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分析(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学分析(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地理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探讨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思想性是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这就是要通过地理课堂向孩子们渗透环境教育,新课程标准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课程的核心问题,这是地理学科的独特特征。

作为一名对家乡的资源环境变差的见证者,我有说不出的心痛;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觉得给家乡的青少年渗透环境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呢?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

一、结合身边的实例渗透环境教育

家乡五峰是湖北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其森林覆盖率达到81%。但是随着县城的搬迁,也有很多影响环境的地方。比如县城搬迁占用大量耕地,建设过程中挖出的大量弃土来不及处理,天晴会产生大量扬尘,雨天少部分弃土又会流入河流,污染河水。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再如家乡的重晶石矿产的开发不那么合理,就有同学的家庭周边因挖出的矿渣没有及时回填在雨天发生泥石流。还有水资源的污染造成河里的鱼大量减少。通过这些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而且要回去向家长宣传,尤其是不要将垃圾直接倒入河里,夏季在河里游泳和野炊后要将垃圾带走,不要滥伐森林,尽量少用农药等,能做到这些就是对家乡最大的热爱。

二、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收集的资料在教学中及时渗透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就更低了。在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时,我结合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一次性筷子展开,启发学生观察用完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当垃圾扔掉。告诉学生最早发明一次性筷子的是日本人,可是日本人对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的处理不是作为垃圾遗弃,而是回收起来用来造纸,做到了可持续利用。同时针对同学们吃饭喜欢用一次性碗的现象,专门进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从而启发学生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如在学习“水资源”时,如果单纯从水的储量、覆盖面积和水循环看,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水是取之不仅,用之不竭的”的错误想法,但如果教师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水体按其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体现在扇形统计图中,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中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人类继续污染水、浪费水,最终会导致全球水危机,甚至造成地球水枯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也是极不平衡的,让学生计算自己所在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引发学生思考,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交流,分析缺水的人为原因,探讨解决方法。

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如洗手时水龙头尽量开小一点,涂肥皂时要先将水龙头关上,洗完后要将水龙头关紧,洗衣服用过的水可以冲厕所、浇花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进一步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再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气象符号时,有一组符号在我国春季常涌现在气象预报图中,这就是后来增加的“沙尘暴”符号。近年来沙尘暴日渐严重,在我国气象预报中涌现的次数明显增加,表明我国北方的土地荒野化问题比较突出。我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空气质量指数》,引导学生看出大气污染的程度,并提出问题:这是如何造成的?并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20世纪50年代我领土地沙化面积每年约以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展到每年2460平方千米。学生通过讨论得知,由于我国西北部毁林开荒、超载放牧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懦弱,让学生认识到土地荒野化已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同时举例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43年9月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宜昌发生的长达近一个月的雾霾都是大气污染的结果。提醒同学们不要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知道环境的重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针对以上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及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让学生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

三、利用环保纪念日渗透环境教育

让学生收集以环境有关的节日制成手抄报展览。如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中国水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等。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由来,而且让他们知道在各个纪念日里自己该做些什么。如果学校有条件,就可以请环保部门来学校进行知识讲座,使之从小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宣传环保。

四、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比较抽象或难以想象,如果地理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述,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则会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思维高度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并主动探究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在讲“中国的海洋资源”时,我播放了海洋污染的录像,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不乱丢垃圾,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节,都亲自栽几棵小树,节约用水,并监督和呼吁身边的和自己一起做,等等。又如在介绍湖北省时,告诉学生湖北省曾经是“千湖之省”,现在已经名不符实了,并借此机会让同学们观看2013年“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同学们兴趣高昂,积极收集资料了解湿地的作用。这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在农村,环保知识普遍薄弱,这点我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都有深刻体会。老家周围的群众喜欢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里,我却不能说服他们不这样做,我觉得政府宣传也很重要。目前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政府将垃圾房增加并加强对群众的管理和环保宣传教育。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堂更是我们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阵地,只有教师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才能让学生成为新时期的环保主义者,成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才有可能让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在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主动考虑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

