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语文

浅谈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建设发展的后备军,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语文课程。目前专题化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专题化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背景,更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题,推进专题化教学的深化。

关键词: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目的天然地带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这三个特性,因其授课内容是以汉语言(古今汉语)为载体的优秀言语作品及历史上具有深厚人格魅力的“人”为对象,不管是读言语作品本身还是读“人”都是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因为言语作品和“人”是历史上的,而读者的“读”这一行为又是当下的。大学语文绝不仅仅是语言学、文学、文字学或文化学,而是兼具这些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可能造成偏颇,但面面俱到也不现实,所以选取的专题内容最好是某几个方面兼佳的精品。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人们的任何想象。”[1]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相通才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就如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开幕式上讲的——“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和投资,但无语言沟通障碍的企业少之又少。开展“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工程,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发动各大高校开设所有语言专业,一是培养的成本和时间跨度太大,二是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容乐观。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实力摆在这里,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多扮演着走出去的角色,为此,我们既要保持开放的对全球一体化的语言文化的认同态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更有理由将汉语言文化作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贡献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因此当代大学生绝不能忽视本民族的语言修养。我们应该从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性及本民族精神特殊的、最内在、最核心的存在样式来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应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相结合,即在一门课程内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中国的语言文字是系统化的,且有蓬勃的生命力,将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展现给受教育者。同时,我们对他民族的文化、新时代的新文化现象又是开放的、包容的。

(二)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可行性基于以上论述,福外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是应充分考虑当前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共同努力建构文化强国,因为青年强,国才强。大学语文不应是一枝温室的花朵,或空谷幽兰,与世隔绝,作为人文类课程,如果不关注当下,不联系现实实际,那就是对人的最大的漠视,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生活在当下的,都需要面临现实的各种问题。而当前的最大现实就是经济全球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大学语文的专题化教学就是一种可以很好地体现与时俱进这一特点的形式,从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并采用这种教学形式的趋势上来看,它是可行的。面对各大高校提倡的众多的专题形式,可以说各有所长,其实什么样的专题形式不那么重要,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想传递给学生什么,能解决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什么问题,想传递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其次,专题内容除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包括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内容的优秀文章,人文素养本就是多面的。最后,专题内容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适当组合和改变。福外目前所选取的几个专题从名称上看是比较基础的,是选取了最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家,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福外的生源质量和专业特色,同时在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给任课老师更多的可操作空间。比如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专题,笔者在课程的开始设置了一个环节——听歌说诗词,先后播放了庞龙的《两只蝴蝶》、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屠洪纲的《精忠报国》,听完一首就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由听到的这首歌想到的古代诗歌,学生对这种形式颇为惊喜,反应非常热烈,所能联想到的古代诗歌一句又一句地冒出来,(当然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反应还是有区别的,从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古代诗歌积累上的差距。)然后选取学生联想到的最多的诗句,总结出诗歌常用的几个意象。比如播放完庞龙的《两只蝴蝶》,同学们讲到的有关蝴蝶的诗句最多,点出蝴蝶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意象,再引出胡适的新诗《蝴蝶》,再回到当代的很多歌曲里也有蝴蝶这个意象,说明从古至今,蝴蝶是诗歌常用的一个意象,接着就问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蝴蝶的生活习性,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雄性雌性成虫交配后一个月左右就都死去,可以自由飞翔等方面去思考,最后总结出在诗歌中蝴蝶这一意象有美丽、香、自由、对爱情的坚贞、执着等内涵。这样一方面对上一次课程的中国古代诗歌专题有所回顾补充和拓展,又引出现当代诗歌对古代诗歌的继承与打破。福外2014级本科生已经按照新的专题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将持续关注教学实际效果,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到期末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及探讨

摘要:在当前大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这就表明了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然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思想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借助于大学语文这一课程达到传播中国悠久丰富的文化之目的,对其进行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在结合笔者对有关科研报道研究以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前提,首先就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展开阐述,之后对其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一、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大学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大多数语文教学并未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在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语文成为了“鸡肋”。在宏观层面看来,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在于其并为获得高校的充分重视,甚至在部分高校中,大学语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学校层面看来,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思想政治以及大学体育等学科一样对课时有着统一的规定,通常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且只是开始一个学期,课时只有30个左右。在师生层面看来,不少教师仍旧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而且许多教学内容和中学语文相重复,所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无法达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非常要必要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1、尝试结合专业特点编制教材施教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语文课是非中文专业学生公共必修课,目标在于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文化素质或人文素质教育。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但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与高教司所提出的课程目的相差甚远。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语文突破教学瓶颈的有效手段。

