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债务风险降低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债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发展全民教育的条件下,高校争先恐后地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了一个高负债、高风险的教育群体。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既需要高校自身努力扩大办学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又必须紧紧依靠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降低高校;债务;风险
高校盲目负债始于1999年。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招比例高达47%。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为504万,是1998年的4.7倍。高校竞相扩建校区,在缺乏政府拨款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了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与工程欠款成为高校两大债务源。到底高校债务有多少,恐怕很难有一个权威的统计。
一、端正对债务风险的认识
在高校,对银行贷款的普遍看法是:高校贷款,政府还债。甚至在不少银行内也认为,高校是国家的,贷款给高校没有风险,即使有,政府也会承担。在国家、银行、高校三方中,银校双方的判断是政府在博弈中最终将肯定处于弱势地位:当高校不能偿还贷款而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并可能引发学潮及影响社会安定时,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会呼吁政府应当承担教育这种公益型事业的责任,由政府归还银行贷款;当高校无力偿还贷款,并被迫可能擅自提高学费标准或维持原学费标准压缩教学科研经费,降低教职工收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引发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会公众和舆论等社会问题,迫使政府不得不予以支持,运用财政资金缓解高校债务风险;当高校不能按期付息,到期续贷,久拖难还时,银行将被迫诉讼高校,以此给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拿钱资助高校,承担财务风险。
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校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当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高校既要立足于校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整体发展与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着眼于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把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放在突出位置,及早作出部署。高校在实现自身职能的时候,要努力把当前的需求与长远的、未来的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当前的需求是基于社会的现实需要,而长远的、未来的需求则是立足于发展的要求。
三、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的改善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而国家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经费所需无法匹配,不但教育投入增速低于GDP增速,而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002—2005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32%、3.28%、2.79%、2.82%。目前,教育经费占GPD的比例,世界平均为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2/3的非洲国家是4%。而我国从未达到4%,比大多数非洲国家还少。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1999年为13.75%,*年为17.6%,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据周乐和冯江南测算后认为,理想状态下(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占一定量的图书、设备、校舍等资源,经测算扩招一个学生学校要投入约3.5万元增加相应的教学资源,仅此项1999—*年缺口累计达3000亿元;教育成本1.5万元/生;学生收费按教育成本的25%计算)高教经费投入基本可以维持高教的日常运行,但加上扩招所需投入后,资金明显不足,1999—*年缺口累计达4458亿元。并认为,若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国际平均水平(GDP5%),即达到5222亿元,则缺口主要是扩招所需投入的资金。可见,财政拨款的绝对数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是高校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尽管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式为政府和市场的联合供给模式。高校的收入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市场方面的其他收入,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的收入仍然是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而这些资金只能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无法满足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迫使高校只能走上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路子。
四、建立负债筹资审批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向银行贷款,否则追究学校及有关人员的责任。高校贷款必须制定具体的还贷计划和措施,并列入年度收支预算,保证还款资金来源,由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同时,建立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的报表制度。一方面,修订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贷款及其使用等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全面反映高校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高校贷款及其使用情况的报表,要求贷款高校每月或每季度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贷款规模和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对高校贷款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使高校贷款处于可以控制的限度内。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
一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抓紧推动老校区置换工作。老校区置换收入是高校的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老校区置换要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置换后的收入必然大大解决高校面临的资金问题,甚至基本可以化解高校贷款风险。二是加大学费管理力度。学生学杂费是高校自筹经费中的主体部分,是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另一个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的生源;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加大对学生收费管理的力度,确保学生学杂费的足额收取。三是补充社会经费来源。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向雇主提供特定的劳务知识服务而获取收入已成为重要的经费补充渠道。四是其他筹资渠道。主要有个人(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校友)及社会(尤其是海外同胞、海外侨胞)捐资、基金投入、校企联合办学等。
六、实施责任预算,控制成本支出
责任预算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高校内部管理的要求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主体,并将高校的财务预算分解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预算。一要设计责任预算体系框架;二要划分责任中心;三要制定责任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四要分解责任预算。通过指标分解,制订各级责任预算,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责任预算体系。最后,是执行与管理。为了调动和尊重各责任单位理财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财务部门应将分解的责任预算按责任单位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的责任预算总额分别向各责任单位下达。然后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在学校下达的责任经费控制额度内按照教育事业支出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编制系、部财务预算并上报学校财务部门予以审核,学校财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经过论证审核批复后,方可作为该单位预算执行的依据。学校财务部门根据批复后的各单位的二级财务预算进行建账立项,并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以及向各责任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查询等服务工作。从而通过责任预算的实施,明确财权与事权之间的匹配性,以达到控制成本支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七、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一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财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避免财务工作失误,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使各级领导、各级财务主管人员分别承担与自己职能相适应的经济责任,根据新的《会计法》等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规定,高校必须建立各层次人员经济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制度,明确各项收支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内部各级、各部门和校办公司、企业经济方面的制度,明确各种分配政策和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确维护学校权益、确保资产完好和充分利用的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内部各级财务机构设置、相互关系方面的制度,明确财务机构与二级财务机构的各种管理办法;有关学校校园内及周边土地上开展商业活动的制度,明确规范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有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方面的制度,如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对学校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收监督、银行监督、物价监督等,统称为“外部监督”。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高校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为控制高校贷款风险,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给出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黎晓林.高校的负债规模和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J].事业财会,*,(2).
[2]胡信生,等.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J].西北农林大学学报,2005,(2).
[3]江龙,等.莫使高校重走国企老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6-2-13.
[4]靳远文.化解高校债务的途径探析[J].财会通迅:理财,2007,(1).
[5]周乐等.高校大规模贷款反思[J].财会通迅:理财,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