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趋于开放化,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从传统的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理念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严辞厉行来捍卫自己的主权,而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当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迫性的师生关系中时,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被动和消极的学习心态,从而阻碍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事实上,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放下学习的束缚,让他们感觉在教师面前,就像在一位亲切的朋友面前一样,更多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想才会迸发出来。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面对面坐下来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同样拥有表达想法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学习“地图上的图例”时,由于地图上涉及了众多的图例,而这些图例中,有些是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些则是较为生僻的,因此教师有时也很难迅速在地图上找到或是画出那些生僻的图例,一旦学生发现教师画图例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所在。同时,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意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而在错误问题的探讨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多样化的。师生关系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关系,它会随着特定的情景而发生变化,比如,在课堂上,师生共为教学的参与者;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师生为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在课外,师生为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地变换,才能实现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地理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也就是说地理教学要果断地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因循守旧的部分,并积极吸取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首先,我认为乡土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主张将地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气温与生活”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明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及气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氛围中,去真切地感受一下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缩影。在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温室效应的控制刻不容缓吗?”在学生初次接触“温室效应”话题时,会认为温室效应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会意识到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危害。为此,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温室效应。经过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学生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必然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其次,可以开展开放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我主张借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实行地理与图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加以辅助理解,如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地球的五带、地图上的比例尺、等高线图的判断和利用、七大洲和四大洋、降水的分布等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形,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地理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开放式的学科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相互独立的教学过程。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我提倡开放式的学科关系,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博学多才,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学识,要养成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我相信不少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来源于“传统工业区”知识点的枯燥无味;可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可能来源于学生当时的情绪和注意力等。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知识学习的氛围中,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一旦学生能够准确回顾三次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和特点,学生对接下来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就会产生十足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进一步提升。可见,开放式的学科关系是建立在学科内部关系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从中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迎合了新教育的需求。地理教学只有不断地开拓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化,才能提高广大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作者:张希蕊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初中部
第二篇: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的重视程度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就其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学生掌握的地理书本知识比较片面,对知识的英语比较欠缺。教材中提到的许多地理现象,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难以实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其二,教师教学手段枯燥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低。地理学科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这对于一些文科偏好的学生来说,地理学习就会产生一些困难,其中包括数字计算、公式记忆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障碍。加之教师教学手段相对枯燥,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认识只能停留在一些枯燥的数字计算与公式或者理论知识记忆阶段,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其三,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即教师传授什么,自身就接受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有的实践和操作,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而生活化教学恰好可以有效弥补与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且通过基础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大千世界,将地理知识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以期通过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教师要找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地理事物,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将一年中的节气按照顺序背诵下来,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很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将从前记忆的知识遗忘。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设,比如选择立夏这一段时间中,某地的气温变化数值,然后分析该地区风向、天气、温度之间的变化,并且分析其中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学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二)关注挖掘乡土资源
