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服装专业实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服装专业实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服装专业实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等院校的部分设计类专业存在着与行业脱节的现象,本文旨在创新实验一种教学模式,希望能拉近学业与行业之间的距离。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项目制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成长,但同时也发现了学校师资力量一线经验不足、学生团队精神欠佳等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改进,本文初探了这种教学模式,找到了学业与产业结合的一种方式,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服装与服饰专业;项目制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品牌孵化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浙江传媒学院较新的专业,在专业建设时教研组曾多次讨论如何缩短学校教学与行业之间的磨合期,提高学生的创作及思考能力,实现学业与产业之间的“零缝隙”。在主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实验一套符合我院体制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参考了现阶段国内服装类专业院校已经启用的项目制教学。项目制教学是将企业或者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学生通过实体项目的操练了解行业规则,对专业能力进行自测和反思。这套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却有很明显的被动性和个性发展的禁锢性。实际操作上真正对学生有益的项目较难引进,商业性的限制和企业的要求往往与院校秉持的创新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相违背。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现阶段及未来可以看到很多众创空间、工作坊、品牌孵化平台等在时尚业的发展前景。时尚业的组织形式和时尚产品的开发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基于这些变革,时尚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变化。

一、创新实验教学的主旨

课程创新性的将虚拟项目情境化,带学生进入设计公司或者工作室情境,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虚拟品牌孵化,保留企业中优胜劣汰的运作模式,施行团队岗位竞争制及末位淘汰制。通过项目孵化的形式将课程转变为品牌孵化的第一平台。这套方法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模式,将课程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由学生自主进行调研分析市场、寻找项目、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教师成为“引路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项目的发展进程,激励学生课程模拟完成新品牌的季度开发设计方案,将学生引入到设计开发行业标准方法的系统中。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调研能力,及对自身未来就业方向的思考。通过项目孵化的形式将课程转变为品牌孵化的第一平台。

二、实验主体的具体举措与分析

1.项目设计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及实验效果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分析从而孵化一个“新品牌”。课程由学院派的设计风格转向实用、商业化的路线,讲述服装产品研发的核心要素,并且在企业化的工作模式下完成一个主题系列的产品研发流程。其中工作内容包含:品牌调研、品牌创立企划案、季度开发主题、产品线规划、创意面料实验、设计图纸绘制与筛选、品牌推广、宣传等。课程中的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模拟创业环境中的创业团队与投资人或者客户的关系。教师在课程中扮演的角色给予的是更多思考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对于孵化项目的审核。把握整体项目的思路连贯性和完整性,及整体项目在当前市场中的可操作性与发展前景是需要教师做出合理判断与指导的重要部分。学生团队在调研品牌与孵化新项目的过程中始终需要思考的是项目必须有赢利点和商业出口;有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撑;有商业逻辑。课程整体设置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很高,但同时行业规范及商业限制也很多。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惑或者瓶颈,故而具体细化拆分任务讲解尤为重要。实际课程中各组进度无法同步,每组需按照所在团队的进度循序渐进,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导致项目后期脱节。

2.团队合作制的具体实施及实验效果

课程由抽签进行随机分组,由4-6个学生组成创客组。这种分组形式一来可以有效的避免成绩较好的同学或者关系较好的同学抱团合作。考虑实际的团队合作形式无论毕业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都需要与不相识的人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培养有效的沟通方式,学习包容与分享。二来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板,利用“水桶”原理将合作效应发挥至最大。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此受益,但是也必不可免出现了矛盾与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需及时进行沟通与疏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矛盾主因,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3.项目任务岗位竞争制的具体实施及实验效果

这个创新的立意在于帮助学生寻找个人兴趣专业方向和提前规划未来就业方向及意向职位。一个完整的项目中涉及到行业的各种职业及人才需要。学校专业的教育目的也不是培养单一的职业人才,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未来就业或者创业的方向。首先授课教师需对班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行业的设计团队组成架构培养不同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模拟行业实际操作模式,实行岗位竞争制和末位淘汰制,以此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其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状态。课程初期由组内自荐或者推荐的形式自行选拔组长。中期进行小组汇报并设置末位方案解体整组解散环节,解散组由其他小组以聘用的形式进入不同品牌组工作,如无人聘用则为淘汰。各组内部根据前期工作表现重新竞争岗位,分配下阶段任务。课程考核最终由团队合作成绩与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这个模式给予了团队组长较大的权力和责任,故而组长角色不仅要求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力,更要求有较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来确保团队顺利的完成任务。这项创新是课程中较为大胆的实验,从学生的整体表现来看实验的结果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十组团队中有5-6组工作顺利,实现了整体大于个人的项目成果;有2组团队因为岗位责任及分工问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部矛盾从而导致整体项目流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形式非常有益并享受合作及竞争的关系,也有个别同学压力较大或认为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

三、结语

从服装项目设计这门课中可以看到这项创新实验的几项成果,一是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并且勇于承担工作内容和团队责任;二.部分班级中往常成绩较为普通的学生表现出了比预期更加优秀的成绩;三.学生开始正视自己在专业中的优缺点或者专注兴趣方向所在。但是这项实验的结果还是存在一些需要继续调整和提高的部分,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较为丰富的一线经验,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项目制教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二.组长的权力及负责范围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在学生被带入行业情境时,部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欠佳的问题尤为突出,在合作模式上需要再探讨。总体来讲,虚拟项目实体制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逐渐有了以行业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入行业奠定了些许基础。但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信息反馈尤为重要,是此教学模式可行与否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许家乐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