1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起到其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应有的作用,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视度不够。学生不重视,把大学语文放在极为次要的位置;学校领导不重视,压缩课时或者把大学语文安排成大课,教学效果明显较差。第二,培养目标模糊。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该是既要立足职业的需要,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思想,不仅教他们如何做事,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做人的内在文化素质。在这方面,大学语文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有些院校过度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相对忽视了大学生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培养,甚至漠视大学语文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教学方法简单。很多教师惯于满堂灌,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教学方法的单调简单,课堂气氛的沉闷,这也是大学语文处于尴尬境地的一个原因。教学内容单一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深层次的道理,课堂气氛沉闷。正如一位大学生所言:“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背诵诗词、文言文、成语等一些枯燥的材料,而不引导我们去领略文学作品的美。对于文学作品也只是从文字入手,分析作品的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却不能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也算是语文的悲哀吧。”第四,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统观念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理工科专业更加合适,语文等文科课程只需要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即可。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文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趋于严峻,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积累,也应注重写作、交流、为人处世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以上相关能力的培养。

2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模式探析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反思和改革的重点,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大学语文的能力培养目标,贴近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的讲解,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相关课文之间的联系四个方面的教学经验。

2.1明确大学语文的四个培养目标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与国学传扬管窥

一、大学语文传扬国学的优势与特点

(一)从高校开设人文课程的实际看,具有独特的客观条件。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相当少,更多是思想政治类课程,历史、哲学、教育、美术等是少之又少,而作为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开设的大学语文则必然成为承担培养人文素质的重镇。再从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看,古代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背后的文化趋向鲜明,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徐仲玉主编《大学语文》带有明显的“国学”色彩,钟情于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品位和情趣,共收录从先秦到现代65位作家(包括无名氏的《诗经》《汉乐府》)共96篇作品,其中的“文质兼美”的古代文学作品83篇,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十余篇,包含《诗经》《论语》《老子》等经、史、子、集的经典选文,与现代作品数量相当;唐宋诗词文多达42篇,占总选文量的一半,颇能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可谓“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范本。鉴于此,大学语文就成为传播国学的最佳课程。

(二)大学语文传承国学的学科优势及特征大学语文与其他课程相较,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高校专业课以及基础数学、物理等颇带枯燥,而政治、法律等太实,大学语文则作为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与人文课程,散发着灵光,洋溢着文学与文化双重魅力,人文色彩浓厚,可以陶冶思想情操、升华生活趣味。其特征还在于:1.文史哲涵摄、文理兼融、多学科交叉。内容主要是涵盖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可以兼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艺术批评、美学等广泛的人文学科领域,乃至可与自然科学有某种联系;而且作者众多,亦包括科学家的美文,可以做到文、史哲、理秘响润通,特别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互渗融合。2.靠语言功能优势,且注重与心灵、生命对话。学生可与古今一流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进行心灵交流与精神对话,倾听对人生万象、宇宙万物深邃的思考,对人的生存困境的透视,以及对真善美的恪求。3.以情感人。传授知识以及传扬国学精神时,不是靠灌输而是以细腻、丰润的情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熏染,使学生获得更持久隽永的心灵陶钧和审美享受。4.归宿:人格培养。在闪烁着智慧和真情光芒的作品中,获得知识的熏陶,生活的情趣与人生真义的感染,激发其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担当感,最终归于人格境界的提升。5.可通过感受画面美与领悟意境美传承国学。6.重视生命感悟,想象卓特,以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大学语文传扬国学的路径与方式

(一)提高认识,营造重视国学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思想上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理念,微调教学目标,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将传统人文素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并丰富国学教育内容。具体有:1.大学语文教研室专门成立国学教研组,或者大学语文教研室可改名为“大学语文与国学教研室”,或以大学语文教研室为基础建立国学教研室。2.本科通识教育中开设国学课。3.整合相关学科,设国学选修课。4.有条件的,可成立国学教研所。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研讨

1、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传统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本身学习兴趣低,自我要求也普遍偏低,在缺乏“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中,高职学生更是形成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从众心理。由于严重缺乏对自身成长的要求,又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态度,高职学生往往选择在学习上逃避,不求上进,这一点在基础课上尤为突出。

2、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折损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2.1加强实用性,促进与专业的融合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但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以专业为重,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我认为最佳方式是使语文教学注重专业需求,将语文课和专业进行融合,增强其实用性。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巧妙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与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