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技术路线概述
对农业循环经济评价的方法是以农业现状的分析为基础,开展综合性评价, 从而展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的评价路线是:确定评价目标→收集汇总资料→综合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指标量化、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定性分析。
(二)农业循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介绍
在当前的农业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阈值制约下,要从节约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视角出发,应用循环经济学组织起来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 运用末端物质能量以及回流, 从而形成能够对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型农业生产系统。 要切实降低输入端资源物质之投入,提升循环利用之水平,加大农业生产系统所具有的产出量,切实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的相互统一。
(1)类指标结构类指标体系
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自上而下分别是目标层、 控制层以及指标层。 控制层指标依据循环经济"3R"原则可以设置四个类指标 ,分别是用以体现区域之中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状况的资源投入指标、用以展现农业生产中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状况的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用以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所要实现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农业产出指标、用以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安全影响的外部效应评价指标。 这一指标体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在投入环节中应当选取一部分进入农业生产中的物质以及能量指标,从而反映出农业生产系统之现状以及投入状况,其中,农机总动力、 耗电量以及化肥施用的强度等代表了农业物能之投入。而沼气池则反映出这一地区循环经济的投入状况;二是在利用环节中应当选取农药与农膜运用水平与化肥有效运用系数以反映出农业生产中对资源加以利用的程度,而复种指数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则能够分别凸显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以及废弃物资源化的能力;三是在产出环节中选择农业 GDP、耕地产出率等项指标以判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状况;四是在外部效应环节中可选择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系数和人均耕地面积等以反映出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安全之影响,其中的投入环节和利用环节选择的指标主要展现的是循环经济应当遵循的"3R"原则,而其他两个环节则注重于评价农业循环经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2)刻度指标建设
要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以及目标之理解,立足于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等行动原则,从农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并且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依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对诸多因子中加以分析挑选,确定十九个参评因子以构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努力涵盖循环农业发展之总体状况以及动态化发展过程。对于指标重要性之评判则是依据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分类指标和单项指标之权重。分类指标主要有以下四项:一是投入指标,权重为 0.298,各单项指标包括农机总动力权重 0.472、 化肥使用强度权重0.250、农业劳动力 权重 0.118、生产中的物 质消耗占农业 GDP的比例权重 0.077、 农村用电量权重 0.050、 沼气池个数权重0.033;二是利用指标,权重为 0.523,各单项指标包括农药施用水平权重 0.522、农膜使用水平权重 0.064、化肥有效利用系数权重 0.267、复种指数权重 0.107、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权重0.040;三是产出指标,权重为 0.122,各单项指标包括农业 GDP权重 0.467、 农民人均纯收入权重 0.156、 人均粮食产量权重0.293、耕地产出率 权重 0.030、单位畜禽商 品化率权重 0.055;四是外部效应,权重为 0.057,各单项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权重0.625、有效灌溉系数权重 0.239、人均耕地权重 0.163。
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的结果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的有关公式来实施数据处理与计算,可以得到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一是在评价期间,农业产出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综合分指数变化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趋势十分相似,其发展速度极大地超出了农业总体发展的速度,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拉动性作用。 二是对农业资源利用状况来说, 其发展水平指标出现了逐年下降之趋势,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之发展具有相当强劲的制约作用。 在环境生态效应上,评价期间所出现的变化并不显著。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循环农业发展效应还是处在比较低的状态下,尤其资源利用指标有下降之趋势,从而可能成为今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障碍。 就农业生产的四个环节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产出水平的提升幅度是最大的,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性作用;而农业生产投入上也在不断上升;在资源利用环节上,总利用效率不够高,而循环利用的能力比较低,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在生态效应上,其发展的水平低于或者等于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但是依然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 改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益评价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形成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与利益激励体系
我国农业资源的减量控制任务相当严峻,要想转变农业资源滥用的状况十分普遍,一旦不加以扭转,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有鉴于此,要对十分宝贵大农业资源落实减量化控制,这当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要想切实形成长期有效的行为约束与利益激励体系,这是有效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的有效途径。 要立足于对农业生产开展全面指导,将完善农业补贴机制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对那些严重滥施与滥用的行为, 则应采用停发农业补贴等手段予以惩治,反之,对于那些遵循循环经济准则的公司或农户,则应当实施奖励,从而构建起切实有效的激励体系。
(二)健全以循环经济研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发展体系
一方面要切实形成保障农业科技有力发展的新观念。更加充分地发展与利用农业科技,这样一来,不仅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为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而付出努力,而且还要更加重视农业科技活动对于本地环境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利因素,从而以农业科技为基础来减少因为科技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推进我国农业科技体系之创新。要更加稳妥地探究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之间的无缝对接, 持续提升农业领域各类新技术之研发与利用,同时,要积极推进秸秆技术、禽粪利用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要继续拓展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链朝更加广阔的市场领域进行延伸,努力走出农业产业增产增收新路。
(三)提升农民群体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农民群众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人翁,其自身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对于农业循环经济来说显得极为重要。尽管我国从本世纪初起就开始着手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应用工作,但时至今日,我国广大农民群体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习惯于单纯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鉴于此,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体实施循环经济教育。 比如,可运用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农业循环经济知识,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农民群体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四)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效益
为了实现提升农业循环经济总体效益这一目的, 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是要依靠当地的大中型农业企业,通过这类企业来带动广大农户投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之中, 以此来发展壮大我国农业的种养植规模。 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争取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大农户进行政策上、技术上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从而保护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最后是要健全绿色产品标识机制,有效惩处以假乱真和鱼目混珠等现象。
作者:孙金岭 单位:甘肃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