作者:李纯燕 单位:五峰县渔洋关镇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

摘要: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是认知活动的好帮手,本文在认真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就学习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如何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学习情感;初中地理;情感渗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有稳定的态度体验。学习情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自豪感、学习自尊感、学习价值感和学习成就感等。近年来,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领域所关注,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是认知活动的好帮手,不重视学习情感,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在多数学生身上失效。学习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何影响?应如何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他们的地理学习?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学习情感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情感极易被激发,且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地理课堂中学生情感活动即学生从事地理学习的动机激发程度,如果把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的发动机,那么学习情感就是汽车的燃料。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地理教学过程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它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甚至调控整个学习的状态。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活动,当情感活动是积极的,学习者表现的特征为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无疑与积极情感活动紧紧相连,同时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对学生成就持续有积极影响,它的发挥又加强下一轮所产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实现良性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使事物发展走向反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教育者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针对初一480名学生学习情感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学习兴趣感和学习成就感等调查,其中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居然占13%,学习中无成就感占19%。调查现象从更深层面反映出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外层认知结构,忽视其内层元认知结构,使得学生学习情感的积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产生对学习厌恶的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感情决定着对情境的接近或回避倾向,从而影响着人的智能努力朝着什么方向或方面发挥。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情感是强烈的,如何发挥学习情感的积极功能,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1.唤醒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原因,学生对地理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强化地理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情感,处于蛰伏状态时,对学习没有热情、兴趣,甚至无作为学习。所以唤醒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美国》这节课时,紧扣热点“令人揪心的马航MH370黑匣子搜索行动,哪个国家提供“拖鱼”和“金枪鱼”的两样搜寻设备?”(美国),用“活生生”事例导入,唤醒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紧接着设计的环节是交流“我眼中的美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由此拉开美国教学的“序幕”。再如:学习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可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小企鹅的故事”,通过动画视频,充分了解南极的环境特征,让学生情因企鹅而发,在感兴趣的故事中获得新知,达到学习最佳效果。

2.激励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当学生的学习情感得以唤醒,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教师此时要趁热打铁,就是激发学习情感,学生在需求和活跃状态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积极思维。思维活动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铺设探究问题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求的最佳情境,例如学习“美国农业”,设计环节为“发现之旅”,通过在资料“2010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中发现什么?引入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进一步通过读图引导分析: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河流湖泊等,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通过视频资料“美国现代的农业”又发现什么?引入美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等特点;通过观察图”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等。用循序渐进“问题驱动”,牵起勃勃奋发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杨帆破浪,继之舒疏,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需要。

3.鼓舞学习情感,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品质

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兴奋和快乐,感受知识的力量,这一切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和进步的评价、鼓舞,对促进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此,正确评价、鼓舞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学习成果等,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在接纳每个学生的同时,要积极鼓舞每个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鼓舞学习情感,让学生成就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

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设计其中一环节是“找一找”:一架飞机从非洲沿赤道向东飞行绕地球一圈,经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哪些?许多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很正确地找到,教师此时要不断给各组加油,甚至要注意各组学习情感比较消怠的同学,不留指导痕迹给予成功的暗示,当学生每次进步,借用杜鲁门母亲的话给予赞赏:我为一直努力的同学感到骄傲,同样我也为不断进步的同学感到自豪。通过鼓舞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理解新知,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品质,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巩增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5).

[2]李洁新.教学与情感互融[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3(3).

[3]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6).

[4]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2(12).

作者:曾毓平 单位:闽江学院附属中学情感研究

第三篇:体验学习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社会需要,我国素质教育正稳步推进,传统初中地理教学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培养新时代学生的需要。而作为新兴的有效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能更好地搭配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讲述体验式学习方法及注意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体验学习;教学方法

1.引言

体验学习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有更多心理感受,更多地体会到学习乐趣,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新型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乐趣,还能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更高的教育目标。

2.体验学习在初中教学中的方法

2.1情景体验法

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融入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情景体验法,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是教师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情景和体验环境,随后积极组织学生融入其中,在体验中深刻学习书本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情景设计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能脱节,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加入角色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不仅是体验,注意情景学习和教学内容一致,让学生自主扮演一定角色,便于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地理问题,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享受乐趣,将地理问题带到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并积极融入角色,深刻体会生活。

