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电气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电气专业探索1
摘要:电气运行与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可以为社会培育具备电气技术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智慧制造”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愈发注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训教学改革工作,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的一些实训教学改革方案非常值得推广应用。该文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校落实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措施,期望为此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改革探索;实训教学
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有着明确的专业方向,即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修、供电与用电系统运行和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教学涉及较多的内容,主要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综合实训、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电机拆装实训、职业技能鉴定达标实训,这些实训内容均有复杂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实际开展实训教学改革时会遇到较多的挑战与困难[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依然是现阶段学校研究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校落实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
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育人目标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课程结构较为完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课内综合实训、顶岗实训。以专业技能课程为例,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1和专业技能方向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AutoCAD、机械识图与电气制图、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方向1主要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基础;专业技能方向2主要包括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一是行业通用能力,二是职业特定能力,三是跨行业职业能力。在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中,要求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识读电气原理图、安装的能力,且要具备绘制一般电气控制图的能力;学生可以正确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和专业工具,并且具备良好的专业操作技能。除此之外,学生需要具备使用常用电气CAD的能力。在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修能力,二是供电与用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以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修能力的培养为例,学生必须具备识读电气原理图的能力,可以按照要求去规范安装照明线路、低压配电线路,对于一些小型电动机与控制系统的电气故障,要具备可诊断能 力与可排除能力[2]。在跨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中,通常将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三是具有管理生产现场的能力。
1中职电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科学首先,大部分学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实际动手能力却较为欠缺。但是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走向了一线生产岗位,而非设计或者开发等岗位,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切合实际需要。其次,教学的内容也存在问题。教学内容应当是电气专业和更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产物,但实际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受传统教学内容的桎梏,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最后,有些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应当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要。
1.2教学、实践设施落后由于电气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教学和实践设施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规模教学或资金不足,导致其教学和实践设施不足或者落后,只有少数形成规模的或者资金充足的中职院校配备了数量不多的教学设施,例如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铣床等。但学生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加上时间一长,已有的设施变得落后,因此,制约了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
1.3教材内容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是影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用的电气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并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和衔接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对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师资力量匮乏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旧,且对新知识吸收较慢,另一些年轻的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热情充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上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2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策略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和方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明白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重要性及专业英语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有足够的重视。
2.教学内容一般的电气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比较枯燥,大段的专业文章和大量的专业词汇,令学生望而却步。鉴于此类情况,我对专业学习内容进行改造。在现阶段英语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电气专业词汇。让这些生僻难记的专业词汇变身为普通生词,穿插于日常对话之中。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把电气专业英语嫁接到基础英语里。
3.教学方法本堂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线,附加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获得较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教师可以拿专业课上常用的仪器仪表、电气器件等英文说明书、常用数学符号和公式的读法及面试常用语等与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又很少涉及的知识让他们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课的热情,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的学习。
二、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学PPT: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让学生能清晰明了课堂教学内容。
摘要: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又一必然产物,它的出现给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既带来了希望,也夹杂着冲击与挑战。本文从当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入手,简阐在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微型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优势及方法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课;教学
随着人们对教学要求的提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悄然进入教育领域。下至幼儿早教,上至高等教育,微课已不知不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微课是经过精心信息化设计,以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依托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既简短又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又引入了巨大冲击。
1高职高专引入微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高职高专在内。但高职高专学生既是当代大学生,又不同于一般院校的其它大学生,他们的综合能力良莠不齐,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差异性也极大,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互联网+”微课的到来冲击了这一现状,教学模式亟待转型。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大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但对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还有待改善。微课作为新教学资源的生力军,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时俱进,主要针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微课萌生初期以实录为主,随着教学要求的改进,微课课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微课的类型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如新课导入类、小结拓展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等,也可以拓展成班会类、实践类、活动类等等。微课开发设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过程与内容也越发精细。微课的制设计与作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种将知识艺术化的过程。
2微课在电气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效的影响
1.1有利于学校办学方向的定位过去的高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完成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教学内容也不能很好的跟上社会的发展,电气专业本来就是理工专业中实践性和实时性较为明显的学科,所以滞后的教学课程更加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往往过于重视理论,而减轻了实际操作的环节。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实际技能欠缺,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标准相差甚远。学校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能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方向,才能深刻的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这样学校也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更大程度的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一定要加强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使实践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占到更大的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有方向和目的的调整课程,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完美的结合起来,最终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的人才是面向社会生产、面向社会建设、面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还要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技能。尽量培育出踏入岗位就能胜任工作和适应环境的技能优秀电气专业人才。
1.2有利于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从企业聘请一些兼职老师,这样能够更好的将师资力量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该将从企业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其次还能不断培养本校的师资力量,使学校的专业教师与实践加大了接触的机会,因为教师对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对滞后,聘用相关行业一线的工程师或技师,与本校教师开展研讨会,就能很好的为教师提供学习专业新知识的机会,当然有利于教师将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发展生源不足是高校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学生渴求能够有机会学习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昂贵的学费使他们不能接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一旦实施“工学制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贫困学生的求学、成才、就业奠定了很大的基础,当然也为学校的招生和扩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高校实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政策
2.1存在的问题第一,在电气专业中,师资力量和教材等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有距离,不能完全吻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电气专业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拥有强烈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如今的教师一般是学校到学校,知识到知识,如今社会发展飞速,面对实践性和实时性较强的电气专业,教师的知识难免显得滞后,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这是一个高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很关键的制约问题。第二,我国对高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和法律保护也不是很健全,没有很好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法律政策进行实时的修改,学校和企业双方往往只是制定好协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文件,对于学生参与劳动时间和质量限制和进行的考核并没有法律依据。第三,企业和学校缺乏合作的有效动力,大多数企业没有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或者结合的层次较浅,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大部分都是学校主动寻求的企业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