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现状(8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现状(8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现状(8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渗透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如今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开采上已经十分过度,并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最明显的环境问题就属当下的沙尘暴、雾霾等天气现象以及全球变暖。这些环境问题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国家将环境保护列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相关教育部门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在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下面笔者就对环境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一、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材中

在高中时期所学的地理知识具有明显的特点,其一般所学习地理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基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布为主,但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所以,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中。例如,在学习湿地时,先将湿地的具体情况做一个介绍,然后说明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以及由于面积减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此教育学生们保护湿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此外,教材中还涉及了很多雨水形成的过程和淡水在陆地的分布情况,从多项数据能够清楚知道我国人均淡水的占有量是较低的,属于缺水国家,以此增强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除上述内容,地理教材中还有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所以地理老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内容,并通过课堂授课渗透环境教育,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在高中地理课外实践中

虽然地理知识多存在于理论中,但是要想能够使学生彻底对其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以及环境教育的渗透,则需要让学生走到实践生活中,从实践中感受到环境问题所带来各种现实问题,让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心中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可以通过家庭对其进行教育。例如,根据当下热议的环境问题开展相应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不仅扩大了环境教育的人群,还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广泛的环境教育。再如,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植树活动,并普及我国当前森林树木破坏的情况和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以此增加学生和家长在保护树木方面的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这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环境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对自然环境有一个真正的接触和了解,并体会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加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学校应开发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地理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学校都拥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上,其都拥有特殊的资源,能够为环境教育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学生接受环境教育时,应从全球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的实际行动应以本地为主,以保护家乡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具体的环境特点,分析出当地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这种环境问题所给人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四、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讲授地理知识,渗透环境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各地高中开始实行课改制度。新课改在进行环境教育过程中,不只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多媒体技术和资源在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见识到没有接触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体验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出适合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的综合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地理课堂的授课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粗放式经济的发展,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日益加重,虽然我国现已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但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因此,要培养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那么简单,更需要从高中时期,甚至更早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便是为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陈艳华 单位:永新县禾川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兴趣培养探析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乏味,对地理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地理的学习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期望对高中地理教师以有益的启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培养

高中地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有的学生认为将来不会选文科,不会学习地理,因此对地理没有兴趣。面对这一困境,地理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提高地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

高中地理的知识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能够用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在自己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学习地理能够帮助判断天气,合理安排出行;学习地理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工业布局、农业发展因素等都能在高中地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对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实地理学科的生命,不再把地理当成无用的科目看待。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

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多以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升兴趣。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需要太阳呢?然后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找到了答案。另外,教师还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地理知识的存在,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列出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低温等,让学生认识到当地气候的特点,认识到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家乡农作物展示会”,让学生搜集家乡的农业作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另外,夏季经常会有关于台风的报道,教师可以以某个台风为例为学生讲解台风形成的海域、条件等。

2.巧用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包括诗词、谚语、文学典故等,在地理教学中巧用文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另眼相看”。第一,利用诗词。中国的诗词众多,描写的事物也十分多样,描写天气的、气候的、天气现象的更是数不胜数,例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巧用诗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有效,进而提升对地理的兴趣。第二,利用谚语。谚语通熟易懂,是人们群众智慧的结晶,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谚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例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十雾九晴”、“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等。第三,文学典故。我国的文学浩如烟海,其中的一些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晏子使楚》中讲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讲的“秦岭——淮河线”,在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文学典故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教具

教具包括地图、地球仪、经纬仪等,它们能够充实文章中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读懂“地理语言”。例如,有的学生不会地图,一看到地图就头疼,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读地图,既要让学生学会记忆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记忆主要国家的轮廓,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地图;另外,利用地球仪等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其更加形象地被学生所认识。

4.善于利用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针对某工厂的位置选择展开讨论,指出所选位置的优势,教师给予点评,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讨论的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很多地理知识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例如,“气压带和风带”、“地表形态的塑造”等,只靠学生的想象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将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等高线”时,学生感觉很陌生,而教材上的图片也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件,用动画展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的想象力,进而更好的理解“等高线”这一概念。

四、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兴趣: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2]盛永杰.例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4).

[3]曹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2(08).

