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

摘要:

目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高校教改项目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的课程教育从“+互联网”模式过渡为“互联网+”模式,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也应如此.该课是本科院校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负责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和设计能力.文章介绍了课程的概况和教学目的,提出基于“互联网+”和“微课”模式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最后针对课程设计的任务和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课程改革;微课;设计实践

自总理在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计划以来,“互联网+”已经由企业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淘宝(互联网+金融)、滴滴打车(互联网+交通)等多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改变大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1].随着移动通信和WIFI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就成为“互联网+教育”中学生使用的重要工具和学习平台,目前中小学的作业大多通过微信平台和相应作业app来和完成.高等教育因为其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大数据性,微信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学习交流和“微课”学习平台,目前其教学和作业系统还是要依赖“+互联网”模式.当然在作业自动评分系统能完善的情况下,“互联网+”会在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OFFICE办公类内容课程,由于其作业评分系统已经普及,利用手机进行“互联网+”教学是没有问题的.下面就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如何进行“微课”和“互联网+”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1课程概况和培养目标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为大部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学分一般为4分.它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普及的重要通识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平面静态/动态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的采集、制作和设计综合能力[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FLASH动画设计、AUTHORWARE动态演示系统、音频录音和加工、PREMIERE视频录影和剪辑等多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和设计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多媒体素材采集、加工和合成等多种处理能力[3].让学生提高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达到相片处理、广告设计制作、婚纱加工等多种社会中企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它同时为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及其相关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素材设计和知识的支撑.结合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提出要达到的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为:1)掌握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等.2)熟练掌握PHOTOSHOPCS静态图像处理工具、熟练使用钢笔、套索、路径、图层、文字等多种工具.3)熟练掌握FLASH动画制作技术,包括掌握图层、运动引导、台词、场景等设计元素,构造合理故事情节,产生动漫文件.4)熟练掌握AUTHORWARE演示系统的制作方法,掌握图片、移动、声音、视频等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利用其他素材设计并合成一个可演示的视频文件.课程目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对学生进行,而教学具体小目标通过“微课”中的视频或作业平台进行和教学.

2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改革措施

2.1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教学改革实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其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及演示系统设计等只能通过相关软件来完成,传统的有纸化教学和考试是不适宜的[4].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及其相关课程必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构成一个“+互联网”模式.而“互联网+”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系统、实验和作业平台、考试系统是本精品课程中进行“互联网+”教学改革的三大重要任务.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通过校园局域网与学生宿舍终端及其他公共终端、教学素材提供网站组建一个校园“+互联网”教学平台.而远程教学、广播教学、师生对话及答疑等教学互动则需要进行“互联网+”教育改革.通过EMAIL、QQ、“互联网+”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教学探讨,力求搭建较好的教学交流环境提高教学效果[4].远程教学是课堂固定课时教学外的重要补充和教学变革,学生将成为教学中心和学习主体.借助“互联网+”,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和“互联网+”教学软件平台实时的发言和提问、在线集体讨论,这样教师在家或者外地也可以及时答疑学生的问题.广播教学传统上是教师在机房的教师机上通过广播软件实时指导全体或者部分学生在其各自计算机上的操作过程,它通常是指导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和难点,时间不宜太久.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完善,广播教学已经成为“互联网+”远程教育的一部分,在校园和社会免费WIFI普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加入了手机教学微信平台,学习成为有趣的社交和交流话题.在部分高校承认答疑工作量的情况下,教师将有更好的动力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互联网+”远程教学,但目前它主要还是不定时间的课外辅助教学交流形式.