2.2实践体验法

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为学生增添一抹生活的情趣,并从生活中客观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发他们对体验学习的反思,同时对日后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有两种方法:(1)实地考察: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如植被覆盖率情况、河流分布情况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实践中发现地理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以眼前最真实的境况给予他们最深刻的认识,从现实中看到书本的影子,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家乡的热爱,更能呼唤出他们对家乡环境的保护之心。(2)社会调查: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社会调查问卷并发放的形式,提高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3.体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要点

3.1体验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完美结合

体验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大纲,同时不能过于死板,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往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把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创新,走出传统模子,增加更多学习乐趣,增强体验的新颖性。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那么体验式学习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学生会自觉探究地理知识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因为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和学习氛围和兴趣相关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达不到的。

3.2正确的教师引导

体验式学习是有计划性、目的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体验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并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答案,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提供更多信息,以提供更多学习方法和思路,此外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一定的手段保证对学生的监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指导记载研究数据,以及自身真实的体验感受,为以后总结提供数据支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

3.3促就体验学习与学习乐趣的结合

体验学习不可简单定义为粗糙的体验,需要强调体验内容,即教师设计的体验教学应当是符合学生兴趣的,而不是粗糙的体验。为此,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全面看待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体验教学模式。初中地理老师针对地理这一学科的独特特点及初中生特有的好奇心,选择在地理中有突出地位的、起重大作用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人物,以及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发展线索,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地理发展基本脉络,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4.结语

地理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前人积极探索及当代人的努力,以及后代创新。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体验式学习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黔.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9):334.

[2]张永军.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0):251.

[3]王玉琢.浅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关爱明天,2015(7):415.

作者:安庆阳 单位: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思考

摘要:现代教学,不论哪一门科目,都应当与时俱进,尝试新的教学理论与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当与时俱进,避免机械化的、应试化的求分式教育。从事地理教学多年,多次课改,感受颇多,就对课改中教学方法的认识,谈谈对地理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新课程改革主观要求依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对教育工作整体进行一次深刻改进,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更在于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下,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成长,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只有在学生具有学习地理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目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利用直观的教具、课堂游戏、诗歌、谚语、谜语、社会新闻热点、动漫等资源创设富有“磁性”的情境。教师善于利用课程资源,如教案、教学用书、课件、新闻媒体、图书资料、网络、社会实践,等等。在平时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还要不断积累和更新,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资源储备,适应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有了,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绘制地理图表

新课改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笔画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强,看图、析图、绘图,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地图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眼过千遍不如动手一遍。”如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画“经纬网地球仪,海陆、六大板块、中国主要山脉”等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难点问题迎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有了良好的绘制图表的地理素养,“动”起来,课堂有效性更高。

三、培养学生多思善疑、好问善问的学习习惯

1.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在上课过程中碰到疑点可以立即举手发问。学生的发问看似打断了正常的教学进程,其实质却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在课堂上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这个时间段专门针对学生的不惑进一步解惑。在学习地球与地图时,有学生问:“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赤道周长的人是谁?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来的呢?”当时就难倒了笔者,作为老师,笔者并没觉得下不了台,毕竟学无止境。笔者就从容坦诚告知,并许诺课后查资料。第二节课回答问题之前,笔者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谢谢你的提问,让我们懂得了更多。”我们要强化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等存在差异,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跟授课无关,有的关联性不强,课堂非预设的生成性教学行为增强了。同学间的互问,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而且学生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充分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自信、快乐,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合新科技,让学生反客为主

多媒体教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例如,上地球的运动的时候,播放相关动画视频,进行多媒体教学,试听同步,视频的动态效果,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球运动的微妙。当然,新科技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新模式,让“学霸”自己当老师下载地理录像和视频,这并不是我们偷懒,而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让学生自告奋勇地上讲坛,让学生的能量在这一个时刻完美展现,可能他们讲得还是很生涩,但是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能感觉到公平性。从此以后,笔者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不是没能力,也不是不敢,有时候是我们没搭建让学生尝试的平台,我们需要用新的方式引导。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并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牛峰.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2014,(05):142-143.

[2]杨迪海.浅论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3,(14):174.

作者:张丽娜 单位: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聂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