作者:贾一春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和要求下,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向不再只是教授知识这么简单,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高中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对策

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新的三维目标来制定的,要求是在加强基础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来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这一现象,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比如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地理知识结构的了解等问题,而很少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教学,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做只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创新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很多教师把教室作为教学的唯一教学点,这样就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此外,很多的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只是照本宣科,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下课后也不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有趣、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学创新的特点是教师教学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保证。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春秋时期的《论语》中,讲学习的三层境界,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主动进入“乐学”的境界。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利用现代教学的一些工具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创造能力的目的。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具体的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演讲比赛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这样一教学理念:“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为了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从各个角度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发现委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和学习,结合理论和实践更好去进行创新,为国家地理事业做出贡献。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育理论,把关注学生的需要作为目标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地理教师以间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趣味化和民主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自由发挥,思维发展,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的锻炼和培养。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很多的实践都证明,开展多种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方式进行地理教学。(1)地理游戏,比如组织猜地理谜语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比如组织学生分小组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3)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来进行学习和谈论。(4)进行地理体验,可以组织班级出去参观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进行直接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时要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与学生互动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带有创造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教学。比如在讲授地球自转与公转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假如黄赤交角为零时,那么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昼夜长短、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等将有何变化。通过此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大胆推测,然后通过学习找出答案。

3.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的地理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如何治理环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察周围的环境,通过对实践的考察,提出相应合理的治理方案。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课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把二者结合起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提出新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问题,为我国地理知识的研究做出贡献。

作者:刘永琴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对物理知识的应用

摘要:高一的课程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比较陌生,而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课程中较为重要的课程,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涉及到物理知识的教学,所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运用,是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物理知识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高中地理教学的前两章是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地理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很多都利用了物理知识,因此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讲课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到哪些物理知识,进而对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是对事物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因此,在很多个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使用到了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公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使用一些物理公式,例如:求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时,使用到了物理知识中夹角的求法,主要是用来求某个点与赤道线的夹角,从而能够求出一些相关的地理概念知识。另外,在求地球的自转速度时,还需要对地球的半径或周长进行计算,这些都使用到了一些物理知识。可见,物理公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而且利用物理公式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物理定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很多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一笔带过,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时,很多教师对这一部分的讲解非常模糊,如果利用物理中力的分解来讲解的话,学生能够非常容易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地理知识。(三)物理常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除了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之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到一些物理常识,例如:对于沿海城市来讲,为什么白天城市的温度要比海边低,而夜晚海边的温度比城市高等问题,这些地理中出现的现象能够使用一定的物理常识进行解释。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将物理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物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并且能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需要做的以下几点:

(一)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不断地完善其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高中地理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为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物理知识,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物理中求地球的半径就运用到了数学中的知识;同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能运用到物理知识。因此,必须要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科知识之间的结合,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够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物理学科和地理学科都是必修课程,都需要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程中使用到的物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物理知识来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解决地理知识中的相关问题;第二,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构造出的知识架构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架构,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架构能够相互融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第三,教师应该放下学科之间的偏见,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学生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翻看物理课本从而回忆相关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这种问题,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苛责,避免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三)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教师是课程中的主要参与者,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仍然非常重要。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不仅仅对地理知识非常了解,而且还应该懂得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地理知识的相关教学过程中;第二,很多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能对物理知识有一些遗忘,因此必须要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小结:

高中地理教学与物理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都运用了物理的相关概念和定律,因此必须要很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简要概括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进而提出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兴敏.高中地理与物理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地理教学,2015(11):23-28.

[2]乔新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4:021

作者:欧邦之龙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空间秩序观念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地理学科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空间秩序观念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可依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是一种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理环境的自然学科,其教学活动承担着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形势与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理念、环境观念、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等作用,而良好的空间秩序观念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与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将其渗透到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空间秩序观念,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空间分布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所有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地域上,而每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经济、自然特征。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将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地域条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空间分布特征,才能用个性化的结论精准分析地理事物,才能对其特点有更全面且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时,教师就可将东北旱地与南方水田、西南与东北的林业、东北与西北的瓜果等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切了解各个区域农业的特点与类型也各部相同。从教学中我们可以知道,空间存在是地理事物凸显自身特点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分布是地理事物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渗透地理空间秩序观念,以便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抓住地理事物显现出各自特点的根本原因,并科学掌握各个区域的具体特征。像东北的农作物因为纬度较高而具有较长的冬季,因此各种作物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小西北因深居内陆,冬季较长、晴天较多、昼长夜短、光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该区域生长的农作物普遍具有较高含糖量等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理空间分布特点,才能让他们更加科学地了解与掌握与之对应的地理事物,并深刻认识这些区域地理事物出现相应特征的主要原因,才能更加扎实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地理空间联系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同一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空间联系,而且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不仅不同空间在同一时间有联系,而且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应涵盖其空间联系的过程、程度与方式。很多经济建设方案的失误、经济决策的僵化思想、生态环境的失衡,都表明地理事物在空间方面的联系不容忽视,只有科学而全面地掌握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感知地理课程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得他们主动构建系统的地理课程学习理念,并积极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将地理学科看成一门超学科、跨学科来学习,并使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维活跃的人。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大陆西岸与东岸气候的差异性,大陆东岸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均为季风气候,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都处在大陆东岸,在纬度空间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三、地理空间变化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地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从传统的静态描述向适时动态掌握的方向发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空间变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原因与过程,并关注空间变化各个环节的结果,从而高效寻求引导有利变化的科学途径、正确控制不利变化的有效措施,以高质量实现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了解、关注、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能力,并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确保其学到的地理知识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学科学,才能更好地用来指导现实生活。比如,在学陆先的热带草原及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气候的成因是风带与气压带对着太阳的规律性移动对这些区域的交替性影响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学习区域因素对工农业分布的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工农业分布结构产生影响,比如社会因素等。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精准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恰当、科学运用地理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空间秩序观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他们可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最终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帅.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苏涛.高中地理空间观念的探究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任道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滨河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用精彩的导入方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等都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方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地理知识表面看起来枯燥无味,但事实上却充满无限乐趣。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成为现阶段我国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如今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为例,主要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方法作了相关总结。