实际上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是出现在人们身边的,而这些都是可以作为重要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展学习的。所以教师要具备挖掘身边乡土资源的能力,丰富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地理事物的探究精神。例如,“水资源”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利用课本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数据和理论知识,也应该依据课本给出的分析思路,从现实角度着手,从现实中找到与书本内容相切合的现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当地进行水资源情况的考察,包括水资源丰富程度、水资源污染程度以及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身边乡土资源挖掘的重要展现。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到当地水资源调查工作当中,对于这些数据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会形成对是资源的节约意识以及对水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些身边乡土资源的挖掘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观察能力,对学生个人接受初中地理知识也有所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曾说“知行合一”,所以在完整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学习、实践二者皆不能忽略,且二者只有充分结合,才有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实践的内容,这些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之后,也可以放在假期阶段,如让学生将自己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的照片拍摄下来,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拿来与大家分享。可以分享照片中拍摄的景物,辨别当时的季节,气温、天气、风向是如何变化的;也可以与同学共享当时选择的交通方式且简单分析这一交通方式的利弊;还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去旅游的景点属于怎样的地貌,这一地貌具有怎样的特点等等,这些均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地理教学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最终要实现到生活的回归,始终秉承学习内容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或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太阳一天当中的变化轨迹,并持续观察一周,每天同样的时间点,太阳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从表面看来太阳是围绕自身自东向西转的。但是教师也要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所以我们自身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更乐于去探究知识,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融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作者:戴东成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不完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失去了目标,就犹如踽踽独行于黑暗中的孤舟般飘荡迷茫,教学目标的构建应从三个层次进行,分别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就目前情况而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于第一层次,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背诵,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与公转学习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较为复杂的地理知识,思维一时间难以转换,对于以南极点、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展开图感到困惑,而部分教师会在一两次解释无果后要求学生记住问题答案,表面看学生是能够做对题目,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没有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较低。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大多数教师仍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依靠单一干瘪的知识讲述铺陈整个课堂,将地理学科枯燥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暴露了出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很吃力,且十分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3.课堂反馈形式单一。
课堂反馈是实现针对性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水平,从而高效发挥答疑解惑的引领作用,但在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反馈形式十分单一,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学生的疑惑难以得到及时解答,日积月累,就会转变成大问题,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必大打折扣。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策略
1.多方挖掘良性因素,构建和谐课堂。
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课堂整体氛围入手,巧妙地发挥地理知识生动形象的一面,强调地理的实用价值,充分挖掘各种良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背景。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着眼于师生关系和谐,如前文所述,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应当作为引路人,避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应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来,具体说来,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例如,八年级上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这样的小问题作为开端“同学们喜欢马奶葡萄么?”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是否思考过新疆地区的葡萄为什么比一般地区的葡萄甜呢?”由此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有效激发,与此同时,学生也认知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课堂氛围也在这一问一答的进程中变得愈发融洽。其次,应注重“教”与“学”的和谐关系,现代课堂不需要“填鸭式”地“教”,而呼唤学生积极地“学”,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主探究。课标教材设置了较多的活动板块,为教师提供了可选的教学素材。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教学中,针对亚洲人口压力巨大的问题探讨,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分别代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委员会进行发言,通过揣摩角色身份、组织语言表达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人口压力紧迫性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最后,力求实现文本与人本的和谐,这是教学的高层次目标,是教学所能对人的情感、态度、世界观产生的积极影响,教师不仅“授业”,更要“传道”,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时,教师不仅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述,还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小小火种,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和升华。
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互动课堂。
地理教学不仅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也应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过程,只有经历了理解运用的过程,知识才能被真正地内化在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设置多样化的探究性环节,加强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游戏,学生都是喜欢游戏的,特别是加入了竞赛元素的小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版图课堂上,基础知识学习后,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省区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竞赛,采取轮流回答制,每组每轮派出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相邻两轮之间不得派出同一名学生。而在题目的设置上,可采取阶梯式分布,第一部分教师从地图上取下省区块,学生回答被取下的是哪些省区;第二部分教师任意拿出省区图块,学生回答出省区名称;第三部分则迁移拓展,教师拿出一个省区图块,学生需要回答出与之相邻的省区,经过这一个简单的游戏过程,学生对各个省区分布已经相当熟悉,并且印象十分深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与机械记忆相比,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生活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布置课后搜集资料的任务,让学生依据主题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例如,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章节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阶段查找人们认知地球形状的过程,在课堂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讲解,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在交流互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也初步了解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
3.巧妙利用地图资源,构建直观的课堂。
地理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图的运用,可以说不懂地图,就不成地理教学,而图文并茂的方式也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地理中包含的地图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地图资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读图能力,教师可利用每节课堂的零散时间,分发给学生一些较为简单的地图,让学生自主看图,获取信息,可有意使用一些地理符号,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如此这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便能够具备基本的读图意识,相应的读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开始时,应尽量选择较为简单的地图进行模仿,不要求学生画得惟妙惟肖。例如,大洲与大洋一节中,只要求学生找准各个大洲的位置,绘出大致轮廓,而不要求细节,每一名学生都能尽力完成任务,而不用为画不出好看的地图而难为情。随着学生绘图能力的不断提升,标准可以逐渐提高,但应注意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既要照顾绘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要保证绘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失去学习兴趣,可适当设置分级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此外,还应训练学生的填图能力,即挖去地图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让学生进行填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有效巩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修正,更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中,带动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作者:叶顺顶 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