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国内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生产成本逐步上升、国际国内生产技术的方式不断进步、投资收益率逐年下降、我国国际贸易出口优势逐渐消失,“新常态”现象逐渐影响我国经济。“新常态”经济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经济的增长速度降低;“滞胀”现象出现并影响经济发展;就业率提高,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自主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自主研发力度加强。在当今“新常态”的经济情况下,要从实事出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加快从重速到重质的模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社会万众创新,鼓励各产业、行业的自主创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国民就业率。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调控;政策
一、引言
根据在APEC北京会议上的系统论述,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种“新常态”,进入了一个区别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同的新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转变,这种“新常态”是一个长期的、波动性的过程。“新常态”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经济增长率小幅度下降;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不断优化与升级;国民经济发展由生产要素拉动和投资拉动逐渐向创新力量拉动转变。新时期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既要符合经济“新常态”客观事实的要求,又要对“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趋势有领导作用。
二、我国“新常态”经济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国经济极大地受全球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的出现与深化,我国经济逐渐步入一种“新常态”。从现今经济的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新常态”将表现出以下特征:
1.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下降,脱离高速的发展速度,最终将以中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特点可以说是“新常态”经济最显著的特点。站在供给角度来说,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步上升以及技术进步速度的放缓,我国经济将会逐步出现供给紧缩;而站在需求角度来说,投资收益逐步减少,投资增长速度受到遏制,此外,随着出口优势的逐渐消失,出口贸易也将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将逐步出现需求紧缩。综上所述,我国经济迟早将会面临供给与需求双方的紧缩困境,经济增长率下滑将成为必然。2
.成本通货膨胀的出现,使得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特征显著化。经济效益逐步增长,生产成本也将持续上涨,由此导致供给通货膨胀。随着成本通货膨胀出现和深化,一旦不能保持较高的技术进步创新,就会出现“滞胀”现象。
3.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发展将会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将逐渐受到重视,新兴经济增长点出现。“后发优势”逐渐消失,自主创新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的依靠。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趋走向世界前列,“后发优势”越来越小。要想取得更多的技术进步,创新就成为了第一要素。我国应该加大自主研发投资力度,鼓励万众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提高。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深刻,由于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的不断下降,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占比将迅速上升。
5.产业结构的转换。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资金投资愈见密集、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人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衰落,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发生,产业升级也迫在眉睫。
三、经济“新常态”下宏观政策的新模式
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压力较上一年进一步加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新常态”经济状况下宏观政策的制定,“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怎样在稳定经济增长率与促进改革开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之间保持平衡,是基于新常态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核心问题。
1.适当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发展重心由速度转变到质量上来。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形增多,重视数量、重视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继续延续,经济增长放缓是在所难免的,想要继续维持以往的高速度经济增长率是不现实的。继续制定高增长目标,反而容易造成各地方政府进行盲目投资来提高GDP增长率,浪费资源。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对经济模式的速度——质量转变有利无害。对实现“新常态”经济下质量优先、速度次要的优质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创造良好条件。
2.放宽货币政策。在“新常态”条件下,应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自金融危机至今,我国一直采取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新常态”经济条件下,应放宽货币政策:在降低银行存款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应加速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通过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调节,使银行风险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汇的持有数量,放松货币市场,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减负,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3.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深化经济改革,能够充分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既定的宏观调控目标,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加速国企以及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提高国企经营效率。
4.继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应对传统农业进行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现代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开发农业功能潜力,提升农业产品附加价值。其次,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深入了解服务层次、拓展销售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形式,增加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对交通、通讯、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进行扶助,尽力满足市场需求,满足服务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再次,大力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经济,使能源能够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最终实现在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节中达到循环经济。最后,将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04).
[2]侯英杰.“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与宏观调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08).
[3]黄泰岩.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合理区间[J].新重庆.2015(07).
[4]冀素兰,许广灵,渠丽娜.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J].改革与战略.2016(03).
[5]康燕家.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6]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
作者:卢叆霖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