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经济新阶段金融改革方向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经济新阶段金融改革方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

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称之为经济发展新阶段。2014年5月,主席在一次考察河南的行程中说道:“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主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之概念,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解读之一。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不代表放松了对GDP增长的要求,而是用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再生型、环境友好型基因纳入到GDP发展的体内。较之于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新阶段下就是要摒弃其中的粗放型、数量型因素,大力向集约型、效率型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只是因为当下产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景象。这是目前世界经济大环境与我国经济进入增长衰退期两者重叠而得来的。

二、金融改革

自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于2013年完成换届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家不断出台涉及国计民生的金融新政,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加速等。与此同时,推出或即将推出国债期货、融资融券扩容、拟发行优先股等涉及股市债市的品种或政策。在民间金融方面,除了电商平台的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发行带来了巨大利润。2015年12月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表示即将部署浙江台州、吉林等地成为我国第一批金融改革试点省市以促进金融改革的加快进行。之前一直风传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也有可能走入公众视线。

三、未来金融改革方向

毋庸置疑,实体经济即将在未来出现巨大的改变,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比过往仅限于传统机构、监管和世界范围内合作的方式,新的金融体系改革必须出现新的举措与变化,笔者认为应包含变革整体框架、构筑宏观政策平台、改良宏观调控、金融改革几个方面:

1.变革经济框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倾向都是以需求管理为重,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需求管理更是被使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需求管理自然在发挥需求总量的层面上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其并不适宜作为一项政策长期使用。长此以往,其使用效果势必日渐衰微,甚至出现负面影响。此时,金融改革呼唤供给管理政策与需求管理并行,双管齐下更易完成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转型升级。

2.构筑风控、调控政策平台。在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在历经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将长期保持在7%与8%之间。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其主要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速放慢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减弱,收益降低。二是潜在的市场泡沫及金融体制中的不完善因素,都会使金融市场危机四伏。因此,在保增速、求发展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风险的警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当下的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更要亟需构建一个全面的风控政策体系。这样才能使隐藏在市场经济繁荣表面下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四十年中,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统一的、可量化的市场化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屡屡出现在市场经济之中,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依赖。在当下及不远的将来,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减少行政色彩浓厚的调控手段的使用,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弥补传统做法中的不足部分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2003年,中国成立了“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监管能力的提升。然而,至今为止,我国却依然没有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于功能上的协调、总量上的协调,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缺乏相应的渠道和措施。这个机制设置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宏观风控、调控平台的建立。

3.改良宏观调控:放眼世界金融强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协调适用,无疑已成为各国首要的选择之一。无论是财政政策或者是货币政策,都需要在宏观经济层面运行,都以货币资金为调控对象,都是一国经济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财政调控能力弱化,金融调控独木难支,财政与银行职能错位,影响两大政策的配合。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两大政策可以相辅相成、和谐互促的有机体制。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了种种不便。一是两大政策的沟通不足导致了调控过程中的种种疏漏,造成诸多风险滋生。二是两大政策互相之间多有摩擦,效率低下,造成大量内耗。在面对新一轮金融改革中多变、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我国宏观调控显得“反应不快”、“力度不足”、“涵盖不广”。因此,规范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程序和机制,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强化金融与振兴财政并举,扭转“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着力协调财政货币政策的结合部改良宏观调控,建立、夯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协调应尽快列入议事日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柳明,论金融资源与金融发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9,(01)

作者:丛琳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