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银行信贷风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银行信贷风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银行信贷风险

摘要:我国建立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贷款审贷分离、信贷客户资信评定等一系列制度,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信贷风险仍屡屡出现,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现象仍未控制。本文就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银行信贷;信贷风险;防范对策;政府干预

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于银行方面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理论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尽管商业银行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部分银行从业人员商业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信贷活动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之间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同一银行内部,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强健、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3.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导致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又一个内部因素。信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既憧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而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人员。

(二)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

1.企业认识上出现偏差,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片面地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银行贷款就是国家的贷款,赚了钱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理所当然地认为,企业盈利是由企业创造的就应该由企业来支配,一旦企业亏损,就依赖政府,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根本不考虑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长期负债经营。银行则背上了企业转嫁过来的包袱。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负担过重、设备老化,经营管理仍然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子,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市场应变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有限,所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产品积压,难以销售,亏损严重,银行贷款无力偿还,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务,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三)来自于政府、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1.政府干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的角度,片面地追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争贷款、争投资、争项目,运用各种手段,乃至是行政手段来寻求银行的信贷支持,银行被迫执行“行政贷款”、“条子贷款”,这些贷款往往无法收回,形成滞帐、呆帐。

2.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和运行态势,也对银行的信贷资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根据国内和世界的经济、政治环境,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货币、金融等经济政策,银行信贷行为一旦与经济政策的变化或经济环境的变化无法完全适应,也容易形成不良信贷,同时由于货币紧缩,市场购买力下降,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影响贷款的效益。。

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要给基层行适当的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同步。同时要彻底改革信贷政策,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而非公有制经济中有活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遍布各地,这应该是我们基层银行发展的机遇,建议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关注一下这些方面的动向。其次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金融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金融整体运行效率,它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实现资金资源的最佳配置,按资金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竞争价格提供产品服务;生产高效率是指金融企业内部资金资源有效利用,达到规模效益最大和交易成本最低,这样整个市场的活力来自于竞争,通过竞争择优汰劣,促进生产要素向合理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从而使金融体系的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能。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信贷风险“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状,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都已经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先贷后管理技术。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提高区域风险监管效率,为利率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的资金利率管理,支持区域信贷授信管理,支持客户评价和授信工作。要求各行认真执行和严格落实,只要彻底的落实好预警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能够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曹幸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J].中国城市金融,2004,(4).

[2]李勤.信贷进与退的实践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03,(7).

[3]王文胜.处置不良资产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4,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