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策略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策略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策略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现状研究;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我国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第二产业中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的投资结构失衡、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总量、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加大对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产业投资结构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它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而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产业投资结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合理实施并优化我国产业投资结构。

关键词: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对策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而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经济系统,不同的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益不同,因而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发展。产业结构演进的战略框架及其效果已成为经济能否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各国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寻求整体效益最大的产业结构。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必须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产业结构的各种因素,而产业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最大的,它不仅通过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影响各产业部门的产出,而且直接决定了各产业部门的未来的供给能力[1]。因此可以说,我国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优化产业投资结构。

二、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现状研究

产业投资结构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资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其比例关系[2]。产业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在这里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产业投资额。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呈现以下趋势。

1990-2005年期间,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例一直很低,基本维持在2%-4%之间,随着投资总量的扩张,2005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23.66亿元(当年价格),增长率约为22.90%;1990-2002年期间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57.37%降到2002年的26.16%,下降了约31.21%,2002年以后逐步回升,到2005年时达到43.75%;第三产业投资不仅所占比重高(1993年以后均在50%以上),2002年以前所占比重不断升高,之后又略有下降。总体来看,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结构在1990-2006年间已经变成“三、二、一”,产业投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随着199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向第一、三产业倾斜,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上升的势头,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略微下降之后稍有升高。与产业投资结构相比,尽管第一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增加,但其产出占GDP的比重却连年下降,这说明第一产业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调整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的产出占GDP的比重没有随其投资比例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在于第三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信息化程度低、发展滞后,产业竞争力不足。

三、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

1999年,我国第一产业投资额占三次产业总投资的3.7%,以后各年份基本上是逐年下降,到了2005年,第一产业投资比例只占到了总投资额的2.61%,使农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事实上,我国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即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与采用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其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促进二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经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的问题是工业部门不现代,农业部门不发达,虽然农业大批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在农业不发达的前提下转移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虽然维持了工业部门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限制了工业部门提升产品结构的积极性。可以说发达的农业造就高素质的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推动工业的现代化。所以我国产业投资结构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是符合产业演变规律的。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不利于有效纠正农业发展滞后的不良状况,也不利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第一产业绝对值的持续增长,其结果必将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阻碍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第二产业中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的投资结构失衡

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分阶段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这三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不断改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基础,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提高本国基础设施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举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需求导向作用,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需求。二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诸多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高速公路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大型客机对跨国旅游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条件。因此,不断推进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3]。

从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看,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而基础部门投资增长相对落后。在此可以用基础部门对加工工业投资增长弹性的变化来说明这一点。基础部门对加工部门投资增长弹性是指基础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与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速度之比。表2所列的是基础部门对加工工业投资增长弹性的变化情况。1979-1992年间基础部门对加工工业的平均投资增长弹性(0.8747),还低于改革前1953-1978年的(1.3787),基础部门的投资增长明显趋缓,而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则超过了对基础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虽然1992年以来,国有经济主体对基础部门的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基础部门与加工工业的投资结构失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只是从1996、1997年开始,由于新经济低谷期的到来,在需求约束下非国有部门投资增长乏力,基础结构失衡状况才稍有暂时性的缓解。从2002年开始,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刺激经济、启动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大大加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部门和加工工业二者的投资结构失衡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偏低

1999-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值得肯定的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更多投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邮电通信业顺应现代物流和信息化发展加大了技改力度,有利于提高该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其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该行业通商、通政、通民的功能。这符合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需要。

但是从总体看,我国服务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当前我国服务业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运输、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投资比重过高,而金融、保险、电信、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严重不足。这同时导致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合理。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和货运两项合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65%,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都是弱项,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十分有限。可见,第三产业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弱化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我国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投资总量

我国应挖掘各方投资潜力,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使投资总量得到大幅增长。首先是间接融资日益市场化,取消了国有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规模限制,实现了银行自主审定贷款事项。其次是试行项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打破传统投融资体制中主要依靠政府分配投资资金的格局,推动社会投资的发展。最后是大力发展民间投资,制订出保护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对现行的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清理,调整其中不合理和不完善之处,取消所有制歧视,简化审批制度。同时应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实行开放的行业准入制度。

(二)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组合投资,投资收益按资分成,风险由投资者共担的投融资制度。在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促进高新技术转化,缓解结构性的资金供需矛盾。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投资负担,又增加了投资总量,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使三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4]

(三)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

我国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是:第一产业要增加投资总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第二产业要优化内部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第三产业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产业高级化。

第一产业投资中政府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目前主要的财政拨款的投资方式,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强化信贷资金的调控力度。第二产业投资要强化投资约束机制,改善投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要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培养企业自主的技术创新机制,制定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投入的政策,最终通过企业产品质量的改进增强企业的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通过前面的关联分析,我们看到第三产业在我国已处于一个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位置,要努力增加第三产业的投资总量,第三产业投资要适应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加大第三产业中新兴行业投资的同时,注意支持传统行业适应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而增加投资的客观要求,不断促进第三产业结构层次的逐步提升和传统行业内部的积极创新。

(四)加大对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始终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重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乏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科技产业实行投资倾斜,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同时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范德成.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J].学术交流,2003(1):68-71.

[2]李杰.投资结构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04-210.

[3]邱华炳,刘晔.投资结构变迁的体制转轨背景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1(8):37-41.

[4]陆凤莲,殷红.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分析[J].中国统计,2007(8):46-47.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