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危机循环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经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
人类在寻求高科技,高经济增长速率时,生态危机随之产生。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污染几乎波及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近1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氯气、氮氧化合物等剧毒气体的含量也在显著增加。这除了直接危害人类和生物界的生命之外,还将造成影响世界性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因臭氧层减少而带来的紫外线过多、通过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酸雾”“酸雨”等等。目前世界上有20亿左右的人饮用受污染的水,每年有上千万吨的石油、几百万吨的垃圾、几万吨有毒金属被倒入海洋,部分海域已经成为“死海”。和谐的生态系统平衡也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面临崩溃。有资料显示,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以前,世界上的森林和林地覆盖面积约60亿hm2,而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木本植被总面积则只有45亿hm2。森林的破坏是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物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导致物种的持续减少。地球上原有的500~1000万生物物种中,现在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根据对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调查,如果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初将有12%的鸟类和15%的植物种类消失。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00万hm2土地沦为沙漠,沙漠化土地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5%,有2/3的国家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2生态危机与生态伦理
生态危机的发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迫使人们不得不立即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为了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并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于是科技与伦理2者互为前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合——生态伦理学。所谓生态伦理学,就是研究由人性决定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的人类行为的价值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实践哲学。生态伦理学认为,就是要承认人的利益,又要承认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但是满足人的利益常常要损坏或牺牲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如何作出选择?如何协调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呢?人们普遍认为,生态危机并不是自然环境本身变迁造成的,而是人类滥用自然环境的结果,人是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调动人类所有的伦理智慧,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非耗竭性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如此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达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和谐生态。生态伦理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人类利益而对人类生态行为的限制,也不仅仅是为了尊重自然存在物的权利和内在价值而对人类生态行为的约束,而是人类实现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是人类达成心理健康的必要环节。
3循环经济的理论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它的根本目标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其社会经济运行活动的目标是追求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即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又叫做“3R”原则。它要求物质通过优化组合,不断把废物盘活变成资源的过程。循环经济要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确保生态平衡,以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优化的方式利用当代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最后达到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完全转变。这必然反映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最佳方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明白自身活动对于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长远影响和后果,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
4小结
在中国古代就有“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即种桑养蚕,剩余的垃圾如蚕茧等,用来养鱼,而塘泥用于肥田,种田可以生产粮食供给人类,而人类自己产生的垃圾也可用于肥田。其实这种生产就是最经典的循环经济模式。实行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耗损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建构和谐社会,依据生态学理论和生态伦理的要求,以循环经济为宗旨,以后科学发展应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生态和谐和人际和谐。人际和谐是生态和谐的前提,生态和谐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达到生态和谐,要强调3种态度: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中学习生存和发展之道;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另外,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要追求“天人调谐”,谋求一种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这样,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以尊重为基础的和谐关系,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问题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对资源进行保护,增强资源再生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持续性的长远目标才能得到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动员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环境,鼓励群众监督方方面面的环保工作。
作者:余春珠秦敏单位:台州市环境环保局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