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措施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传媒专业等,从专业群体来看,这是一个思维风格、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群体,而与普文、普理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方式上

长于形象,短于逻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多是训练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与表现力,特殊的思维训练和心理体验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殊的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形象思维的发达导致他们对诉诸视觉、听觉的线条、色彩、声符以及意象具有较强感受力,且善于联想与想象,情感丰富。逻辑思维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掌握与接受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较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尽管好的思维品格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配合、协同运行,但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重形象轻逻辑的思维定势。

(二)学习行为上行为是思维的体现

不同的思维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偏好,“艺术类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体现出如下特点:

(1)倾向无纸化阅读

由于受直观和形象思维习惯影响,那类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的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更多关注知识载体视觉与听觉的趣味性。“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教材、文学作品正被艺术生所冷落,相反,那些动感的、图形的、虚拟的阅读物正受到他们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阅读倾向,值得大学语文课堂思考教学局限与实施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2)凭兴趣接受知识

由于想象活跃、情感丰富,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影响,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与兴趣迁移,情绪不够稳定,专注力不够深入与持久,故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表现为喜欢轻松、新颖、实用的学习氛围,更适于面对有新鲜感的任务,做事喜欢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单一、缺乏新意的学习环境与课堂气氛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更多地依凭个人兴趣,率性而为。

(3)学习过程中重自我表现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创造性思维敏锐,情感世界细腻丰富,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自信心,专业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经常参与竞赛活动与表演活动,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有研究显示:艺术类学生具有一种立法型思维,这种思维风格的人“喜欢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规划,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故作为个体,他们在群体中具有强烈的不受约束的自我意识倾向,不愿受约束而要求行动自由,要求自我表现,有较强的表现欲。

(4)同时也具备一定合作精神

由于思维感性,更易被外部世界影响,也喜欢关注外部世界,故他们对外部的鼓励评价与帮助有较强的心理需求,这种外顷性思维使得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参与感,也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所以艺术类专业学生虽个人表现欲强烈,但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团体合作精神。

二、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在承认、了解了受教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之后,应着眼构建与之匹配的差异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老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途径多手段地达到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分析的艺术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语文可调整如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专业针对性欲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革新,首先应是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来说,大学语文教材缺少针对性的问题已成为阻碍艺术专业开展人文教育的一大瓶颈:表现为编辑体系单调,多以文学史或文体类别结集作品、古代作品比例偏多、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强调共性而忽略了艺术类受教对象的专业特性……有鉴于此,对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作出选择,而选择的原则是教学内容切合艺术专业背景,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艺术专业大学语文的内涵应是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用文学的语言,人文性建构,与诸种艺术相互交融,去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用语言文字去完成孕育“艺术创造潜能”的任务。具体做法可尝试如下建构:

(1)创建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多元组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如可设置一门《大学语文》必修课程,下设《影视欣赏》《新闻写作》《中国文化》等专项选修课,或开设一些如文学与音乐、文学与绘画、诗歌与艺术为题的专题讲座,这种多元组合的课程设置可让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多方面的兴趣,从而运用自己的优势思维风格,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2)结合艺术专业特色编写教材

编一部偏重艺术类专业特性的特色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选文既要有浓郁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专业色彩,如依据艺术的分类,选取与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建筑园林各大艺术门类相关的文章作为课文,如嵇康《琴操》诗、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范曾《徐悲鸿论》等古今中外文本,这样会使学生由熟悉和相关性产生对整个课程所学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学欣赏的同时浸润艺情。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思维的适配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仅仅以一本适宜的教材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挑选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研究教育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从教学中获益,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和学生的思维风格、学习心理、个性行为相匹配。因此,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积极创新,运用与艺术类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相长,协调师生的课堂关系。具体来说,有如下教学途径可与学生的艺术思维匹配:

(1)视听法

也叫“圣克卢法”,是一种强调在一定情境中听觉(音频)和视觉(图片、影视)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前所述,艺术类学生由于形象性思维,多崇尚无纸化阅读,源于他们成天与声音、旋律、线条、色彩、视频等专业符号打交道,由纯文字组成的文学界面对他们不够亲和,过于抽象和枯燥。因此,大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顺应艺术类学生之所长,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文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以图文、影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如诗歌教学中的诗配乐,文学品读中的画面,戏剧学习中的视频、录像、电视片段的播放等。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涉及相应的音乐、舞蹈与绘画知识,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还应下大力气去挖掘。

(2)情境体验法

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上是指教师给学生以自导自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舞台设计等,将语言文字构筑的文学世界表演出来,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艺术天赋和艺术表现力,性格上注重自我表现但又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故在讲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时,可让他们采用角色扮演、诗歌朗诵、动漫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行设计去体味人物、人物心理与文学场景,让他们在激发专业热情的同时加深文学体验。

(3)课堂讨论式

情境体验式给学生提供“我的舞台”,课堂讨论式为学生提供“我的讲台”让他们表达“我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的一言堂、满堂灌会使学生兴味索然。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性自由,张扬自我,爱发表言论。因此,教师可采用引进案例或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再试着将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导入式话题、展开式话题、深化式话题中组织语言、表达观点,给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个性化的教师。目前,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的授课教师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向相关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院校也应将艺术类专业大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并提供更多艺术实践继续教育的机会,以使他们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大语课堂更具艺术实践性。

(三)考核评价的方式

过程差异性合理的评价能把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对学生科学、积极的评价也直接激励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他们应重视创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定性评价”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判方式,已逐渐证明了对其艺术个性发展的不利,而教改语境下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程度、知识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回归,对艺术类专业的大语课程考评也应有与艺术思维相对应的革新。

(1)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

课程最后的评价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而比例多为平时成绩占30%或40%。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最后成绩总评可改为平时成绩占50%至70%,从分配比上注重过程性评价。

(2)平时成绩可采用模块化评价

对艺术类专业的考评,可按能力侧重点将考核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其中有1—2个模块向平时艺术创作倾斜,如除去期末卷面考评模块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可加入“广告语创作”模块,服装设计专业可加入“作品人物服装设计”模块。同理,别的艺术类专业亦可加入别的“创作模块”,如根据作品文本去谱曲、编舞、绘画、制作flash作品等,打通文学与艺术,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中去品评文学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3)具体考核方式可考虑“视觉情景法”

即在学期末的卷面考评中,教师在部分试题中采用比传统纸质试卷考试更为仿真与注重现场感的影像资料作为考试试题,教师可先拍摄、制作5分钟左右的录像,题目可以是简单的名画分析或流行影视的片段分析,最后落脚到录像的评述和写作,使其成为考题的笔试方式。这种新的考核方式的尝试适合擅长形象思维、学习过程中更带有视觉倾向的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将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情景,可以提高他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接受效率,也能有效测试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积累及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对艺术专业学生考核的信度与效度,达到增强考核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凡单位:汉口学院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