一、引用精彩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注意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如同歌曲的前奏,一段精彩出奇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将学生转化为学习的主体,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一段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无形中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热情,致使教学质量低。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及新课程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课堂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现象、著名诗句等引入知识点,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进行天气系统知识的讲授;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们根据诗句含义来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结合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进行水污染知识的讲授;在讲授水循环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思考李白著名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生活事件中感受地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要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内部动力,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其中,高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例如: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运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地理动画或视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结合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例如我在教授“锋面系统”这一课题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小组研究探讨作业:沙尘暴是不是只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没有积极影响?如果有积极影响,请同学举例说明。又如:在讲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一课题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分析问题: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有很大差异,哪个地方的太阳辐射量最多?哪个地方的太阳辐射量最少?并说出其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学习知识。

三、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资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不再适合当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理这门学科表面看起来枯燥乏味,但事实上趣味横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地理知识直观化、简易化、形象化、趣味化,更加符合当代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地理知识涵盖面广,很多理论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甚至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是讲授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奥妙的宇宙”的相关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走入了奥妙的银河系,感受神秘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我在讲授“火山”相关知识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惊心动魄的火山喷发视频,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补充和扩充知识点,有利于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具体问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引用精彩的导入方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等都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勤于更新教学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一种班级人人爱学习地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7期

[3]齐建锋.浅谈高中地理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年11期

[4]孙淑琴.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3期

[5]艾丽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下)2014年06期

[6]范章磊.高中地理创新教学初探[J].赤子(中旬)2014年03期

作者:陈翔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七篇: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应该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目前,问题导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技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储备大量综合型人才。关于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选择从“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运用问题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三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地理;联系生活

目前,许多高中教师普遍忽略学生对地理实际应用的价值,还有一些高中教师甚至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从不注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更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问的激发,这势必会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所以,高中地理课堂现在都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既可以改善学生对地理的传统印象,又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为高考打下不可动摇的基础。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关于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文章不是特别多,但其中有一篇文章是现在研究者的主要参考资料,题目为《问题导学教学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这篇论文的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的黄瑞霞,该论文主要是针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以及问题导学法对高中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的相关作用。文章采取实验研究的方法,提出了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程序,通过案例结合阐述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总之,随着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增多,对问题导学的研究者也会越来越多,进一步完善我国高中地理体系。从表中可以看出,65.8%的人认为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必要的,17.8%的人认为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无所谓的,还有16.4%人认为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广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人们对问题导学的认知。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教学效果方面,两者都有显著的提高。问题导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技巧去解,让学生逐渐认识地理对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应用策略研究使问题导学有效地发挥作用。

1.从高中地理教材中提取问题

高中地理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无论学校使用任何版本的教材,教师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地理的核心内容都应该从教材中提取,所以,地理教师应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图版必修一“大气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分析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和原理,一边结合教材中前一课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地图,鼓励高中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热力环流与风是如何形成的”“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是先到念青唐古拉山顶还是先到地面”、“念青唐古拉山顶气温和地面气温哪个温度高”等,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自己全方面的观察,获得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大气受热等的形成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所以,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时,教师应该找一些符合课堂地理知识的日常生活案例,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实践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图版选修五“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时,地理教师可以分析汶川地震,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了解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汶川地震具有什么特点”“汶川地震形成的原因”等,让学生结合书本中的内容以及教学课件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掌握地震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另外,教师还可以举例1998特大洪水、“威马逊”超强台风登录华南沿海等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进行提问,一是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二是有利于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展示问题

