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地理活动课管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活动课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地理活动课管窥

一、地理活动课的实践途径

第一,地理教师要做足、做好地理活动,这是活动教学的关键。课标指出,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地理概念、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开展活动,对提高学生观察和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黑板上“做”活动,也能应付考试,忽视了地理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地理的悲哀。这种地理不见“地”的教学方法,完全失去了地理本味,应彻底摒弃。应该说,现行地理教材,在如何让学生学好地理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编者在《与同学谈地理》中就介绍了怎样学好地理,这就提醒我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方法。遗憾的是,编者的苦心没有被部分教师理解。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强调知识内容的记忆而不问知识的来龙去脉,插图被忽略了,地理图册被冷落了,过程叙述被简化了,甚至只发一份提纲让学生死记硬背,生动活泼的内容变成了干巴巴的知识堆砌。学生呢,则死背概念硬记位置,作业抄答案。如在地球的公转教学中,教师只让学生识记教材1•18地球公转示意图,如果变换地轴倾斜方向、南北极,让其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公转方向,二分二至,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干脆照搬,或胡乱标注,或一片空白,相当郁闷。相反,学生如果通过活动掌握地球运动的概念及其意义,就能有效地加以答题,上述的情况应当可以避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挖掘概念规律的内涵,从地理现象和地理实事中抽象出概念、成因、规律,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概念、规律。中国有句成语叫格物致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地理,感受地理,爱上地理。第二,地理活动重在“动”,贵在“活”。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识水平重在“感知”,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活动能力。这就要求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如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组织学生勾画亚洲轮廓,或描红,或临摩,或绘制,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同时,在图上标注地形、河流、气候,标上经纬线、海陆分布等。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作业,给学生竞争的平台。活动中,还要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机会。为什么没有画好、标对,有什么不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不断完善,最后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在玩乐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碰撞中提升,在实践中完善,在有趣的活动中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第三,注重激励教学。“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得在制作简易地球仪活动时,不乏有不尽如人意的作业:有地轴直立的,有地轴倾斜角度严重失误的。这时,教师不应一味地批评,或者视而不见。在指出不足之处的同时,更应加以肯定,表扬其独立完成作业,表扬其重视地理活动。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后面的活动课中,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分配好小组,选好组长,布置好各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发挥组内资源,开展小组竞赛,评选最佳作品,最佳发言人,优秀组员,优秀组长,群策群力,有效推进地理活动的开展,升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效果,启迪学生的思维。此时,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注意梯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如:英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如何利用这一气候资源?英国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发达与气候有何内在关系?通过探究活动,既让学生扎实掌握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又使学生体会到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密切联系。第四,活动内容要生活化。“有用即真理”,“教育即生活”。活动要联系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熟悉的例子作为活动问题的切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知识和实际生活体验建立联系,加强对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时,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到城里各大宾馆前台了解东京、伦敦、北京等城市的时间差异,在世界地图中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真正理解“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的含义。又如暑期夏令营活动时,19时天才暗,而冬至日前后不到18时,已是暮色沉沉,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且有生活感受。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公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开展地球公转的演示活动,扎实掌握由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产生昼夜长短变化这一地理现象。此外,地理活动中要注意避免重结论轻过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限制性因素与对策

1.地理活动课教学的限制性因素

(1)据了解,部分学校非地理专业教地理的老师在教研课内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其中部分教师缺乏理论知识,难以与活动内容相联系。地理活动教学是一项难度较高,较难把握的教学内容。地理活动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需要将理论与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由于教师专业理论的欠缺,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准,出现了活动教学方向与宗旨的偏离。活动只局限于表层,出现乱哄哄现象,蜻蜓点水,不能深入,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功底。

(2)缺乏高质量的活动方案。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活动方案还是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用书。这一途径的活动方案,一是数量少,不完全切合当地实际;二是时代性不强,课堂开展起来较困难。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活动方案来源于网络、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这方面来源的方案许多是不够典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材取舍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遗憾的是,这两种能力部分教师还不具备。

(3)地理活动课教学互动失衡,部分学生失去话语权,失去动手操作机会。从互动对象的成绩看,教师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互动;从小组成员互动来看,好学生互动的多,后进生只有看的份。由此可见,地理课堂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存在着有失公平的现象。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仅失去与教师互动的话语权,而且在情感上容易形成挫败感。

2.解决对策

(1)教师要吃透理论,提高驾驭活动课的教学能力。地理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及其效果,不仅受学生学习能力及学生习惯的影响,更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以及教学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师要面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教学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分析解决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驾驭活动课教学的能力。

(2)合理设置活动内容的难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参与与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把握活动设计的难易度,根据学情,做到难易适中。活动内容过于简单,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积极性;过于艰深,脱离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会使学生无从探究,挫伤其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把握活动问题设计的跨度,调动学生思维,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真正达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教师要精选一些高质量,具有典型性的活动方案,提高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多投入,多下功夫,多读书,通过广泛阅读充盈自己,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活动开展要提供学生思维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要突出启发性,要体现综合性,要有较强的实践性。

(4)知识迁移深化,扩宽活动应用范围。新课程理念提出:课标是地理教学的唯一依据,课本只不过是教学的材料之一。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演示、解答、讨论、探究等环节及时间的分配可以有所偏重,灵活变通。对于生成性问题更要加以正确引导,真正做到在活动实践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活动开展之后,要善于总结,不断反思,逐步完善,为将来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在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转轨的大潮中,地理活动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有效开展,让学生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作者:陈绍源单位:福建省尤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