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三本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本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三本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一、教材改革目前我们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

其中不乏优秀的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2005年6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2005年3月第1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等,并且在全国各大高校广泛使用。但是这些教材是面向广大普通高校的,是否完全适应三本院校的学生,争论尚多。笔者认为,三本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薄,求知欲较弱,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差等特点,其教材的编写应在课程定位、选文情况等方面,通过大量调研之后,自主开发专门面向三本院校学生的新形态教材。

1.文字教材和电子教材相配合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将“大学语文”的文字教材和电子教材配合使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大规模的大学语文教材语言的语料库,有助于教学相长。这一点可以借鉴南开大学的做法。南开大学文学院在2005年推出了综合纸质出版物、光盘、网络、数字化资源库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大型多媒体系列教材。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图文并茂,声画结合,一个精讲内容辅助以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单元模块,多角度多侧面地延伸了教材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性阅读,真正做到教材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针对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2.在教材的思考练习环节

增加“素质教育关注点”将语文知识和社会日常生活中语言运用技能结合起来,设置开放性多维视角、具有启发性的课后问题。如《冯谖客孟尝君》这样的文章,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中,思考与练习有这样的题目:“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具有很强的启迪智慧性。根据三本院校学生实际,还可以增加例如“请设定情景模拟练习‘毛遂自荐’(求职情景、竞聘情景等)”这样的题目,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结合实际生活,丰富智慧,增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总体上说,在教材编选上应侧重选择能提供审美愉悦,体现积极上进的精神,反映历史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为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的经典课程内容,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性格。

二、教学改革着眼于三本院校教育的特点

在教学中融合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开放性于一体,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交互性教学模式,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强化,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多“说话”三本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要一改以往大学语文教学“吊书袋子”或讲解枯燥无味的理论的传统,加大语言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例如课前3分钟,可设置课堂内容相关主题演讲、经典作品改编的话剧小品表演等环节,训练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在课堂的不同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讨论、小小辩论会、多种形式的朗诵等模式,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2.注重启发式教学为调动学生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自主、深入学习的能力,用问题引入的方式,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提问,启发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对不同文体、古今中外的文章,注意其特点的异同,在联系和比较中进行教学。例如在讲中国古代的文言文章时,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善于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立体地透视分析“文选”。把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

例如积极参与学生文学社团、国学社团等的活动,进行指导,把课堂知识带到课外。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自然人文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古迹文物景点等,寓学于乐,启发学生全方位地学学语文,陶冶情操。大学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教学,它的工具性、人文性必然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且目前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已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相信随着教材的逐步改进,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的大力开发,大学语文必然会逐渐扭转边缘化的局面,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李优优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