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危机防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危机防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业正在进入重大的转折时期,一些新兴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正在国内迅速成长,促进了国内金融竞争局面的形成和加剧。但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着诸如不良资产率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等重大的潜在风险。鉴于此,文章对我国金融危机防范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监管;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作为推动这一潮流的主要力量——金融全球化尤其引人注目。伴随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动荡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上升,由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的10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2年左右。2007年,令全球金融界瞩目的金融危机莫过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于美国楼市的低迷,造成银行坏账,进而使关联的次级债券贬值,最终让很多

购买这些债券的全球投资银行亏损巨大,甚至是破产。转嫁策略;补偿性策略等。

一、我国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

(一)国际收支失衡

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178亿美元。稳居全球外汇储备第一的位置。截至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约达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外汇储备超万亿固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货币政策实施独立性不足,从而给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

(二)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流通中现金M0余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330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62亿元。货币的供应相对与需求显得“过剩”。不受控制的流动性过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流动性集中于金融体系,增加了金融企业多发放贷款的冲动和压力。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盲目竞争和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预期的不确定性。

(三)资产泡沫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第一,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对银行贷款非常依赖,而且往往通过土地或者房产本身来获得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将会发生断裂,从而难以偿还银行债务。第二,在房地产牛市阶段,住房抵押贷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坏账率很低、收益率很高的产品,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招揽业务,可能降低对购房者还款条件的审查。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个人违约率的上升将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部门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样,银行难以通过变卖贬值的抵押品来收回贷款,从而形成债务危机和银行偿债压力。2007年美国因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产生的次贷危机和次债危机便是上述两种压力的体现。

(四)金融体系风险

当前,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产品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方面,还是科技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但是我国国有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差距,给将来与国外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带来巨大挑战。另外,虽然股份制改造已基本完成,但是离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激励约束等机制上还存在不足。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中间业务发展成熟,谙熟各国的法律框架和运作惯例,其成型的市场、成文的规章、优良的产品、丰富的经验、知名的品牌,都将对中国证券公司目前粗放的经营战略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会计监管的政策措施

(一)积极引入市场力量

目前,国内以银行为主要部分的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市场约束的精神,在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持有人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资料深入分析银行的风险状况。因此,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既要确定具体金融机构的应当揭示的信息,也要引导市场强化对于银行信息的分析,逐步提高市场约束的力量。富有成效的市场约束机制是配合监管当局强化监督工作的有效工具。此外,社会评级机构对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信用等的等级评价,则通过市场的压力对金融机构进行约束。美国安然公司财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之一就是标准普尔公司鉴于其存在财务欺诈嫌疑,将其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为获取良好的市场形象及等级评价,以确保日常业务的进展,金融机构通常会通过改进和完善经营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来赢取较高的等级评定。目前我国国内的社会评级机构尚处于发展阶段,更多的还需要借助国际评级机构的力量实施。而尽快培育本土的权威性评级机构,不但是关系评级行业话语权的问题,也是对包括金融机构在内进行有效评级的根本性措施,其中还涉及到一定的行业机密保护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1.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内部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从而使银行会计工作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化解风险的功效。

2.设置一套会计监管指标体系。在会计监管中,中央银行要由合规性监管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应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和对相关会计报表的分析,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3.统一会计科目以利于会计监管。随着体制的重大改革,原有业务界限已打破,各家银行的业务相互交叉、渗透,用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分析已远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央银行监管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统一各家银行会计科目,从而便利于中央银行非现场监控的软件开发,为中央银行监管者对各银行资料组织并表监管提供条件,方便中央银行对各银行会计结算业务的监督,使各家银行在一个互相监督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共同发展。

(三)构筑有效的资金“防火墙”

从世界各国既有的经验看,“防火墙”制度的关键在于能否消除银行与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融合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其制度构成主要包括:(1)法人分离;(2)业务限制。不同种类的业务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需受严格限制,集团内部交易应依照“公平交易”原则实现,并要对银行向证券及其他机构的贷款和证券等机构向银行出售证券的行为进行管制;(3)银行、证券及保险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本流动最低不能低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尤其不得损害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但“防火墙”等隔离管制也有着一定的弊端。通过政府立法措施建立起来的防火墙通常是基于金融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而出台,本身有打补丁的涵义,更兼伴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金融形势也在迅速发生变化,而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的制度刚性,易形成管制措施滞后,形成过度严格和僵化。而且,由于金融集团经营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监管者很难深入金融集团内部进行现场监管,以获得第一手的监管信息,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事后监管,信息来源依赖于金融集团的信息披露,监管者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的被动局面给金融集团提供了监管寻租及监管规避的可能,降低防火墙的效力。

(四)构建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和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参与以金融机构为主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考虑构建一个以会计准则为基础,以上市公司为重点,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以风险披露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是制定统一的《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的信息披露》,强化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的分类披露,以有利于监管机构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二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制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三是修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增加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信息披露的内容;四是必要时考虑针对特定市场的特定交易品种制定专门的信息披露规则,如关于互换交易的信息披露规定,关于股指期货的信息披露规定等。

(五)将金融监管纳入市场约束的轨道

金融机构属于经营特殊商品的高风险企业,其资产价值和财务成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价值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直接影响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其真实风险的判断。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审慎性会计原则和审慎监管标准,运用这些原则和标准正确识别、衡量和控制风险,确保银行稳健运行。随着金融机构业务和机构的多元化与国际化,以及银行控股集团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并表监管已成为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并表监管是判断金融监管部门是否有能力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重要标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特别强调,监管者要有能力在并表的基础上进行监管,包括审查银行组织直接或间接从事的各项银行和非银行业务,以及其国外机构从事的业务。同时并表监管为金融监管部门从资本要求方面控制商业银行风险提供了可能。面对国际舞台,我们必须建立金融机构稳定退出市场的处置和保障机制,以便应对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问题。对难以挽救的危机机构,要及时采取市场退出的处置措施,以防止演变为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

(六)构建金融企业信息共享与沟通系统

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与信息沟通系统,是提高内控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内控风险的重要手段。

1.构筑系统内风险识别信息共享平台,培育全员共同的风险防范偏好,各业务条线的职能管理部门,应根据其业务条线的业务类型、业务品种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逐一制定风险识别标准,让所有分支机构能够统一遵照执行风险识别标准,从而形成共同的风险防范偏好。

2.构筑金融企业“三道防线”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有关内控信息的共享,实现“三道防线”之间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内控成本,提高内控工作质效,更好地防范内控风险。

因此,第一道防线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地总结和反馈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各项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环节和风险岗位;第二道防线的内控合规团队或岗位应该及时评估第一道防线执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情况和内控制度的健全情况;第三道防线的稽核部门应及时分析评价各分支行机构或业务条线的整体内控状况。各防线按照上述职责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后,将有关内控信息统一反馈到内控委员会下设的常设机构——内控合规部,由内控合规部提炼加工后,通过内部网络搭建的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展现。

三、结语

目前,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不仅给美国金融界,也给世界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而会计标准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毋庸置疑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体系,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防范金融风险、遏止金融危机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制度.市场.企业.会计[J].财会通讯,2006,(3).

[2]瞿旭.风险环境对保险企业会计信息的扭曲[J].会计研究,2006,(6).

[3]李琪琦.会计信息的优势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