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对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对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对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的关系;次级中心城市永川对渝西经济带发展的影响;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瓶颈;发展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议等进行讲述,包苦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吸收本地及外地富余劳动力、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相协调,畅通便捷的公路、水运、铁路综合交通体系等,具体资料请见:

内容摘要:次级中心城市建设对区域经济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仅从渝西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永川城市人口数量、城建厚度这两点探讨永川对本区域带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次级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永川城建厚度

区域经济学认为构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必具备两条共性:区域内某种事物的空间连续性,没有连续性或连续性的间断,区域就会出现“飞地”原有某种区域的划分就要改。区域内某组事物的同类性或联系性,这种同类性或联系性是相对的,是随区域大小而变化的,同时区域内的同类性总是高于区域外的同类性。

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的关系

考虑区域经济体的发展,必然要涉及到区域经济体的中心城市建设问题,中心城市一般有一个区域范围内那个具备相对有利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城市演变而成的,这些城市一般具备相对有利条件,从而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在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吸引人口和其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扩张、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次级中心城市是指继长三角经济极、珠三角经济极、环渤海经济极之后,成渝经济极发展下的区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实际上是次于成渝经济极的下辖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故且称之为次级中心城市;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区域体需要考虑中心城市建设厚度、文化影响力、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投资效果、单位从业人员发明授权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出口依存度、单位从业人员拥有“五网”国际路、市场容量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所以本文仅从渝西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永川城市人口多少、城建厚度这两点探讨永川对本区域带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赫希曼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和弗里德曼的区域发展的核缘模式,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应具备两个核心特征:极化效应和滴流效应。极化效应指中心城市向心力增强,一般来看有几个特点:生产集聚、资本的集聚、物流的聚集、人力资本的集聚地、决策协调功能的集聚五大特征;其滴流效应是指中心城市离心力的增强,一般包括资本扩散、生产的扩散、服务的扩散,极化效应形成过程中使中心城市自身完全具备信息、物流、商流、劳动力,各银行、大企业、各种高资本集中地、区域性的批发、零售、商业中心知识,技术、思想、文化发源地等这些因素后才能谈得上真正地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和滴流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认为在中心城市的发育生长期过程中,极化效应居主导地位;在中心城市的发展期、成熟期,滴流效应又占主导地位。中心城市一般有一个区域范围内中那个具备相对有利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城市演变而成的。这些城市一般具备相对有利条件,从而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在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吸引人口和其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影响范围和辐射力不断扩张,成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次级中心城市永川对渝西经济带发展的影响

地处成渝经济带和渝西经济走廊腹心的永川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永川是渝西城市基础设施较好、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目前,其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永川全市的城市化率已达36%,大大高于渝西经济走廊上其他县(市)。

永川原是地区所在地,历史上形成的商品流向和地处成渝两地中间的特殊地理位置,给这里创造出了建成商贸中心的条件。近些年来,永川市已先后投入4亿多元,建成各种商品交易市场94个,面积达84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农副产品、家电、建筑装饰材料三大专业批发市场,重百、名豪、火车站三大购物广场,美食、名特旅游商品、商业步行、名店名品、机电商品5条特色商业街,以及名豪集团、糖酒公司等8家大型商业企业。这些商业设施的建成和商业企业的崛起,使永川商贸中心的地位已显雏形。

目前,已有全国各地200多家商务代表常驻永川,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专卖、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型营销方式随处可见。永川的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达25亿元,年商品销售总额已达34亿多元,商贸流通规模总量已居渝西地区首位。永川是目前渝西地区惟一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吞吐量为45万吨的长江水运码头齐备的交通枢纽中心,其完善的水陆运输综合体系,使其已成为渝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流量不仅辐射到渝西周边的县,而且辐射到四川的泸州、合江等地,为未来渝西地区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潜在的经济增长点。

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瓶颈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则认为城市的空间结构使之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连接状态,它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空间、布局、形态。

空间研究的是以城镇居民点(市场)为中心的土地利用结构;最佳企业规模、居民点规模、城市规模和中心地等级体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包括地区间的客流与资金流、各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信息与技术知识的集中与传播过程。

永川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永川全市的城市化率36%,如何布局能达到最佳企业规模、居民点规模、城市规模和中心地等级体系的要求成为永川市发展的关键问题。永川在已经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家用电器批发市场、汽摩专业街、美食一条街、机电产品一条街、重百永川商场、名豪商场、新时代购物广场等一批商业设施的基础上,又投入11亿元,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的重庆广厦商城、5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购物广场,永川中央商贸区等屈指可数的街道、商场、居住社区。25万人口组成的家庭单位,按三口之家计算约7万个,家庭消费的弹性空间、消费基数可想而知。

都市消费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性,都市消费主体系统运行中包括家庭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公共消费四部分,在家庭消费方面,永川在这方面的弱点是致命的,当地市政府也注意到该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2007年,规划人口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7.76平方公里;中期2012年,规划人口4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7.62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5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2.92平方公里,作为渝西经济带的中心城市,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相比深圳,经过25年发展,可建设用地只有760平方公里的深圳,500多平方公里已经竖起了高楼大厦;深圳市户籍人口165万,而常住人口有580万,政府实际管理的人口达1060万。永川达到这样的目标,但也应该有这种方式、气势成为人流、物流聚集地,大力吸收周边人口,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这要靠永川的经济市场做得如何,就业量如何。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中,28%来自于物质资本,24%来自于劳动力的数量,24%来自于劳动力的质量,也就是人口素质的提高,21%来自人口流动,还有3%是无名因素比如管理水平等。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是什么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发展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议

(一)人口因素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吸收本地及外地富余劳动力,如果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即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较多,就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好处,这就是人口红利。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情况是金字塔型,社会需要抚养的未成年人比较多;一种情况是老年人比较多。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如果在社会上占的比重太大,经济就不可能分享到人口带来的红利。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橄榄型,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是1000万,永川本地及周边地区劳动力比较富余,永川经济就会从中受益即人口红利续推永川经济增长。本地组建生态空间,把永川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中国西部新兴旅游城市、“轻纺食品城”和“商贸物流城”,一定要充分吸收人口红利给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建设厚度

永川城市建设过于单薄,厚度不够,造成其人口、物流、商品等容量不够庞大,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工程,以工程带动人口移动、迁入。近年来,永川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两年来共办理各类建设项目选址定点550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50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34个,规划验收合格证380个,完善了人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管网工程等一大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功能相协调,畅通便捷的公路、水运、铁路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规划并实施以永川为枢纽,形成与周边区(市)县交通小循环;完成重庆港永川港区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散货、集装箱等运输,提升水运能力;推进火车站改造步伐,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完成渝隆公路、永津公路改造,加快建设永川至璧山的快速道路,力争启动重庆“三环”永川段和永川长江大桥建设,建成连通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汇入川东南公路网;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城市交通体系,加快主城区道路骨架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成城区污水二、三级管网敷设和城区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治理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污染,推进清洁煤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实施餐饮油烟及其他废气尘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建设城区公厕、垃圾站、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完善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和灯饰景观改造工程,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生态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