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交通安全和交通设备现态及改良举措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安全和交通设备现态及改良举措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作者:马征冯纪朋孙鑫穆振兴单位:承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调研路段交通调查与分析

1交通量提取调研路段工作日1天16h交通量数据(参照标准折算系数折算后)统计分析如下:依据图1,该日交通量随小时变化的直方图可以看出,该段农村三级道路存在早晚高峰,早高峰时间大致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大致为18:00~20:00,其中15:00~16:00存在一小高峰,分析其原因夏天时,农民下午外出工作时间推迟的原因。2车型由图2,该比例图可以看出,该段三级农村公路上两轮摩托车比例最大,比例为37%,其次为小客车,比例为23%,然后为中型货车,比例为11%;其余车型所占比例基本均匀;车型比例最小的为大客,其次为自行车和电瓶车,可见在农村的道路上电瓶车普及率还很低,主流车辆还是两轮摩托车。3高峰小时系数与方向分布系数依据高峰小时系数可以推测出早高峰小时为7:00~8:00,晚高峰小时不是很明显,时间段大致在17:00~20:00;早高峰小时系数为66.75。晚高峰小时系数为71.66,由66.75<71.66可知早高峰小时系数比较小,原因可能为农民早上出行时间比较集中,随机性比较大。然而在夏天日落时间较晚,农民和运输车收工比较分散,所以5min时间间隔内差别不大,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比较小,晚高峰不明显。根据表格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方向分布系数基本均衡,故该段农村三级公路双向车流量大致均衡,基本不存在“早进城,晚出城”的现象。针对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农村公路上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上的早晚高峰时间段,早高峰时间段一般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段一般为18:00~20:00。(2)农村公路上早高峰系数一般小于晚高峰系数。(3)早晚高峰方向分布系数基本均衡,故该段农村三级公路双向车流量大致均衡,基本不存在“早进城,晚出城”的现象。(4)农村三级公路上两轮摩托车比例最大,比例为37%,其次为小客车,比例为23%,然后为中型货车,比例为11%;其余车型所占比例基本均匀;车型比例最小的为大客,其次为自行车和电瓶车。可见在农村的道路上电瓶车普及率还很低(推断原因为农村道路条件还普遍较差,电瓶车适应性较低),而两轮摩托车比例较高也造成了交通安全事故数量的增加与严重性的加重。4车速K5+300、K7+300、K10+550、K10+170等4个断面地点车速数据经正态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精度较高。K8+150、K9+350等2个断面地点车速数据经正态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精度较低。调研三级农村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由上表可以看出,该段三级农村公路平均车速为55.06km/h,中位车速为53.56km/h,85%车速为65.21km/h,15%车速为38.98km/h,按照标准规定,85%车速为限速的上限值,85%车速大于道路设计速度,可知部分车辆存在超速现象,由分车型车速统计发现超速车种主要为小汽车,且小汽车速度在部分路段高于70km/h,说明该三级农村公路存在小汽车超速现象。5交通事故(1)时间统计分析由月份划分事故发生情况,可以得知2009年7月和2010年4月事故发生次数相对其他月份较多,因此可以初步推测7月和4月为调研路段一年交通事故高发月份。成因分析:4月份是农民开始耕作、播种时节,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车辆使用频率升高,导致交通量增加,此类车辆车速较低,与小汽车、大货车等车辆的速度差异较大,加之农村公路上人车混行现象严重,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7月份正值夏天,天气炎热,司机驾车易情绪急躁,且午后易瞌睡,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由特定时间(2h)划分事故发生情况,可看出在一天里的12:00~14:00、14:00~16:00为事故高发时段。成因分析:12:00~14:00时间段驾驶员容易疲劳、瞌睡,导致车速较高,易发生交通事故;14:00~16:00是外出作业农民收工回家的高峰时期,道路上车流量较大,回家心切易导致驾驶员超速行车,加之人车混行现象严重,易引发交通事故。(2)车型统计分析由图5可以看出,调研路段上汽车和摩托车的事故率最高,分析其原因是该段三级农村公路汽车和摩托车占有较大比例,加之小汽车速度较高,易发生因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由于摩托车行驶灵活,驾驶行为不确定性大,易引发交通事故。(3)交通事故数据对比见表4、图6。其中,2007年7月~2008年6月(统称为2008)、2008年7月~2009年6月(统称为2009)与2009年7月~2010年6月(统称为2010)。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汽车、摩托车、电瓶车数量逐年增多,自行车和行人的数量逐年减少,由汽车引起的事故比例明显增大,由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和行人引起的事故比例逐渐降低。在调研期间,发现此段三级公路上汽车所占比例最大,且车速较高,不按规定行车,超车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近几年交管部门加强了对摩托车、电瓶车的管理,加之大力宣传交通安全的知识,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使由此类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逐年降低。(4)统计分析指标见表5、表6。其中,2007年7月~2008年6月(统称为2008)、2008年7月~2009年6月(统称为2009)与2009年7月~2010年6月(统称为2010)。由表5可以看出,3年的交通事故次数基本稳定在38起左右,但是受伤人数呈现递减趋势,说明在当地交管部门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一些改善后,交通事故的起数虽没有大的变化,但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所下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有所提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有所增加,原因分析为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自然有所增长。由表6可以得出,3年来亿车公路事故率稳定在100~120之间,亿车公里事故伤亡率呈现递减趋势。百万车事故率和百万车事故伤亡率均呈现递减趋势。