2.2“互联网+”和“微课”作业平台

学生作业和实验设计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主要方式,电子文档和视频是其主要形式.传统的纸质作业已经不适应本课程设计要求,无纸化电子化是其发展趋势.目前多媒体素材处理和设计要求实验平台提供PHO-TOSHOPCS4-6版本、FLASHCS4、AUTHORWARE7.02等多个多媒体设计软件,同时提供视频设计案例教程供学生参考和设计模仿.根据教学实验目的,提供对应设计软件和基础的多媒体素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并能通过软件处理和加工素材,最终产生满足实验要求的多媒体设计文件和作品.由于多媒体作业内容主要是图片和视频,较难用文字来描述,这样就非常适合进行“微课”教学[5].将作业分解为一些短而小的视频,学生浏览视频进行模仿和学习.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本课程也购买了实验和考试平台软件,它是互联网模式软件,而非机房局域网作业系统.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学生作业,而设计题仍需要教师评分.

2.3“互联网+”考试系统改革

考试环境和考试内容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避免考试设计单一化和答案的标准化.除一些基本的理论题目有较为统一的答案外,其他设计性题目则要求发挥学生的个性并设计出不同方案的作品.目前考试通过校园局域网进行,通过网络平台考试文件,最后学生通过网络终端提交考试文件到网络服务器,就是“+互联网”模式的.“互联网+”考试模式是学生利用手机、ipad、电脑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分位置进行的考试,在大数据考试题库和多媒体素材的多样性的情况下,实行“互联网+”无考场考试是可行的.

3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设计实践

3.1课程设计实践的分配

多媒体技术课程设计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补充独立设计课程,学分1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多媒体项目开发和设计能力.它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需要利用理论课程中的多种设计方法,将不同的多媒体设计软件串联起来,并通过多人组队的方式,结合软件开发流程最终生成一个可以播放的视频文件.课程设计实践为一周,总学时为20,以提交作品为考核评分依据,成绩一般为5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由于多媒体应用系统及演示系统的开发内容繁多,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软件开发通常需要多人组成一个小组来完成,每个组通常为5~8人,由老师或者组长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设计,每个成员应有独立的设计方向和子题目.

3.2“互联网+”下设计实践的任务和流程

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设计参考题目,每个项目组也可自拟题目,自行组建队伍并分派子任务给每个组员,要求每人有不同的设计内容,组员均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题目通常包括风景、民俗、运动、人物、饮食等内容,要求有利于图片采集,动画制作,台词设计等.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图片处理能力、动画设计能力、语言台词设计能力,效果要求图片要美、语言幽默风趣、动画观赏性高.项目设计需要先设计整体思路和统一风格,组员采集其子任务需要的图片,强调作品和素材的原创性.最后编写项目任务结题书,文档编写能力是除设计能力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能力,因为目前软件企业对文档要求很高.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流程和软件处理过程编写文档,并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图片进行对比.组长再将各成员文件汇编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文档,添加项目的介绍和成员的任务分配表,并标注重要贡献人信息.

4“互联网+”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成绩效果等多个方面.通过“互联网+”教学改革后,相比较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的目标通过课程大纲和模块化实验体现得更加充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指导和教学,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更强,更能提出问题和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的成绩也有较好的提升,下面通过表1比较本人教学中不同专业学生在传统和“互联网+”教学后的数据情况,数据分析的是学生原始卷面成绩.从上表数据看2013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而2016级引入了“互联网+”教学方法,学生的平均分和最高分有提升,不及格比例在降低,高分段学生比例增加.标准差有降低说明成绩差距在增加,因为最低分还没有提高,但数据都较大说明整体分数差距不太明显.

5结语

“互联网+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和网络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受到年青人的喜欢,课程中需要制作的“微课”小视频成为亮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数据研究表明,设计技术越贴近社会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学生越有学习的动力,教学也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媒体设计应用型人才[6]

参考文献:

[1]任靖娟.“互联网+教学”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8):18-21.

[2]毛一心,苍志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2-25.

[3]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6-78.

[4]周兵.以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6(2):82-85.

[5]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258-259.

[6]薛冰华.应用型地方高校新闻a学专业改革实践与探索—以湘南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6(4):116-120.

作者:祝庚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