入而言是领先于世界的,这种领先地位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它在科技水平方面、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方面以及管理一个庞大疆域帝国的能力方面都比欧洲出色。”“早自周朝起,中国文明就已经高度文字化了,到了唐朝,中国堪称全世界拥有文字典籍最多最丰富的国家了。”但是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却显然停滞了。按麦迪森的估计,17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3.1%,欧洲占23.3%。1820年中国占32.4%,欧洲占26.6%。而到了1890年,中国所占的比例降至13.2%,欧洲则升至40.3%,美国为13.8%。而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早在1700年就已经落后于欧洲,到1820年只比欧洲的1/2稍多一些;与美国相比,则不及后者的1/2(见表1.1)。尽管在这近300年的停滞时期中国发生了多次改良、革命与政权更替,但人们所盼望的“经济起飞”奇迹并未出现,甚至也错过了二战后崛起的机遇。直到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才真正开始了复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曾经的辉煌、漫长的停滞与惊人的复兴共同促使古老中华文明的历程和命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特样本。

表1.1中国人口(1500—1990)与人均GDP(1750-1990)变化情况

时间(年)150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18751900192519501960197019801990

人口(百万)1101601401602253294334134725275826688209831136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经济思维下借势营销途径

摘要:21世纪的网络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网络、自媒体、大众媒体等的宣传力度和时效性使得借势营销在许多营销模式中体现出了更强的优势。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的速度之快使得借势营销成为新时代营销模式中的一匹黑马,将广告打在无形之中,运用网络不断扩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文化经济;借势营销;创意

1文化经济思维

文化经济思维,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拓展成为三个词语的组合,文化、经济和思维。文化的内涵,加上经济的模式还有利用思维的创新,即是文化经济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我们充满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模式碰撞出新的火花,将文化、经济和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文化经济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正确地把握文化、经济、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运用文化经济思维的前提。首先,文化是根本,是支撑整个文化经济思维的中心。在整个文化经济思维中,文化占主导地位,没有文化的支撑和文化的元素推进,创意就没有内涵。文化在创意的驱动下,与经济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创意是文化的新的表现方式。创意的添加将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创意赋予了文化新的内容。最后,商业模式是承载这些文化和创意的思维得以实现的一种经济渠道。所以,文化、经济和思维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2借势营销

所谓的借势营销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在营销活动中借助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事件,通过“借势”的方式,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销售量和宣传产品等的传播目的。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引导消费市场,通过“借势”的方式,轻松地达到一定的新闻效应、广告效应,不仅以轻松的方式传播了形象,而且能更快地达到广泛的宣传效果。借势营销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目前,最广泛的是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以最快的传播速度传播出去,并造成最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如今,网络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消费市场,受众面也更广,往往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爆炸新闻出现,运用文案的包装,就能变成一个营销广告。借势营销,从表面上看,就是以借“势”的方式来达到营销的目的。所以,借势就要有一个适合企业参与,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相符合的“势”来匹配,这样才能达到积极正面的宣传营销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

海洋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相辅相成共生共荣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此解释“创意”:“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本源和基石,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海洋文化产业又是海洋文化繁荣的动力和保障,是海洋文化的物质成果。同时,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共生共荣、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可以说,没有海洋经济,就不会产生海洋文化;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海洋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会促进海洋文化的繁荣,两者相辅相成。

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

国务院近日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意味着我省诞生了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业内人士认为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战略意义并不亚于海南国际旅游岛。而舟山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洋经济发展前景,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无疑增加了舟山更好更快地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普陀观音文化、朱家尖沙雕文化、桃花岛武侠文化、白沙海钓文化、东极极地文化、渔人文化、节庆文化等舟山海洋文化,是舟山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舟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宝贵资源。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海洋文化的创异、创议、创艺、创乐、创翼、创弈、创遗方面做文章,是我们必须探讨和研究的。创异:是指如何在众多的创意产业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如定海洞头村,从农村格调单一农家乐开发思路中解脱出来,以自然条件为依托,形成以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的思路,创新创异,借助外部的智力和财力,努力打造集人文、自然、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农村产业模式。如正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中国戏曲谷(中国戏曲创演基地)、全国休闲旅游养生基地、全国青少年夏令营基地。