调研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调查与分析

1标志、标线问题标志问题:经沿线走访勘察,对于沿线标志标线进行详细观测分析,发现许多道路标志折损、老化严重,调研道路有两处与铁路交叉,交叉口处标志破损老化严重,标志表面反光效果差,夜间基本无反光效果;沿线多数交通标志被茂盛的树木枝叶,大小的广告牌等遮挡,驾车行驶于道路上不易发现辨识标志牌;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标志牌信息指示错误,极易误导驾驶员错误行车。标线问题:针对调研路段走访,整段道路基本看不到标线,基本的中央分隔线(单黄线)磨损严重,难于辨识。该段道路刹车痕迹较多,紧急刹车对标线的损坏尤为严重。2路侧防护、诱导设施问题防撞护栏: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防撞护栏等基础设施在设计时均未考虑设置。在小半径平曲线,长大下坡等危险路段发生事故时,车辆驶出道路后人车俱毁,事故严重程度较高。调研路段桥梁的防撞护栏为水泥混凝土墩,属于刚性护栏,车辆在桥上发生事故时,护栏固然能防止车辆驶出桥面,但车辆撞击到水泥混凝土墩此类刚性护栏时,人车损坏仍然十分严重。路侧警示桩:调研路段十字,丁字交叉口处多数设置了圆形的路侧警示桩,表面漆画红白相间警示图案。理论上此类警示桩在夜间可起到提示前方交叉口,警告车辆减速慢行的作用,但是研究中发现此类警示桩破损、折断、倾斜等损坏严重,推断常有车辆撞击到警示桩(不排除人为破坏),可见此类警示桩警示作用并不明显。3诱导设施缺乏调研路段存在长下坡接S型弯道。经调研发现,S型弯道视距不良,缺乏必要的视线诱导设施。

改善对策

1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要把交通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法定职责的义务。交通局、公路局、交警大队、中队等各职能部门可成立交通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小组,针对农村、农民交通特点,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农村广播、有线电视,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电影、编发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等,重点宣传行车、走路基本常识,增强农民的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2道路条件及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对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强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参照新出台的标准规范等,对农村公路设计文件进行规范符合性检验,确定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路段,例如道路小半径平曲线,急弯,长大下坡等线形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通过路面加宽,弯道加宽,弯道外侧增设护栏、防撞墩(考虑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筹资难等,可对一些高速公路上拆下的旧的护栏进行维修,翻新,将之应用到低等级的农村公路上)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针对农村公路上标志标牌以及一些安全设施等,需加强对设施的养护管理,可将道路上的标志标牌、安全防护设施等统计分类,将其养护管理工作分配给沿线的居民(尤其是沿线长期在家从事务农的农民),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这样既为交管部门的节省了养护管理的人力、物理,又能提高设施的养护管理效率。虽然农村公路设计等级标准较低,但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大,道路上基本中央分隔线等基本标线仍需设计漆画,特别是在一些较大的十字、丁字交叉口,应规划设计警告之类的信号灯,或者增设停车让行等标志,并漆画车流导向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