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历史知识在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中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教学主题出发,引入各种历史知识作为课堂知识点解析的参考。教师要善于融入历史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拓宽学生视野、解释地理现象、发展思维能力、发展人地协调观、发展人文素养。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历史知识;初中地理;资源整合
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有着多种内在关联和共通,通过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有效进行各类知识的融合,可以让课程教学得到更好的推进,教学效率也会更高。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教学主题出发,引入各种历史知识作为课堂知识点解析的参考。这两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够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全新视角,同时,也是更好地阐述具体教学问题、推动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原理的方法。教师要善于通过构建二者的教学资源整合来优化课堂,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
一、融入历史知识,增加学习趣味性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有很多不同的出发点,并且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堂上适当引入历史知识,能够让地理教学趣味性更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初中地理课本中会涉及对各个不同地域的介绍,其中不仅包含各个地方的气候、环境等地域特征,还包含这些地方历史人文特征的讲解。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地引入一些轻松有趣的历史元素,比如,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一些合适的历史人文素材等。这些内容的补充,可以让原有的知识解读以更加开放化的形式展开,当讲到一些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快速地被吸引,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例如,教学“巴西”这一课,在给学生解读巴西是一个由多民族充分融合形成的知识点时,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了解到巴西当地各民族融合的实例,基于这些内容的阅读能够建立非常直观的认识,学生对于巴西的印象也会随之在头脑中形成。教师还可以筛选这些材料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主题,并进行适当的延伸,给学生呈现趣味化的历史背景知识。这是一种很好地将历史知识融入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施方法,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仅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而且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更多地理学科的学习乐趣。
二、引入历史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地理课本中对每个学习主题的内容介绍都相对有限,学生只能从较浅的层面学习这些内容,尤其是碰到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认知障碍。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考虑到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这种教学融合有着很大的实施空间。尤其是讲到一些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来解读地理知识点,这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教学难点很好地化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直观,教师可为学生补充草船借箭、商汤人工求雨、张衡的相凤铜鸟、枫桥夜泊、鸡形凤标、火烧葫芦谷等历史典故。有些典故学生听过,有的不熟悉,教师可以逐一讲解这些历史故事,在大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直观感受到了天气的多变,加深了对这节课的学习印象。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学生呈现了世界气候的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个主题。这些历史故事的补充,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很有帮助。同时,这些历史故事背景也从多样化的角度给学生就地理学习主题做了剖析和呈现。这种教学融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强化学生的知识吸收和掌握很有帮助。
三、借助历史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在地理课堂上,当学到和地理现象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需要将这种现象给学生解释清楚,要结合必要的背景知识进行解读,这样学生才能弄懂其中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提供背景知识,为地理现象的解读带来参考。比如,在学习一个区域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社会因素,尤其是一些很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往往会直接决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引入相应的历史知识,对于地理现象的阐释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这些内容,对于知识原理也会有更牢固的掌握。以“撒哈拉以南非洲”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材中对这个地区做了相应描述,历史上由于长期受到殖民者的占领与掠夺,导致这个区域内很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受到影响,出口的为初级农矿产品,进口的则是各种工业制品。这些实例都表明了欧洲殖民对南美洲经济影响之大。考虑到这个因素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为学生补充非洲殖民地的相关历史,给学生呈现一些具体的史实,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有了这些补充内容后,这一地理现象以更直观的方式得到了解读,学生也能够从更高的层面认识这些学习内容。这才是地理课堂教学值得采用的方法,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大大提高了知识教学的质量。
四、基于历史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要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逐渐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外,教师也要慢慢基于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且能够综合各种背景知识,就问题的实质做更深入的探析。这种学科能力的具备,会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主性更强,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教师可以尝试在地理知识解读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除了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学习主题外,也要综合参考当地的历史人文知识,全方位解读课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能够发挥极大的辅助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更开放,综合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五、利用历史知识,发展人地协调观
随着地理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掌握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地理观念会逐渐形成,并且认知能力会有所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一些综合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相关的学科知识,从更开放化的视角思考问题。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除了要让知识点教学有效落实外,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其中人地协调观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是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等都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依托。历史上有太多例子让我们看到,人类一旦对环境展开掠夺,或者是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就会导致人地的协调被打破,人类的生存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背景作为解读的依托,这在更好地进行知识解读的同时,也会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建立,让地理课程教学的深层次训练目标得到实现。例如,在教学“干旱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时,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个区域时,可以适时进行延伸,给学生展示塔里木盆地曾经的辉煌,让学生看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期,随后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塔里木盆地从前被视为“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在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焦点,丝绸之路曾经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这里的环境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探析,能够让学生以时间为轴线,透过将地理空间思维和历史事件思维进行融合与碰撞,认识到其后存在的人地协调问题,建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塔里木盆地从极度繁荣到逐渐凋亡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解读,这是学生学科能力的一种体现。
六、透过历史知识,发展人文素养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随着教学的推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除了要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良好的吸收、掌握外,也要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此外,要透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课堂上综合各种其他学科的补充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为知识教学的展开提供向导,促使教师开放教学视野,合理进行各门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实现综合教学目标。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透过各种历史知识的融入,在辅助地理知识解读的同时,逐渐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日本”这一课的教材中,呈现了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重要影响的实例,并且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能够快速崛起的相关原因;在“印度”这一课的教材中,呈现了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还介绍了印度的一些饮食文化;在“中东”这一课的教材中,则重点给学生呈现了当地的宗教文化,并展示了阿拉伯国家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俗等。从教材的编排方式来看,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身就融入了大量历史文化背景,只有深入理解这些人文历史,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障碍才会消除。教师要用好这些背景知识,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差异等非常有益。构建开放化的初中地理课堂,结合教学主题引入各种历史人文知识,是一种很值得采用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融合不仅有助于知识解析的开展,化解一些学习难点,这个过程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展开构建,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发展,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志翠.浅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马磊.浅议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作者:于政怀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