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内河航道现状及升级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王健作者单位:徐州市航道管理处
一、徐州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1.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充分释放水运潜力
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内河航运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是就国家层面而言: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为加快内河航运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2011年3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并组织编制长三角、京杭运河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规划,其中涉及徐州的有京杭运河、徐洪河等多条航道。二就政府层面而言:省政府自2007年出台《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又于2011年11月12日颁布了《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资金支持上,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徐州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市政府自2010年起依托融资平台筹措设立水运发展专项基金4000万元”,为航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各级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出台,为航道加快建设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内河航运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2.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战略举措,迫切需要航道快速提升服务能力
2011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力争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按此标准全国未来十年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出台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现代化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内河航运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水利与航运在很多方面的诉求是一致的。徐州市域内京杭运河、徐洪河等主要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行洪、排涝、调水河道,同时也是重要的航道,南水北调、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加固河道堤防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措施客观上也改善了航道的通航条件。国家加快水利发展为徐州市内河航运向更高水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加快徐州市内河航运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二、当前徐州水运的基本状况
1.徐州水运现状
(1)航道现状
徐州市共有航道50条,通航总里程1039.05公里,航道密度为9.23公里/百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省的23.27公里/百平方公里。至2010年末,徐州拥有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36.7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13.16%,拥有等级航道里程454.5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43.7%,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徐州市航道除国家主通道京杭运河外,还有包括徐洪河、徐沙河、骆马湖北航线、复新河、新戴运河等地方干线航道。至2010年末,《徐州市航道网规划》中规划的“两纵一横五干”549.04公里(不含宿迁里程)的五级以上航道中,共计188.84公里达到了规划标准,达标率为34.39%,其中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为124公里,达标率为65.8%。达标航道主要为省干线航道京杭运河徐扬段、中运河以及地方干线航道徐洪河、新戴运河等航道的部分航段,其他航道等级较低,技术状况较差。徐州内河航道情况见表1。
(2)航道运输现状
2009年徐州市境内实际发生的内河货运总量约1.31亿吨,货运周转量约81.7亿吨公里,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8%和12.3%。其中,徐州市内部区间运量为2040万吨,占比16%,年均增长21.8%;市内外之间的交换量6330万吨,占比48%,年均增长14.4%;过境量4750万吨,占比36%,年均增长6.3%。内河货运量以煤炭、矿建等大宗散货为主,2009年徐州市内河煤炭运量约7770万吨,占内河货运总量的59%,主要流向为自山东、徐州下行供应苏中、苏南及沪浙地区;矿建材料运量约2300万吨,占内河货运总量的18%,主要流向为骆马湖供应其他地区;其他如钢铁、水泥、粮食等合计约3050万吨,占内河货运总量的23%。在货运量分布上,京杭运河的骨干作用明显,2009年京杭运河徐扬段货运量已超亿吨,中运河超过4000万吨,湖西航道约2000万吨。其他航道中,也承担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主要物资运输,如窑湾老道、徐洪河、新戴运河和骆马湖北航线的运量均在1000万吨左右。
(3)内河船舶现状
由于2009年《江苏省交通统计年鉴》,徐州市注册内河船舶5088艘,净载重总量达到1981456吨,占全省净载重总量的14.58%,仅次于盐城、泰州和宿迁,在省内居第四位。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船舶平均载重吨位由2003年的275吨增长至2009年的389吨,增长了114吨。根据江苏省航道观测点的流量数据分析,解台船闸和刘山船闸2009年船舶平均吨位分别为715吨和730吨,同比增长17.6%和21.4%。从解台船闸和刘山船闸观测点的流量数据来看,船舶的平均吨位是年鉴数据的2倍。总体看来,全市内河船舶平均净载重吨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船舶大型化十分明显。
2.制约徐州水运发展的因素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筹措渠道窄
导致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是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航道作为公共产品,无法建立起“贷款建设、收费还贷”的滚动发展机制,导致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各级财政性资金投入比例也很少,水运建设总体上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年来,我市除湖西航道和少数船闸项目经争取获得部、省投资外,其它航道项目很少实施。目前全市规划航道网中,实际达到等级(七级)以上通航标准的仅447公里,其余均为等外级航道,且有部分航段完全不通航,航道网的整体效益无法发挥。港口方面,除少数大型港口外,大量的中小港口硬件设施简陋,装备水平低。虽然省政府已提出加快水运发展,但由于历史的欠帐太多,当前在水运的发展需求和建设条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并有序推进水运建设。首先把沿海、沿江重点港口和干线航道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由于徐州内河水运的特点,除京杭运河水运主通道相关项目与省政策重点相吻合外,其它航道、港口项目短期内在争取省政策、资金支持方面仍将具有较大难度。
(2)水运货种单一,服务徐州工业经济的能力不强