21世纪是一个科教发达的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今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可以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焦阳(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应该多下一些功夫,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展示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地理课堂授课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既提升了学生的提问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展示问题主要通过声音的传输、影视的播放、图片的显示实现问题导入,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图版必修三“中国的世界遗产”时,地理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视频,优美的音乐旋律、栩栩如生的画面、准确无误的解说,把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仿佛在现场感受中国世界遗产的奥妙,并在视频的结尾展示“结合视频,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保护”“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保护中国世界遗产的意义”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回答。这种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中的重点,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三、高中地理教学运用问题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问题导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改善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印象,但是科学合理的运用才是实现预期效果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注意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在不断探索中寻求问题导学的真谛。

1.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教师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一要点,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地理水平进行设计,把问题难点控制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能力内,避免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他们自信心造成的影响,导致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下降。另外,学生在讨论课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而匆忙告知问题的答案,这不但体现不出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还容易养成学生的学习惰性。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直没有解题思路的话,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线索,让学生继续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加快解题的速度。

2.注意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性

另外,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一。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思维逻辑的开展,还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框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无论是启发式提问还是引导式提问、反问式提问都必须遵守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性原则。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性是教学严谨性的一种体现,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给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3.注意对学生解答问题时的评价

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学运用问题导学还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价诊断出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及时改正;二是教师通过评价给予学生一个学习的鼓励,表扬他们学习中的进步,所以,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时的评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在运用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答案出现偏差时,教师也应该给予眼神的鼓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且帮助学生弄清楚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激发学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为目的。例如,高中生在学习中图版必修三“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提出“区域和区域之间有哪些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以后,一定要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鼓励过后要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反复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仅解决了我国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另外,教师在落实导学问题运用策略时,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争取发挥问题导学的最大价值,给教育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单莉.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陈英.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5.

[3]倪菁.时事热点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学生教学参考,2014.

作者:焦阳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

第八篇: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问题导学是根据课本内容和要求,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起高中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高中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通过课前预习、教学中建立问题激发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具体运用策略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高中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勇于大胆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依据课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而这项工作是在预习阶段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老师运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时,引导高中生展开高效的预习是十分关键的。在引导学生预习之前,老师应当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1.1来自课本内容而提出的问题。课本内容和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有所差异,因此会产生疑问。例如,老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北半球1月份正是冬季,地球应该离地球最远,为什么是近日点呢?7月正是夏天,为什么会是远日点呢?”这些都是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经过思考后得出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2根据热点实事而提出的问题。例如,高中地理老师在讲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时,有的学生在杂志上看到一条新闻:在中东的多哈,养活一棵树至少要花费五千美元。要想知道一个多哈人是否有钱,只要看他家院子里有几棵树、多少植物就知道了。学生会根据这则新闻,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应当节约用水的结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3结合当地环境变化而提出的问题。高中生都听过或者经历过水灾、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尤其近几年全球各地都发生了强烈地震,会使得高中生联想到很多问题,比如,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发生时为什么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地震发生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做;为什么有的城市不会发生地震;在家乡发生山体滑坡时应当怎么办,应当如何预防。当学生产生这问题后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情境的创设

2.1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诱发性。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是可以诱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悬念,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展开学习。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点处产生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中生的认知冲突。因此,老师在向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课本内容的分析,才能找到相连接的地方,展开针对性教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地面风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会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气压带”有关知识时,理解得更加透彻。

2.2建立的问题应当具有展示性。高中物理老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前,必须充分运用形象具体化案例,向高中生展示地理知识的内部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地理老师在讲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有关图片,让高中生更容易理解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也有促进作用。这样,高中生对于这一相关的问题就知道用思考方式展开分析,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2.3建立的问题应当有层次性。地理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尽可能做到科学、有层次,用各种方法相结合提高问题的效益,同时还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高中生将问题讨论的结果展开有效的融合,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注意适当性和生活化,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学习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设置难易程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

3.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其内容,精心设计出教学问题。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知识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理解,这时老师应当根据高中生思维特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其更好地分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得地理信息表达得更加丰富、生动、直观,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其展开思考。

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时,问题就形成了。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形成问题,带着问题解读地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基础上发现问题,并通过地理观测、考察、实验提出新疑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君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

[2]孙慧敏.发挥地理信息系统优势开展高中地理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3]娄凤莲.基于交互式双板教学系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4]韩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32).

[5]闫帅.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城市地理,2016(12).

作者:高琴琴 单位:迭部县高级中学