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外汇体制改革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外汇体制改革银行外汇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外汇体制改革银行外汇风险管理

摘要我国外汇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也更加日常化和显性化。

关键词外汇市场风险规避

从建国到现在,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外汇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自由交易的公开外汇市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到1994年,是外汇调剂市场与官方外汇市场并存的阶段。此阶段实行外汇调剂制度,允许外汇留成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外汇转让给需要用汇的单位来调剂余缺,商业银行依然游离在外汇市场之外,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活动。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从此商业银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外汇市场。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结售汇业务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头寸余缺调剂。此时商业银行完全是被迫进场交易,其行为从属于政府在经常项目开放情况下稳定汇率的目标,具有政策性业务的意义,汇率变动的风险完全由我国中央银行承担。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结售汇体制也逐步从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外汇市场逐步活跃,商业银行与企业的汇率风险随之暴露。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外汇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延长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允许银行进行双向交易、增加欧元交易品种。伴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逐步摆脱作为政府实行经济政策工具的角色,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以便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与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2005年,我国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启动;7月,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8月,远期结售汇范围扩大,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向灵活汇率制度转变,外汇交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必将进一步扩大,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也势必与外汇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影响深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增大,变动频率比过去加快。同以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更加日常化和显性化。

一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在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美元等外币资本通常占有一定比例,在汇率调整后,其总资本随着人民币升值而缩水。商业银行资金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或贬值而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损益。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商业银行因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折成人民币的数值,也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动。由于长期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经营,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往往忽视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敞口,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必须尽快调整风险管理理念和方式以便防范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二是商业银行的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大,增大了商业银行受损的可能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资金头寸,还会通过影响其客户的外汇财务状况,间接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汇率波动的频度和幅度提高后,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经营账户的外汇风险增加,其财务状况将随着汇率波动而盈亏不定,从而影响客户的偿债能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例如,某客户向大连市某商业银行举借人民币贷款1.3亿元,期限为6~12个月不等。该企业为两头在外的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和销售回款均以美元计价结算,只能用出口收汇获得的美元结汇后得到的人民币来归还贷款。该客户的利润率为4%~5%,若人民币升值超过4%,将对其收益造成重大影响,降低其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从而使银行贷款风险上升,影响银行正常的经营和收益。

三是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业务风险加大。随着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意愿结售汇的逐步实现和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从事国际贸易、有外汇收支的客户外汇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逐渐扩大,需要利用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对所持外币资产及负债进行保值和增值,促使商业银行外汇交易的种类、数量和规模上升。相应地外汇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从2005年8月2日开始,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范围并放开对交易期限的限制;允许银行进行自主报价;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积极研发外汇理财产品,这在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增加了外汇风险。虽说外汇衍生产品的创立本意是为外汇风险规避者提供一种资产避险和保值的手段,但其独特的虚拟性和杠杆性,又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投、融资工具和投机工具。而且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一般不列入交易者的资产负债表,潜在盈亏不会影响财务指标,避免了对资信状况的影响,所以,交易者不增加资产总额便可以增加收益。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和其他工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将进一步加强,其趋利性将日益强烈。在向客户提供远期、掉期等外汇衍生产品时,能否准确进行产品定价,能否有效转移、对冲和管理风险,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乃至生存能力。

因此,外汇体制特别是汇率制度的改革,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外汇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面对存在的外汇风险,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冷静深入分析各种外汇风险的形成原因,并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的外汇管理经验,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

首先,商业银行应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除了作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的中行以外,其他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的时间最长不过20年左右,而且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盯住美元,中央银行吸收了全部汇率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着外汇风险管理的需求,在现实中一直把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还为国家或政府所有或控制,尚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为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提供了机会,在利益和业绩的驱动下,不顾风险、超越制度从事外汇产品交易。因此,应从产权制度、监管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强化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外汇从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外汇风险意识。

其次,商业银行应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的素质。应加强对外汇业务交易人员和外汇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增强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预测、防范和监管能力。

第三,商业银行要尽快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纵向遍布每一项业务、横向联系每一级管理层的有机结合的网状系统。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既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外汇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也是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外汇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载体。

第四,商业银行应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外汇风险管理文化将现代商业银行外汇经营思想、外汇风险管理理念、外汇风险管理行为、外汇风险道德标准与外汇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融为一体,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外汇风险管理文化,就是倡导和强化外汇风险意识,树立包括各个外汇部门、各项外汇业务、各种外汇产品的全方位外汇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检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的外汇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外汇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第五,商业银行应加快外汇风险管理的科技化建设。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外汇交易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衍生产品交易不断丰富,风险对冲和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这对其外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出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尽快提高自身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应对竞争、谋求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加快外汇风险管理的科技化,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