创议:创造话题,借助话题,来吸引公众纷纷议论,形成“口碑营销”,起到口耳相传的广告效应,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棋行大地,天下风凰”是炒作营销成功案例之一。凤凰作为偏居湖南一隅的小县城,虽然风景秀美、古风流传,而且有着浓厚的人文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在旅游上取得重大突破,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凤凰并进一步产生想来旅游的欲望呢?最终他们借助“湖南旅游节”的机会进行了一场大型网络炒作:邀请围棋界名流常昊和曹熏铉在南长城进行“中韩围棋对抗赛”,同时以大地为棋盘,以261名少林、武当弟子作为围棋子进行现场演示。整个南长城所在山体被特邀来的“包裹艺术”大师用13万平方米红布包裹起来等待现场揭幕,营造出浓郁的神秘气氛。此外,他们还特意设计了名人牌,邀请黄永玉、金庸等现场观棋助阵。此等具有聚焦价值资讯兴奋点甚多的炒作自然大有炒作价值,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派出强大记者阵容,进行现场直播和报道。凤凰的受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品牌形象。舟山也可以以此为借鉴,做到出奇制胜、以巧取胜,完成四两拨千斤的市场启动。创艺:积极推进艺术创作,加强和旅游产业的紧密互动,建立海洋文学、渔民画、摄影等艺术创作工作室,以“里斯本丸”事件、鸦片战争、徐福东渡等历史题材及民间传说为线索,深入挖掘“海岛河姆渡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佛教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民俗文化。典型的例子是由普陀观音文化联合张艺谋的艺术影响力诞生出来的“印象”系列的最新作品《印象普陀》,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融合于舞台,通过实景电影的方式来讲述普陀山的经典故事。《普陀印象》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品牌,对百姓和游客来说是对普陀佛教文化和海洋民俗文化的一次再认识,对舟山来说,就是对海洋文化产业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探索。

创乐:通俗的理解就是创造快乐,令人愉悦快乐的东西,才是人们愿意为之消费买单并喜爱的。创意产业是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业。海洋经济中的海洋旅游在舟山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旅游是人的天性需求,但要让人在旅游中感到愉悦,却要靠旅游产业好的创意和物超所值的服务。创翼:是指对舟山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设想,积极推进创意设计。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发展。依托我市海洋旅游及临港工业优势,大力发展佛教文化用品、海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设计和电动玩具、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设计,同时要发展品牌视觉设计、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视觉创意设计,装潢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建设成一个整体化、多样化的、倡导性的、整体化的经济体,为舟山的海洋经济添翼展翅。目前将实施的有在上海世博园法国馆的鲁家峙文化创意岛计划:将原有的码头、船坞、输冰道等生产构筑物,结合现代艺术家的创意元素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园区。通过创意和文化的结合,将整个鲁家峙打造成一个整体的文化创意岛。

点击阅读全文

文化产业品牌经济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中的问题;提升郑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观念、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贴近时代和生活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文化品牌;文化品牌锻造;文化品牌战略:文化产业

论文提要: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走向文化品牌竞争新阶段。本文以实现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为目标,从文化品牌战略规划入手,根据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的目标要求,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详尽分析,为实现文化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实现相融互渗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新实践与新发现。它以创新为灵魂、以广涵为特点、以提升为手段、以增值为目的,通过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为经济注入文化的内涵,对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与提升,从而在二三产业的衔接、融合、易质与再生中实现创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务化:它以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并通过文化这个介质的特殊作用而在全社会推动精神与智能的发展,实现社会机理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升值。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均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时代选择,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使我们觅得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之路: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位的。因为文化不仅涵寓着知识、技能、科学、伦理、道德与人文,而且也越来越主宰着经济的运行机制、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但是,人们对它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三是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四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六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二是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三是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点击阅读全文

新经济企业文化

论文关键词:新经验时代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特征和要求。文章就新经济的持征、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就建设适合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论述。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这种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征,与之相对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

一、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更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先进技术,而不再是由资本规模和劳力数量决定企业竞争的胜负。在新经济运行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新经济具有以上特征,所以新经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终身教育将是人类谋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新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态,所以要求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由于知识可共同拥有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各种有用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转方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