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意即在中学语文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语文教育。其教学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所有专业大学生。大学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出现在高等教学体系中,由来已久。建国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学府就曾经开设过大学语文课。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就曾在清华大学担任大学语文课教授。在山东大学教授语文的是沈从文先生。只是当时在高校中开设的语文课程名称并不统一。而在高校里明确以“大学语文”命名课程,则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代年初。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联合倡导,希望在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由此,大学语文正式走进高等教育的课堂。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其开设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和水平。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交流和表达能力。它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这四个层面的意思。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语文则要求学生能在这四个层面上更好地掌握好母语文字,运用好母语来表情达意。
二、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必须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课的缺位,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更重视实践技能型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是因为高职教育的学生对象相对文化基础稍差,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在高中时已经学腻了的课程缺少兴趣,即使开设这类课程也是应付了事,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多数学校压缩了这类课程。但是,从当前全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日益重视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具有必要性和必须性。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加强语文教育。在当前的高职学生尤其是非语言文学类的学生中,能够较好地完成一篇常用文体的作文任务,准确流畅地表达个人观点的学生确实不多,普遍存在文学基础不好、语文素质较低的现象。上个世纪匡亚明和苏步青先生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时,曾强调四点目的: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这明显体现出大学语文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更主要的还体现在它承担着传播人文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使命。无数教育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大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其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掌握更丰富更广博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身为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扬历史、传承文化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二是通过学习历代名篇名文,增强学生的欣赏和阅读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
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基础性、应用型、人文性是其主要特征。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应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又要吻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1.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也不能以“高四语文”的面目使学生产生逆反厌烦的抵触情绪。因此一定要安排好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时间跨度大、空间覆盖广、涉及相关领域多,这是大学语文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也是需要下大气力研究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全国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有60余种,针对高职高专的教材也有不少。不同版本的教材侧重点不一,突出的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其中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以其内容覆盖面广、难易适中、趣味性应用型并举而被较多地选用。从学生的基础情况看,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体现这本教材的特点,即具有学术性、趣味性、应用型和时代性。
2.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堂上,如果继续使用高中应试教育阶段的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证高职大学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借鉴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过程教学法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当然,运用这些教学法,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工作要求要更高。运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法,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加以整合,或以模块式、对比式、目标结果式讲授。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要致力于打破学生头脑中传统的先解决词语障碍、再分析层次段落、最后归纳中心思想的程序化的、公式化的语文教学模式。
3.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匡亚明和苏步青倡导的四个目标。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使高职学生掌握语言文学知识,增强文章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其获得人文知识积淀与道德熏陶。高职毕业生是技能型人才,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是求职就业的有力武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具有职业技能的大学生如果无法准确表达个人的思想见解,没有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那么走上工作岗位后必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大学阶段,进行系统的语文训练,实现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又一个有力武器。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课,并进行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件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引起并得到高职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重视。扫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盲区,发挥大学语文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有力作用,是所有与高职语文教育相关人士的共同任务。(本文来自于《辽宁高职学报》杂志。《辽宁高职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魏彤光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