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场经济金融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场经济金融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场经济金融创新

摘要: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途径是:创新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及客户;创新的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加强创新产品的营销力度;挖掘金融创新的整合力量。

创新,已成为一个时代潮流,金融创新已溶入到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科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会更加活跃。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更要着重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加以分析研究。字串7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金融创新之所以成为商业金融一个活跃的特征,有着十分深刻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机制的日臻完善,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准备了广阔舞台。

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特征的经济,这种竞争在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市场里,它带来了市场的活力,成为创新的原动力。从目前国内创新的现状看,不论是创新产品的垄断,还是核心竞争力的保持,都有其阶段性,随着市场的开放,学习型组织的成熟,这些优势都会由强转弱而成为相对的概念。惟有创新能力,才是市场机制里最为闪光的亮点。对商业银行而言,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其在竞争市场中的寿命,我国承诺入世五年后开放内地金融市场,这无疑会加速内地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因此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程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是金融创新的时代特征。

(二)科技手段日益丰富,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载体。

综观当代金融创新,尤其是以银行卡、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为代表的产品创新方面,其中每一项产品的创新或功能的完善都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科技发展引发的。如,以数据集中为表现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变革,使传统性商业银行的客户数据管理显得十分笨拙。就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而言,招商银行就是以科技为恒定支撑力而获得金融创新优势的典型范例。因此,商业银行科技实力的强弱决定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经济效能的高低,这是金融创新发展史上的又一显著特征。字串4

(三)市场主体多元化存在,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设定了细分化的目标市场。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得由单一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市场,转变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这一市场表现为金融供求关系的买方特征。近几年,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为明显,这就迫使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适应这一变化,这种“倒逼”也加速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目前,一些机制灵活,市场反映机敏,注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从金融创新中尝到了甜头。

(四)商业银行边际利润率的下降,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内在的深刻动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直接投资的勃兴,廉价资金来源减少,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再加上竞争及利率政策的调整,引起银行的利息收入下降,服务成本支出增加,银行要保持较高的收益,必须另辟新径,寻求新的突破口,金融创新便由此产生。在这种创新动力的驱使下,中间业务的创新便成了应有之义。

(五)中央银行的政策导向,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

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中央银行在确保金融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都是鼓励金融创新的,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政策风险。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字串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品种、工具、手段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创新动机存在偏差。

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动机一般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追求利润,从创新中牟利;二是规避管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总之,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与占有以及利润的诱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基于此动机,西方银行每推出一项金融创新,都会经过系统的策划和研究,充分考虑其成本与收益、需要的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程度、推广的经济规模等。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有所偏差,金融机构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二)金融创新效率不高。

与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金融创新效率不高,具体表现有三:一是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系统性,使创新成果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二是金融创新缺乏科学性,使金融创新产品的优势无法发挥。这一点在我国引进国外金融创新产品的吸纳性创新中比较明显。例如,花

旗银行1961年创新的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基本特征是大面额(10万美元以上)和转让性强(二级市场极为活跃),我国引进这项创新产品后却舍弃了这两个基本特征,面额小和转让难使CDs在我国成为高成本吸存的一种方式。三是金融创新缺乏规范性,不按国际惯例办事。

(三)金融创新环境还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仍存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如利率水平、业务范围、资本市场、分业经营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得商业银行创新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二是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消费习惯还处在一个“开发阶段”。市场的成熟程度也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阻隔,这种阻隔又反过来制约金融创新向广度和深度扩延。如信用卡产品的应用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网络环境和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的接受程度。

(四)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的金融产品达70多种,范围涉及金融业和各个层次,但85%左右是通过“拿来”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属吸纳性创新。真正由我国首创、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创性创新较少。

(五)创新品种少,结构不合理。

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尚有可观的发展空间,还处在待发展阶段。近年来,各行推出的创新品种,大都只着眼于高收入阶层,如汽车、住房贷款等,而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创新品种却很少,这样,就使大量中低收入者无法踏入消费信贷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