在2008年徐州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中,煤炭、建材(包括黄沙、水泥、石料等)和非金属矿石(主要为石膏)超过4500万吨,占总吞吐量的95%以上。上述货种作为低附加值的资源性生产物资,主要供应于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水运货物中,各种工业产品、件杂货的比例很低,集装箱运输尚未起步。港口服务功能单一,全市码头泊位中集装箱专用码头和化工专业码头发展才刚刚起步,且缺少相应的扶持发展政策。今后一个时期,徐州将大力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工程机械、运输装备和优势专用机械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优化提升食品、化工、建材和农林等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以及电子等新兴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徐州水运更多地立足本地经济、完善功能,增强为实施“工业化第一方略”服务的能力。
(3)煤炭运输格局调整,对港口吞吐量增长形成挑战
煤炭是徐州港第一大货种,徐州港务集团所属四大港口货物吞吐量中的95%是煤炭。但由于国家正在大力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煤炭运输格局面临着全局性的调整,对徐州港未来吞吐量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十一五”时期长三角的煤炭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煤炭在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趋于稳定。当前徐州正着力优化煤电产业,变煤炭输出基地为电力能源基地,今后地产煤炭外运会有所减少。这些都会对以煤炭中转为重要特色的徐州港未来货物吞吐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极大压力。
三、实现徐州航道提档升级的对策研究
徐州市航道网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江苏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和江苏内河航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徐州境内的京杭运河(徐扬段)、中运河和湖西航道,共计181.16公里的航道纳入《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枢纽。根据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个服务”的总要求,结合当前徐州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快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航道的提档升级,以充分发挥水运“低碳环保”的独特优势,提升航道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安全、便捷、经济、环保的水路运输服务。
1.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资金短缺将是制约航道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利用地方政府投资航道建设的积极性,争取地方财政投入。一是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考虑航道和港口锚地、集疏运体系是公共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按照省有关要求,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筹资体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的同时,确保必要的地方财政投入。同时依靠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加快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出台贯彻省政府“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意见,加大内河水运发展和航道建设的政策力度及资金支持。三是在主管局的领导、协调下,加强同财政、发改委、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航道发展合力。
2.坚持规划先行,全力保障航道持续发展
根据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抓好事关航道长远发展的规划研究,实现航道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结合我市经济发展需求和航道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徐州市航道网规划》,为徐州航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规划保障。二是以我市“十二五”航道发展规划为指导,有序推进徐州航道发展。三是开展县域航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加快地方航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法定依据。四是加大力度协调省、市航道网规划的衔接,争取徐洪河等重要航道实现提档升级,并纳入国家和省干线航道网或享受国家和省干线航道建设政策。
3.加强前期研究,做好项目前期储备
依靠市交通运输局的统筹协调,加强与省、市规划衔接,超前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是推进湖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大与山东的沟通、协调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前期进程,争取一期工程完工后二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二是根据市交通运输局部署,完成京杭运河徐州水上服务区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徐洪河、丰沛运河纳入省干线航道网,并择机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开展徐洪河沙集船闸扩建的前期研究工作。五是落实养护项目前期工作,为养护工程实施早做准备。
4.加大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航道保畅通能力
通过基本建设和养护改造两种模式加快航道建设步伐,实现航道等级的提升,实现建设提速、养护提效,打造通畅的内河航道网络。至2015年,全面建成京杭运河徐州段全线二级航道,建成京杭运河徐州水上服务区和邳州水上服务区,实现新戴运河、骆马湖北航线四级达标,开展徐洪河、丰沛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实现开工建设,通往各县的市域航道及重要节点航道实现五级贯通,航道网通过能力提高30%以上。加快航道和船闸的养护改善力度,创新技术与管理,创优质量与服务,提高等级航道里程,提升航道的通畅度和服务保障水平。
5.结合地方积极性,加快改善航道通航条件
按照“建养并举、协调发展,畅通主导、服务为本”的方针,始终坚持把养护作为维护与延伸建设成果、提升内河水运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尽力提升通航保障和应急抢通能力,确保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达98%以上,航标正常率达99%以上。结合地方积极性,合理安排养护计划,按照“先干后支、先通后畅、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集中资金,对运量大、效益好的六级以上航道进行疏浚,改善通航条件,逐步解决弯、窄、浅等“卡脖子”航段,达到航道定级标准,提高全市航闸通畅水平。
6.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航政管理效能
研究制定航政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包括法规、执法、许可、服务及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举措,抓好落实,实现创新和突破,确保航政管上台阶。一是加大航道法规宣传,改善航道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开展《徐州市航道管理条例》的落实工作,加强宣传,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以优质服务、超前预控为手段,积极推进航政管理关口前移对接,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保重点干线航道、新建桥梁、码头、管道、跨河缆线等设施按航道规划等级和通航标准进行控制,不出现新的违章碍航设施。明确目标,量化考核,规范许可行为,并在网上公开,树立交通执法良好形象。四是以应用江苏省航政管理系统为平台,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航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五是争创“文明样板航道”,在争创活动中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徐州市的水运事业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